1.高字开头的成语

2.带章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3.讽刺八股文的诗句

4.“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

5.赞美印章的词语

6.求:带“头”字的谚语和成语。

高头讲章和官样文章_高头讲章

提后3:1-5讲章是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

讲章

讲章,读音jiǎngzhāng,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明·徐咸《西园杂记》卷上:“祭酒陆深奏讲官讲章不宜辅臣改窜,使得自尽其愚,因以观其学术邪正。”

严复《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红楼梦》第八二回:“﹝宝玉﹞看着小注,又看讲章。”

知识拓展:

这样的信仰,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样的信任,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托付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兴亡。所以人生十论的高头讲章要在讲堂上谆谆诱导。首先说一下“与学院派的高头讲章相比,有着迥异的谈吐”。

刘春将自己历时八年完成的著作定名为《一个人的诗歌史》,可以见出他的谦逊,他无意写成高头讲章似的堂皇史著。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但这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既有史家风骨又时时穿插掌故杂说的上好美文,这是这位老报人的一手绝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鲜活最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学不在学院里,也不在高头讲章中,而在民间。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充满了“政治正确”的高头讲章,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对一个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到底有多少作用很值得怀疑。

进而言之,于丹讲《论语》是一种“大众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不是那些专业人士的高深义理和高头讲章。要求于丹对着公共媒体作高头讲章和要求大学教授在课堂里学于丹,都是搞错了场所。

高字开头的成语

1. 老学究读书文言文翻译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

老学究向来性格刚强,也不害怕,问他:“你到哪里去?”答道:“我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魂,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

经过一座破屋时,鬼说道:“这是有学问的人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的?”鬼回答:“凡人在白天,忙碌于营生,灵性被埋没,只有睡觉时,心无杂念,自身的元气神明朗清澈,胸中读过的书,一字字都吐露光芒,从全身百窍散发出来。

这种光芒飘飘渺渺缤纷多彩,像锦绣般灿烂。学问达到郑玄、孔颖达一般,文章写得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身上发出的光芒可上射天庭照亮云霄和银河,与星月争相辉映。

稍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高,再差一点的,光芒约几尺,再往下逐渐降低,极下等的像萤火般的小油灯,门窗透些光亮罢了。这种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神能看到。

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有学问的人。”老学究问:“我读书一辈子,睡觉时的光芒能有多高?”鬼支支吾吾好久才说道:“昨天经过你的书塾,你正在睡午觉,只见你胸中有经典著作一部,科举考卷五六百篇,讲解经典的文章七八十篇,时政策略三四十篇,一字字全化为黑烟,笼罩在屋顶上。

学生们诵读课文的声音,在浓云密雾之中传出来。实在未见一丝光芒,不敢乱说。”

老学究听了愤怒地破口大骂,鬼哈哈大笑地走了。引自网络。

2. 老学究读书文言文翻译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老学究向来性格刚强,也不害怕,问他:“你到哪里去?”答道:“我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魂,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

经过一座破屋时,鬼说道:“这是有学问的人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的?”鬼回答:“凡人在白天,忙碌于营生,灵性被埋没,只有睡觉时,心无杂念,自身的元气神明朗清澈,胸中读过的书,一字字都吐露光芒,从全身百窍散发出来。这种光芒飘飘渺渺缤纷多彩,像锦绣般灿烂。学问达到郑玄、孔颖达一般,文章写得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身上发出的光芒可上射天庭照亮云霄和银河,与星月争相辉映。稍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高,再差一点的,光芒约几尺,再往下逐渐降低,极下等的像萤火般的小油灯,门窗透些光亮罢了。这种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神能看到。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有学问的人。”

老学究问:“我读书一辈子,睡觉时的光芒能有多高?”

鬼支支吾吾好久才说道:“昨天经过你的书塾,你正在睡午觉,只见你胸中有经典著作一部,科举考卷五六百篇,讲解经典的文章七八十篇,时政策略三四十篇,一字字全化为黑烟,笼罩在屋顶上。学生们诵读课文的声音,在浓云密雾之中传出来。实在未见一丝光芒,不敢乱说。”

老学究听了愤怒地破口大骂,鬼哈哈大笑地走了。

引自网络

3. 谁能给我《老学究》的翻译

《文人夜有光》是清代大才子袁枚一部很有名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里的故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有这个故事,原文如下: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这老学究素来为人正直,一点也不畏惧,问道:“你往何处去?”答道:“我在阴曹地府当冥吏,现到南村去,有勾魂的差使在身,正巧与你同路。”

因此就一起行走。到一破屋旁,鬼说道:“这是文士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鬼答:“凡人在白天,往来奔波,性灵被埋没掉了。只有在睡时,因一念不生,身上的元神明朗清澈,胸中所读的书,字字都吐光芒,从百窍中出来。这种光芒飘渺缤纷,灿烂如锦绣。学识如郑玄,孔颖达,文章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他的光芒向上,可照亮云霄和天河,与星月争相炫耀。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再差一点的,光芒为数尺,光芒极下的,相当于一盏荧荧小灯,照映房中的门窗罢了。这些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能看到。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文士。”

老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后的光芒当有怎样高?”

这鬼欲言又止,好久以后说道:“昨天经过你的师塾,你正在睡,见你胸中有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成为黑烟,笼罩在屋上。学生们诵读的声音,如在浓云密雾之中。实在未见光芒,不敢胡言乱语。”

老学究听了非常气愤,对这鬼怒叱了一场,那鬼便大笑而去。

这应该是袁枚对清代八股取士和像老学究这样的读书人的一种嘲讽,特地借志怪之笔法,可谓用心良苦.

4. 在一篇忘记名字的古文里,内容大概是有人说自己可以看到读书人身上

《文人夜有光》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里的故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亦有。

原文 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

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不可狂。”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1],文如屈宋班马[2]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3]一部,墨卷[4]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译文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老学究素来为人正直,一点也不畏惧,问道:“你往何处去?”答道:“我在阴曹地府当冥吏,现到南村去,有勾魂的差使在身,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

经过一座破屋时,鬼说道:“这是文士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鬼回答:“凡人在白天,往来奔波,性灵被埋没,只有睡觉时,一念不生,身上的元神明朗清澈,胸中所读的书,字字都吐光芒,从百窍出来。这种光芒飘渺缤纷,灿烂如锦绣。学识如郑玄、孔颖达,文章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光芒可照亮云霄和天河,与星月争相辉映。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再差一点的,光芒数尺,再下渐渐降低,最下等的,相当于荧荧小灯,照映房中门窗罢了。这些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能看到。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文士。”

老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后的光芒当有多高?”

这鬼吞吞吐吐,好久才说道:“昨天经过你的书塾,见你正在睡觉,你胸中有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在屋上。学生们诵读的声音,如在浓云密雾之中。实在未见光芒,不敢胡言乱语。”

老学究听了非常气愤,怒叱这鬼。鬼大笑而去。

5. 《傅显喜读书》中1.最能表现傅显迂缓性情的句子

1`。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缓)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见。(迂)

2。纪家有全仆人叫傅显。傅显喜欢读书,懂得一些文学和道理,但是很迂腐还慢性子,就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学究。有一天,迈着小方步在街上走,看见人就问:“看见魏三兄了吗?”有人告诉了他魏三在哪儿,他还是迈着小方步去找他。等到见到了他,喘了很长时间的气。魏三问傅显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水井旁看见你的妻子在树下做针线活。累了就睡着了。你的孩子在井旁边玩。离井口也就三五尺远了,看来很危险。但是男女授受不亲,我不方便叫醒你的妻子,所以来找你了。”魏三吓坏了,马上狂奔而去,到那一看,孩子已经掉井里去了,他的妻子正在趴在井边哭泣呢”

很久没有接触文言文了,翻译的不太理想~~参考一下吧

呵呵,这是纪晓岚写的吗?挺有意思的~~

6. 文言文 祖聪 翻译

明哲只是“咿呀”而已,不读一个字。他的母亲说:“儿子还小,待大了一定会苦读,特地修造了书斋。

正值抓周的日子,他的父母于桌子上陈列了瓜果、胭脂清朝末年,就像苏匡等一样,老学究特别失望,意思是明哲书屋,在书斋内谈论了半天,经常对亲友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成大器:“书”,日月书轩藏书已达到万卷。老父望我的儿了像史圣、诗圣说的那样,下笔如有神',这是诗圣杜子美的话语。祖家用尽了家产为儿子谋划;祖聪十二岁的时候,名字叫“日月书轩”!”长到三岁时,他的父亲就教给他读书、名扇、琴箫,祖聪只说一个字,见他手里拿着书,某个镇一个富家的子弟,姓祖名聪。

日子过得像梭子一样快,凭着爱书闻名全县。县中一个老学院亲自来访问,因为他特别爱书,祖明哲把各种东西扔在地上,只抓了圣贤经书不放,吃奶时也抱着书,睡眠时也抱着书。父母特别高兴。”等到儿子五岁时,他的父亲四处购置经史子集等书、玩具、文房四宝,从小只爱书,字明哲。他的父亲教他说、圣贤经书等各种物品!”祖聪十五岁的时候:“我的儿子可爱地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史圣司马子长的话语;‘读书破万卷,临走的时候。”祖聪每天不离开书斋,母亲叫他吃饭;母亲就笑着说:“我的儿子一定会胜过苏秦之类的人

7. 文言文翻译 《阅读书》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

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杨光远反叛了青州,有孙某在围城中,他的田庄在青州西侧。

城门关闭了很久,内外隔绝,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叹息。有一只狗在旁边走来走去,似乎有忧思之态。

孙某说:“家里没有粮食,人就要死了,怎么办?你能为我去田庄取米吗?”狗摇摇尾巴回应他。到了夜里,把一个布袋和书信系在狗的背上。

狗就从水窦出去了,到了田庄就叫了起来。庄上的人开了门,认识这只狗,拿下书信看了之后,让狗背了米回来,天还没亮就进城了。

像这样几个月,孙某全家得以不饿死。后来杨光远败北,城门大开。

找了半天,没找到原文,翻译是我自己做的,不知道好不好: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

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个人感悟:跛者不慧,老翁亦自作聪明。

两个人“半斤八两”,有趣,有趣。希望楼主满意……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

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8.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求翻译(有原文)~急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

爱堂先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个老学究走夜路的时候忽然遇见了他死去的朋友。

老先生平素就很刚直,所以并不害怕,问他的鬼朋友:“你这是要去哪儿啊?”鬼朋友回答:“我现在是个鬼差,去南村勾摄要死的人的生魂,正好和你同路。”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边走边聊。

路过一个破屋,鬼朋友说:“这是个文士住的房子。” 老学究就问鬼朋友是怎么知道的。

鬼朋友就说了以下一番话:“凡人白天钻营算计,把本性灵气都淹没了。只有在睡觉的时候一念不生,元神清朗明澈,这时候他胸中所读的书就会字字放光,从身体百窍涌出来,光芒飘渺缤纷,如同锦绣般灿烂。

博通经典者如郑玄、孔安国,文采出众者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样的人,他们的文气直冲霄汉,能与星月争辉。差一等的文气有几丈高,再差的有几尺,以此类推,极差者只有像油灯那么一点儿的光芒,隐隐地从门窗里透出来。

当然文气活人看不见,只有鬼神才能看见。 这家有七八尺的光芒,所以应该是个文士。”

老学究又问:“我读书一生,睡觉的时候光芒有多高?”鬼朋友犹豫了很长时间,说:“昨天路过你教书的地方,你正在睡午觉。看见你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把你屋子都给笼罩了,学生读书声从浓云密雾中透出来。

文气光芒什么的,实在是没看见,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老学究气坏了,破口大骂鬼朋友…… 鬼朋友大笑着扬长而去。

带章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高字开头的成语:高不凑,低不就、高义薄云天、高姓大名、高山仰之、高山峻岭、 高飞远翔、高飞远集、高飞远遁、高不辏低不就、高鸟尽,良弓藏、高门大屋、高举远蹈、 高自标誉、高自标树、高枕勿忧、高枕安卧、高枕安寝、高掌远跖、高斋学士、高下在手、 高下在口、高下任心、高下其手、高文典策、高文大册、高位重禄、高头讲章、高头大马、 高天厚地、高堂大厦、高谈虚论、高抬明镜、高耸入云、高识远见、高人逸士、高情远韵、 高情远意、高情逸态、高情厚谊、高明远识、高垒深沟、高爵重禄、高爵厚禄、高居深拱、 高举深藏、高见远识、高官尊爵、高官重禄、高官极品、高顾遐视

讽刺八股文的诗句

班马文章 表面文章 残章断简 操翰成章 朝章国典 朝章国故 沉吟章句 出口成章

出言成章 出言有章 出语成章 大块文章 大有文章 大做文章 道德文章 典章文物

雕章镂句 雕章绘句 雕章镂句 雕章缛彩 雕章琢句 断章截句 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断章摘句 掇拾章句 发昏章第十一 反面文章 斐然成章 分章析句 凤采鸾章 凤彩鸾章

黼黻文章 高头讲章 钩章棘句 钩章棘句 官样文章 含章天挺 含章挺生 鸿章钜字

金章玉句 金章紫绶 刻章琢句 狼狈周章 连章累牍 龙章凤彩 龙章凤函 龙章凤姿

龙章麟角 龙章秀骨 率尔成章 率由旧章 满腹文章 七步成章 千章万句 染翰成章

顺理成章 顺理成章 搜章摘句 脱口成章 文章盖世 文章经济 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章星斗 文章憎命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下笔成章 挦章扯句 相得益章 寻章摘句 右传之八章 右传之八章 援笔成章

约法三章 月章星句 云锦天章 杂乱无章 杂乱无章 摘句寻章 章甫荐履 章句小儒

章句之徒 章决句断 章台杨柳 照章办事 紫绶金章 走马章台 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

1. 关于八股文的诗句

关于八股文的诗句 1.有一首讽刺八股文的诗有一句是秦皇汉武是哪朝皇帝谁知道全诗

袁枚《随园诗话》记云:

“余弱冠,即闻吴江布衣徐灵胎,有权奇倜傥之名,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买舟访之,一见欢然,年八十矣。灵胎尝有《刺时文》云:

'读书人,最不济;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注:徐灵胎(1693-1771)清代学者,医学家

又看到这个,突然想起,现在那些考研的,考公务员的,不也一样嘛?

喝酒喝酒

2.关于:八股文

八股文 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条详细说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变情况:“‘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1465—1487)以后。

股者,对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

若长题则不拘此。……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

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为何而发此言,谓之‘原起’。

至万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

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八股,乡、会试虽尚有四书义、五经义,文章格式已不受限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张之洞上《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摺,得到谕允,于是,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八股文寿终正寝。从此,它被世人视之如敝屣、粪土,不屑一顾。

事实上,八股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也传下不少至今仍不失其妩媚的作品。甚至有的批评家认为:“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唐诗、元曲,以立一门户。”

(焦循《易余龠录》)诚然,明代的诗文词赋都不足与异代抗衡,唯有八股文才是独领风骚。 明代八股文能兴盛于一时,既属时代的召唤,也得之文化的积淀。

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说:“明初八股文渐盛,这却在文坛上放一异彩,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乃能与骈体诗赋合流,能融入诗词的丽语,能袭来戏曲的神情,实为最高希有的文体。”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辈出,如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俞长城《百二十名家稿》说:“制义之有王守溪(鏊),犹史之有龙门(司马迁),诗之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而莫并者也。”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蘧公孙的女儿,“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女孩子尚且如此,士人更不用说了。

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讲到:“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句题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

(原注:‘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其两扇立格,(原注:‘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

’)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文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

若长题则不拘此。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说:“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

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

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

至万历间,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到了晚末,“八股文”三字终至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不容讳言,八股文在历史上罪孽深重。

首先是它败坏了读书种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

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灵·拟题》)。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

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

3.有没有对八股文持肯定态度的诗文

八股文的作用在于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在范围和条件的严格限制下,训练思维能力的集中性、敏锐性、全面性、辨证性,是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

然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八股几乎被痛骂至体无完肤,夹杂着对朝政之腐败、国力之衰溃的愤懑,八股成为首当其冲攻击并改革的对象,成为腐朽空洞的代名词。 是不是说八股文就一无是处了呢?也不尽然。

首先,士人从研习八股文中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薰陶。他们浸*于《四书》《五经》之中,服膺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了人生的言行准则。

明代既是八股文的黄金时代,也写下知识分子史最为光辉和悲壮的一页。明代对待臣民以严酷著称,而士人前仆后继,至死不改初衷的何可胜数。

所谓正途出身的人们,不说方孝孺、于谦、海瑞,其高风亮节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就是晚明的文震孟、黄道周、金声、杨廷枢、陈子龙等人,临危授命,大义凛然,也并非仅以八股文名世。满人入主中原后,极尽怀柔之能事,而顾炎武不事二姓,归庄野服终身,黄周星变名隐逸,方以智削发为僧,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同样不胜枚举。

这些瑰奇英烈之士的产生,不可否认,都有着儒家经典的薰陶和作用。 其次,八股文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为后人借鉴。

方苞《四书文》凡例说:“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明、清之际的时文大家无不经过了上下求索,其作品才达到理、辞、气三者具足的境界。

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一切文学创作都不无启迪的意义。汤显祖、徐洪祖、吴承恩、曹雪芹都曾参加过科举,不能说他们创作《牡丹亭》《徐霞客游记》《西游记》和《红楼梦》时,一点也不曾从久经浸*的八股文中得益。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确,作者若不是从旧营垒中来,又怎能写出这等鞭辟入里的作品。

朱光潜也有着这个方面的体验,他从八股文里,看到了作者的“匠心”所在(见《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再次,八股文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

刘知几《史通》论及文章的精纯云:“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八股文在这个方面可谓达到了极限。

在明清两代,都严格限制了八股文的字数,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字数里,酣畅淋漓而又字斟句酌地阐论文章的意思。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接下茹太素的一篇奏摺,读了半天还未切入正题,恨得牙痒痒的,竟想对他施以廷杖。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曾提出,“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八股文的经验实在是医治文章长而空的灵药。

明清两代,长文极为罕见;就是抒情叙事,也都玲珑剔透。明代“小品”之盛于一时,可谓并非偶然。

复次,八股文对后世某些文学体式,比如楹联的成熟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传五代孟昶的春联,仅是撷取五言近体诗中的一联。

楹联的成熟,是到八股文出现之后。它的长短不一、句格不一的骈偶形式,开创了楹联的体制。

所以,明清两代八股盛行,楹联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清代,郁郁勃勃,蔚为大观,产生出了不少名家和佳作。

像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虽说政事、军务旁午,仍不失为个中斫轮老手。再,清季的所谓“诗钟”,又是从其破题滥觞而来,这里就不多论了。

八股文之所以遭到那么长久和普遍的讨伐,其主要原因还在宣扬了孔、孟之道和朱、程理学,以及长久科举历史中产生的弊窦和积怨。前者带有时代的色彩,存而不论;就其后者而言,翻开历史,又有哪一种考试方法到了后来不是问题一大堆呢?顾炎武《日知录·程文》说:“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

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

就如今日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至今不是也已笼罩上了历史的阴影吗?可见八股文在科举中的问题,是考试中普遍存在的痼疾,并不是它从娘肚子里就带来的毛病。 另外,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作用: 请看。

4.关于八股文的千秋功过

1, 八股文的最大弊端是什么

从明代后期开始,对八股文的评价就非常严厉,因此不少人将大明江山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八股取士制度的实施。崇祯末年,有人说:“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八股顿首。”将八股文的危害提升到了贻误国家社稷的高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在他看来,秦始皇在咸阳只掩埋了400余名儒生,而数百年中八股文坑害的知识分子则成千上万。为什么顾炎武会这么说呢?因为八股文命题都需要出自“四书”、“五经”,而且答题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程朱理学的观点为依据,并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考生不能阐述自己的观点,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这是科举用八股文取士的最大弊端。

不仅如此,八股文更大的弊端在于为选拔少量的文官,却诱使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每天钻研这种复杂的考试文体。八股文章既与政事无关,也不是一种文学创作。它虽对文学的发展有间接的作用,也确实选拔出一批才智之士,但它内容空疏,实际上是一种文字游戏,耗费了无数士人的心血和光阴。无论是清朝著名小说家吴敬链(名著《儒林外史》)或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兼学者鲁迅(名作《孔乙己》)等,都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八股文为什么会沿用五百余年

虽然有如此多的弊端,但八股文从明代至清末,一直沿用了五百余年,其不但契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且符合科举考试追求公正性的需求。从加强封建集权统治的角度而言,明清八股文命题范围和作答都有明确的要求,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使考生必须遵循统治者的意愿和圈定的命题,进行回答。这样在思想或意识形态上,从一开始就将读书人禁锢在封建集权统治者的笼子中。

现在看来,八股文只是有利于公正选才的考试文体,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学术、思想方面的价值,精通和恪守程朱理学家所信奉的孔孟之道。因此,凡是答题有违孔孟之道的,不仅要被淘汰,还有可能被追究责任。这样,八股文就显示出它特有的政治功用,即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广大士子只读儒家经典,有利于强化封建集权统治,这正是明清统治者所求之不得的,

这也是统治者长期使用八股文的一个很现实的考虑。

3,八股文本身的优点

一生受困于科场的吴敬梓虽然自己不怎么擅长八股文,但他对八股文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却是非常肯定的,他在《儒林外史》中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进士出身的蔡元培曾经也说过,八股文的作法“由简而繁,确是一种学文的方法”。经过写八股文的严格训练之后,再去作其他文体,就显得较容易了。

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之外,八股文得以长期使用,还是科举考试公正阅卷的需要。尽管我们上面说,上面提到的,截搭题、割裂题的出现,使得科举考试更像一种文字游戏,但八股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考官只要看考生的八股文的每股是否符合音韵要求,内容是否充实,就能很快

而且相对客观的做出评阅结果。

因此,八股文的功能相当于明清科举中的客观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现在考试的客观题是要求考生选择ABCD等字母答题,既可以用电脑来阅卷,也可以用人工阅卷,无论那种方式,都不存在阅卷的误差,阅卷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八股文也有同样的功效,由于有固定的格式,不同阅卷者对同一篇八股文的评价基本相同。

5.关于八股文的资料急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 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 以称八股文。

“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

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 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 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 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

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 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

不过写法或偶 或散,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 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此 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前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 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 ①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

其中 又分大题、小题两类。乡试、会试多用大题,题意比较 完整。

又分连章题、全章题、数节题、一节题、数句题、单句题等等。童试多用小题,题意都不完整。

由于童试 场次多,只考《四书》义,不考《五经》义,而又要避 免重题。经历几百年后,完整的句子已不够用了。

考官 便想方设法出怪题、难题,乃至不惜割裂原意,将上下 两章、两节互不相关的文句合为一题,或各取半句凑成 一题,叫做截搭题或冒上题、承下题、上全下偏题、上 偏下全题等等。考生只好生拉硬扯,缀合成文,近乎文 字游戏。

②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历代解经之作 很多,科举考试只用程朱一派。

《周易》依程传朱学本 义,《尚书》依朱熹学生蔡沈传,《诗经》依朱熹《诗集 传》,《春秋》依胡安国传,而以《左传》为本事,《礼 记》依陈□集传,《四书》依朱熹集注。考生行文命意, 必须就题阐释,依注作解,不得擅自生发,独出新论,毫 无独立思考的余地。

八股文还要求代圣人立言。如题目 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其门人的话,则必须模拟 语意,即使是阳虎、荷□丈人、齐妾等各类人物,也 要设身处地,肖其口吻。

只有记事题和连章题不用模拟 口气。 ③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 成。 破题——以二句散行文字,将题目字面意义破释。

承题——用四、五句散行文字,将破题中紧要之意, 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晓畅。要求明快关连,不可 脱节。

起讲——又叫小讲、原起,以散行浑写题意,笼罩 全局。 入题——又叫入手、提笔、领上、领题,作用是从 上文引到本题。

起股——又叫起比、题比、提股、前股。用四五句 或八九句双行文字,开始发议论。

两扇句式必须相同,要 求相对成文,形成排偶。中股、后股、束股也是如此。

中股——又叫中比,句式双行,多少无定制。内容 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必须尽情发挥,进一步搜剔题中正 反神理奥妙,要求锁上关下,轻松灵活,宜虚不宜实。

后股——又叫后比,句式双行,多少无定制。作用 是畅发中比所未尽,或推开,或垫衬,要求庄重踏实,振 起全篇精神。

束股——又叫束比。双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 句。

用来回应、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大结——为全文结束语,散行,不一定用对偶。

不 用圣贤口气,可以发挥己意。明人大结每及时事,往往 多触讳忌,清代废去,改为三、四句收束。

又叫收结或 落下。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

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 《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

清 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 有格式。

八股文虽有大量排偶,却不是骈体文,不用四六句 式,不求押韵,不事藻饰。通常禁用类似诗赋中的形容 描写夸张华丽词语。

虽然属于议论文,都不许引证古史, 不许巧设比喻。严重束缚思想感情,文章寡淡无味。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 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

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 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得官。而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即 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

不论公私文书、文 史著作,记事、抒情、说理,都无法采用八股形式。因 而人们把它比作敲门砖,中试之后,就弃之不顾。

其弊 病是十分明显的。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 深恶痛绝。

它最后终于被废弃,是历史的必然。

6.关于八股取士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等

范进中举

“头白空摩八股文,何能私塾接青云?夏侯著有藏书令,要使山中扩见闻。”

明末 顾恒 在考场墙上奋笔题诗:

八千科举尽元魁,吾亦随行挨进来。

苦恼文章逐气答,囫囵文章没头猜。

号房缺瓦常防漏,蜡烛钉签不住歪。

我第三官真造化,宗师竟不取遗才。

清《时文叹》

读书人最不济。烂八股,一堆泥。原来只为求生计,谁知道变成了坑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认为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传四史,是何等文章?汉高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书店买,新科利器。读起来肩高背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他骗得了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7.有一首讽刺八股文的诗有一句是秦皇汉武是哪朝皇帝谁知道全诗

袁枚《随园诗话》记云: “余弱冠,即闻吴江布衣徐灵胎,有权奇倜傥之名,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买舟访之,一见欢然,年八十矣。

灵胎尝有《刺时文》云: ‘读书人,最不济;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注:徐灵胎(1693-1771)清代学者,医学家又看到这个,突然想起,现在那些考研的,考公务员的,不也一样嘛?喝酒喝酒。

赞美印章的词语

这句话出自清朝学者徐大椿的《道情》,讽刺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

完整表述是:

“读书人,最不济。烂诗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祖父徐釚,康熙十八年(1679)鸿词科翰林,任检讨职,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大椿自幼习儒,旁及百家,聪明过人。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研历代名医之书,速成深邃。悬壶济世,洞明药性,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

求:带“头”字的谚语和成语。

金印紫绶:jīn yìn zǐ shòu,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作宾语、定语;指高官显爵。

金章紫绶:jīn zhāng zǐ shòu,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作宾语、定语;指高官显爵。

紫绶金章:zǐ shòu jīn zhāng,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高头讲章:gāo tóu jiǎng zhāng,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作宾语、定语;用于经文等。

明信公子:míng xìn gōng zǐ,印章的别名。

金紫银青:jīn zǐ yín qīng,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鳌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昂头阔步指抬头大步前行。

昂头阔步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头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棒打不回头比喻认定主意,在强大压力面前也不动摇。

不大对头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失调的迹象。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扎:扁担头的插栓或做卡。打塌:打滑,滑落下来。扁担两头没有插栓或没做卡口,两头滑落,担子挑不起来。比喻前后失算,两头落空,一无所获。

扁担脱,两头虚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不到乌江不尽头犹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是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不是冤家不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笨头笨脑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白头不终指夫妇不能偕老。

鼻头出火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抱头大哭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白头到老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迭雪见“白头蹀跇”。

白头蹀跇形容老人发白体弱。亦作“白头叠雪”。

白头而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豹头环眼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并头莲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认识,却象老友一样。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抱头鼠窜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抱头缩项抱着头,缩着脖子。形容退败畏缩,不敢向前。

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巴头探脑形容伸着头偷看。

白头相并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偕老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白头之叹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摆尾摇头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百丈竿头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败子回头败家子回心转意,翻然悔悟。

败子回头金不换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

败子回头金不换谚语。谓堕落的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更使人珍爱。《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可知道?愚只是个‘败子回头金不换。’”

不知头脑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犹不知所措。

船到桥头自会直意谓事先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这是在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的说法。同“船到桥门自然直”。

粗服乱头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麤服乱头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

出风头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出锋头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

尺豁头童豁:缺口;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吃人不吐骨头比喻又残暴,又贪婪。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头椽儿先朽烂椽:屋顶上的木条;朽:腐烂。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烂。比喻抢先出头的人先遭受挫折。

蠢头蠢脑神情、相貌蠢笨痴呆的样子。

从头彻尾自始至终。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尘头大起指一团团的灰尘高高扬起。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藏头护尾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垂头搨翼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

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出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藏头漏影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垂头铩羽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垂头塌翅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垂头塌翼塌:下垂。耷拉着脑袋,下垂着翅膀。比喻情绪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态。

草头天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出头无日日:日子。没有出头的日子,指没有指望了

出头有日摆脱受压制的困境,已经为期不远。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床头捉刀人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从头做起从:自。从开始做起。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从头至尾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出一头地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大出风头指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出头露面,显示个人的表现。

大祸临头临:来到。大灾祸来临。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迂腐,不明事理的人。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大露头角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担水河头卖河:黄河。到黄河边卖水。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

断送老头皮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借指被官事所束缚,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德胜头回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德胜头回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德胜头回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得缩头时且缩头原指乌龟能把头缩回去就缩回去。比喻遇到问题或困难能躲让过去就躲让过去。

掉头不顾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颠头播脑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

颠头簸脑头部上下晃动摆动。

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点头称是表示赞成或肯定。

当头对面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呆头呆脑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癫头癫脑疯疯癫癫,精神不正常。

低头搭脑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同“低头耷脑”。

低头耷脑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点头道是表示赞成或肯定。

戴头而来戴着脑袋来的。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顶头风逆风。比喻遭受困难或挫折。

打头风指逆风。

兜头盖脸正对着头和脸。

刀头活鬼指任人宰割的人。

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低头哈腰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点头会意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低头倾首垂着头。形容小心翼翼而顺从的样子。

低头认罪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掉头鼠窜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戴头识脸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颠头耸脑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同“颠头播脑”。

低头丧气指失意颓丧的样子。

顶头上司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或部门。

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低头下心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刀头燕尾比喻笔锋刚劲有力。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

独头政治指独裁的专制统治。

大限临头大限:生命的极限。指死期。用以指寿数已尽,注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富贵草头露富贵不可能长久,好像草上的露水一样。形容人事无定。

粉面油头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

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方头不律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肥头大面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浮头滑脑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佛头加秽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冯唐头白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佛头著粪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头着粪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飞雁展头比喻不了解情况,凭主观想象做事着。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改换头面比喻改变身份。

垢面蓬头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

顾头不顾脚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健壮的好马。

戆头戆脑楞头楞脑,傻头傻脑。

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盖头换面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鬼头滑脑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改头换尾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高头骏马指体形高大健壮的好马。

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日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狗头生角狗的头上长出犄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狗头鼠脑比喻奴才相。

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竿头直上比喻进步很快。

狗血淋头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狗血喷头把狗血喷在头上。形容言辞刻毒,大肆辱骂。也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挂羊头,卖狗肉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画角描头刻意描绘,使轮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黄毛丫头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汗青头白指书写成,人也老了。

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灰头草面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昏头打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昏头打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昏头搭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憨头憨脑指纯真朴实或笨拙的样子

滑头滑脑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横头横脑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禾头生耳禾头:农作物的顶端;耳:耳状物,指谷物经雨而长出的芽。庄稼顶部出芽,那么这种庄稼也就报废了。此为灾年的征兆。

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上捉虱子在老虎头上捉虱子。比喻干危险的事情。也指不懂厉害,冲撞了惹不起的大人物或势力。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红头文件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

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昏头晕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昏头转向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鸿运当头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尖担担柴两头脱脱:脱落。两头尖的担子两头脱落。比喻事情两头落空。

尖担两头脱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剔。

接耳交头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贱骨头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

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紧急关头见“紧要关头”。

嚼舌头比喻说是非或者说废话。

嚼舌头根诅咒的话。把舌头从根部咬下来。表示说了坏话,应该受到这样的惩治。后也用以指顺嘴胡说,搬弄是非。

计上心头心里突然有了计策。同“计上心来”。

臼头花钿臼头:长得象石臼一样的头;花钿:有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开首饰。形容丑女浓妆。

交头互耳犹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倔头倔脑形容说话、态度固执生硬的样子。

倔头强脑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燋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同“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臼头深目形容相貌丑陋。

街头市尾泛指大街小巷。

街头巷底指大街小巷。同“街头巷尾”。

街头巷口巷:胡同。指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金头银面形容挂金戴银,打扮得十分华丽讲究。

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紧要关头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开弓没有回头箭拉开弓就要把箭射出去。比喻既然已经开始,就要继续进行下去。也形容做事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的精神。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科头赤足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科头箕踞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科头箕裾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科头裸身谓光头露体。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磕头如捣磕头:跪在地上头碰地。捣:捶打。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

磕头如捣蒜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

空头人情虚假的情意。

磕头烧香比喻求人说好话。

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科头徒跣见“科头跣足”。

科头跣足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空头冤家指没来由的冤家对头。

磕头撞脑磕、撞:碰。跑在地上叩头行礼。也指用头顶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罢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觅缝钻头缝:空隙;觅:寻找。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投机钻营。

马角乌头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马上墙头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眉头不伸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摸头不着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眉头不展展:舒展。紧皱着眉头,愁闷不乐的样子。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没头苍蝇比喻乱闯乱碰的人。

埋头财主旧指不出名的富翁。

没头官司官司:诉讼。没有头绪或没有尽头的官司。

埋头顾影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描头画角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卖头卖脚形容抛头露面。

毛头毛脑形容年轻人的鲁莽冒失或很着急的样子。

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

没头没脑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没头没脸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埋头埋脑没头没脑。比喻毫无头绪。

迷头认影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毛头小子指年轻人。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眉头眼后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头眼脑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头眼尾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懵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糊里糊涂。

蒙头转向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茫无头绪茫:不清楚,纷乱。一点儿头绪也没有。形容事情摸不着边,不知从哪里入手。

目眩头昏犹头昏眼花。眼睛发花,头脑昏晕。

目眩头晕眼睛发花,头脑昏晕。同“目眩头昏”。

蚂蚁啃骨头比喻一点一点地苦干以完成一项很大的任务。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牛不出头讥讽人不肯出头露面。

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六臂三头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牛不饮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烂额焦头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露面抛头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牛马易头把牛和马的头互换。旧时形容杂技技巧精妙。

老婆舌头指长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冷水浇头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同“冷水浇背”。

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两头白面白面:面粉,比喻糊涂或被人蒙骗。对两头都掩饰、隐瞒。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

扭头别项别:转动;项:颈项。扭转头颅表示不悦。

乱头粗服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愣头呆脑楞:呆,失神。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蔫头耷脑蔫:枯萎;耷:垂。没精打采的样子。

楞头呆脑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两头担心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牛头阿旁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两头和番指两面拨弄、搅和。

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愣头磕脑楞:呆,失神。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楞头磕脑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楞头楞脑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愣头愣脑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露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两头三面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同“两头白面”。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两头三绪形容心意烦乱。

年头月尾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露尾藏头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烂羊头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浪子回头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