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

2.江郎才尽文言文

3.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是谁?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

江淹才尽-江淹才尽打一生肖

江郎才尽的意思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拼音jiānglángcáijìn

释义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思情衰退。

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释义淹伸手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就把笔交还给郭璞。以后,江淹作诗,再也想不出美妙的诗句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扩展资料:

典故

江郎指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

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百度百科-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文言文

1. 江郎才尽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

原文:“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译文: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2. 初中文言文《江郎才尽》原文和翻译

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出处《南史·江淹传》

释义:

“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翻译 :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 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 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3. 江郎才尽的古文翻译

顾=看,四下里看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林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以前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张景阳=张协,西晋文学家恚(音会)=怒,发怒丘迟=丘希范,人名,南朝梁人;余=剩下遗(音卫)=留给,送,馈赠踬(音制)=挫折,阻碍(张协)问江淹要以前放在他张的一匹锦,江淹从怀里望外掏,只有几尺,张协大怒:一匹锦竟然被你糟蹋完了!正看到丘迟在边上,“反正剩这么几尺也没啥用,都送你了”。打那以后,江淹的文章就再也不行了。

4. 文言文《江郎才尽》中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江郎才尽”语最早出于南朝梁钟嵘的《诗品》,钟嵘在《诗品》中将江淹与陶渊明、、谢惠连等一起归为中品,曹植、阮籍、陆机、谢灵运、潘岳等为上品。

江淹留下文章中,最有名是赋,以《恨赋》、《别赋》为首。江淹集现存两卷二十多篇,其中他的自序,一般被认为是他才尽的原因。

这篇自序中称:“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故自少及长,未曾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继而总结自己,“学不为人,交不苟合,深信天竺缘果之文,偏好老氏清净之术,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猎之资,则隐矣。”

另有神话一说,江淹罢官在宣城时,夜宿野寺,曾梦见一美男自称郭璞说,我有笔在你那里多年,是否可以还我?江淹从怀里掏出五色笔给了他,以后诗文便不再出色,也就是说江淹诗文其实得益于郭璞笔。

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是谁?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江郎才尽,就是指一个人的文枯竭了,历史上确有江郎其人,指南朝梁人江淹,字文通。

你看别人这个字:文通,就可见其父母对他的期望,而江淹同学也没有辜负父母,相传江淹从小聪颖好学,年纪轻轻文名就传播于天下,作《恨赋》、《别赋》二篇,受到极高的赞誉和推崇,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

但这样一个天才神童,到了晚年却写不出好文章了,人们感到惋惜,就创造了“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故事。

可为什么一个下笔成文的人会突然才思枯竭呢,这里面颇有神话味道。

跟江郎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著《诗品》,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大意就是说,江淹的所有文才,都来自于郭璞赠予他的那支五色笔中,有此笔,江淹文思如尿崩,下笔如有神,后来郭璞在梦中收回五色笔,江淹就再也写不出文章了,不复成语。

《南史·江淹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五色笔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这位郭璞非常了不起,他是一个方士、风水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作《游仙诗》冠绝一时,开辟了“游仙诗”一派,其诗赋被称为“中兴之冠”。

由于他精通各种方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最后得道成仙,飘然而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就是指的这位同志。

郭璞既然成仙,本身又有文才,那他的五彩笔具有神秘力量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他为什么要在梦中收回已经赠出的五彩笔,谁知道呢。

所以这个记载只能是一个传说,没有办法实锤。

索锦

这个故事也颇有神话色彩,同样记载于《南史》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张协和江淹。张协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景阳,一家三兄弟,兄载、弟亢,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称“三张”。

说有一次,江淹在禅灵寺河边休息,做了个梦:张景阳飘飘而来,说江郎啊,快把你怀中的锦缎还给我吧。江淹就乖乖地把锦缎拿出了,给了张景阳。

谁曾知道,那些锦缎就是江淹创作才华的来源,张景阳要走了锦缎,也关上了江淹创作的大门。

江郎真的才尽了吗?

你看上面两个故事,其实基本上是雷同的,一点新意也没有,也没有跌宕起伏催人尿下的情节,就如同晚年江郎的文章一样,平淡无味。

那么,晚年的江淹,是真的写不出文章了吗?

实际上,江淹除了是文学家以外,他还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南朝宋、齐、梁的官场,都留下过他的身影,曾经他对自己的弟子说:

“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就是说,我这一辈子想要的都得到了,再没有什么追求了。

在官场,他不想再向上爬,于文章,他也不想继续创作,毕竟奋斗了一辈子,到晚年就停下来,享享清福有什么不好呢?因此,江淹就没有再写过好文章。

是他不愿意写,不是写不出,至少此时,江郎还未才尽。

但是,文笔这种事儿,是需要笔耕不辍,日积月累的,你天天写不一定能称为文学家,但你不写肯定会才华流失,慢慢就真不知道提起笔该写什么了。

也许大文豪江郎晚年就真正没有才思,写不出好文章了,谁知道呢。

作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