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途哭的成语穷途哭的成语是什么

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典故出自哪里

3.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

4.为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5.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 凡夫俗子理解不了的疯疯癫癫

6.穷途之哭

7.如何看待阮籍的穷途之哭

穷途之哭_穷途之哭是成语吗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出自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那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勃所写的这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不是指责阮籍猖狂,而是感叹如阮籍那般风流人物,也会因穷途末路而大哭,真是可悲可叹。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关于阮籍一生三哭中的其中一次。阮籍曾自己驾着马车四处行走,与他人有目的地游走不同,阮籍并没有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而是任凭牵引马车的马匹无目的地四处闲逛。不管马车行驶的道路有多么崎岖不平,也不管东西南北什么方向,阮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路喝着酒。然而再长的路也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当马车行至道路的尽头的时候,阮籍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放声大哭。等到他哭够之后,阮籍就调转马车的行驶方向,换了一条路行进,然而走着走着就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阮籍又开始放声大哭。

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

阮籍的那次大哭令世人无比震撼,后曾被后世众多文人学者所引申,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唐代诗人王勃就是其中之一。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阮籍的酒狂诗

据传,《酒狂》是出自阮籍之手的一首古代琴曲,这首古琴曲出自明代的《神奇秘谱》这本书,后经有名的古琴家姚丙炎以《神奇秘谱》作为蓝本,并且以《西麓堂琴统》为参照的整理。

《酒狂》这首古琴曲的背景时间是历史上政治较为黑暗的魏晋初期,在当时的晋司马家族的统治管理下,众多有才能的士大夫为了避免惨遭,都纷纷选择隐居山林,远离黑暗混乱的政治官场,弹琴作诗,藉著酒意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此类方式来求自保,以及表达自己对当下政治环境的不满。因此,阮籍创作这首《酒狂》主要是想通过曲子描写的朦胧情态来抒发自己内心之中对于现状不满不平之气。

从《酒狂》这首古琴曲中,可以看到阮籍相当不满反对当时的司马氏族的黑暗统治,为了避免直言不满而遭到统治者的残害,他就佯装酒醉后发狂来表达自己对现下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批判,心中相当不平。之后《酒狂》曾经过知名古琴家姚丙炎整理打谱,经过其处理后的曲子,表现出了人在喝醉后步履不稳的状态,乐曲内在依旧含蓄深刻。总的来说,《酒狂》这首曲子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古琴佳作。

《酒狂》这首古琴曲现今有好几个版本,有些版本因为弹奏要用到无名指,对于古琴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但是也有另外的版本,比如顾梅羹所著的琴学备要中的《酒狂》版本,对初学者来说弹奏难度相对要小一点,较为适合。

穷途哭的成语穷途哭的成语是什么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亦简称“穷途哭”、“途穷”。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典故出自哪里

穷途哭的成语有:穷途末路,日暮途穷,穷途之哭。

穷途哭的成语有:末路穷途,啼啼哭哭,幡然改途。2:结构是、穷(上下结构)途(半包围结构)哭(上下结构)。3:拼音是、qióngtúkū。

穷途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_哭而反。”后遂以“穷途哭”等喻指对世事极度悲观。

关于穷途哭的诗句

难效穷途哭呼天耻作穷途哭不哭穷途哭战场

关于穷途哭的词语

计穷途拙穷途潦倒日暮途穷末路穷途道尽途穷穷途之哭穷途末路日暮穷途幡然改途途穷日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穷途哭的详细信息

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

出自《滕王阁序》,原文节选如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如下:

自古文人家境大多清苦,阮籍也不列外,三岁丧父,母亲把他抚养长大。在父亲死后,家境清苦,但是阮籍异常的勤奋,最后成就大才。阮籍不但勤奋,而且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而且精通音律,终日弹琴长啸。

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这样的思想就注定阮籍的心高气傲,众做周知,史上大儒多是些忠烈之士。

那么我们来看看,阮籍为什么要哭呢?据传,阮籍一生哭过三次,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阮籍三哭”还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第一哭:哭母亲,第二哭:哭兵家女,第三哭:哭穷途。阮籍一哭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去世。阮籍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被母亲拉扯大。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对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决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后,饮酒两斗,哭的吐血三升。在他母亲下葬时,阮籍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的遗体告别,并且又痛哭吐血。

阮籍二哭是为兵家之女而哭。兵家之女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却在还未出嫁时就已身亡。阮籍从兵家之女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他自己身负极高的才华和学识,却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能任凭时光飞逝,虚无度过人生。哭的撕心裂肺。

直到行至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嚎出声,之后调转车头,换了一条路走,但是又走到了尽头,再次嚎啕大哭。在这次哭中,阮籍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情况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阮籍的那三声哭颇有传说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除了哭声与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号还饱含着一定的意义,都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与绝望。

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 凡夫俗子理解不了的疯疯癫癫

因为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

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朝代唐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白话释义:

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穷途之哭

 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他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其实王勃是想要通过阮籍穷途之苦的典故,来抒发自己当下不能够像阮籍那样,活得风流潇洒,恣意不羁。阮籍是魏晋名士,发生在他身上的典故有很多,那阮籍穷途之哭又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就来一起简单的了解下吧。

 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如果单是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就是他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忍不住放声大哭。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也是魏晋时期远近闻名的风流名士,阮籍这个人,跟其他人还有些不一样,他性格古怪,疯疯癫癫,他似乎活在他的世界中,而他的世界,是我们凡夫俗子所理解不了的一个世界。

 阮籍平日里就是那种潇洒不羁的做派。他很喜欢游历大山大河,不过,他的游历从来都是没有,没有目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应该常常能够看到一个破牛车,拉着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在路上缓缓的行走着。牛车上没有车夫,而走到哪里,也全凭感觉。

 有时候,是熙熙攘攘的阳关道,有时候,则是偏狭的羊场小路。就这样,阮籍坐着牛车,一路上逍遥自在,走走停停。有时候,牛车走到了路的尽头,再也无路可走了,见到此情此景的阮籍,免不了就会心生感慨。

 因为这样的穷途末路,会让他联想到身边很多人的处境,会让他联想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司马集团统治时期,阮籍十分不喜欢司马氏的作风,他认为当时司马氏统治下的社会,是暗无天日的。他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好友名士,因为得罪了司马集团而被送上刑场,这种穷途末路的感觉,也让阮籍一度忍不住崩溃大哭。

如何看待阮籍的穷途之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无路可走了吗?

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无处可去了吗?

真的无处可去了吗?

广武涧的风,是那么的凉。掠过耳边,如同刀割一般。

还要往前走吗?

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了。

可纵然回头,哪里又是归途?

还是他,早已经把来时的路彻底忘记。

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很久以前,他的朋友曾经称呼他为:“嗣宗”。

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名字,一个承载了家族期望的名字。

他所要承嗣的阮家,是一个起于汉末,兴于魏晋的书香门第。虽不是高门大户,但家中却以文士著名,他的父亲,阮瑀,就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善解音律,能鼓琴,又长于书记章表,曹操的军国章表多出自他与同僚陈琳之手。

只可惜,他的父亲,却过早去世了。

与叔夜一样,他在母亲与长兄的溺爱中长大。因为这份溺爱,又由着他过高的天分和灵性,他的天性,也和叔夜一样,奔放无忌,放浪不羁,自然万物,都是他的心灵自由驰骋的大世界。

年轻的他,多么向往变成一只巨鸟,一飞冲天,如鹏翔九天,如鲲泳于海,纵然现实是逼仄的,而人的心,却依然可以充满想象,自给自足,自由自在,未被任何外物污染,不为任何世俗牵绊。

归去来兮

《咏怀》之二十一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他的声音,和竹林七贤所有的声音一样,终不免逐渐暗淡,逐渐消失。

中国的 历史 ,对于如阮籍嵇康这样的人,时代往往是错乱的。

乱世,于他们而言,纵然不幸,却是一个黄金时代。乱世之中,都在逐鹿中原,没有余力对思想进行大钳制,大清理,相反,却需要对这些新鲜的思想进行利用,从而转化成为执掌天下的。因此,这些充满创造力和批判精神的心灵,还可以自由发挥,无拘无束。

然而,乱世终将结束。

新的王朝即将诞生,新的统一即将开始。

所有的声音,都将在日趋严酷的打压下,逐渐归于沉寂。

他,终归是不曾像叔夜那样天真,悄然间,他仿佛已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宿命。

苏门长啸

《咏怀》之二十二

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

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无处可去了吗?

真的无处可去了吗?

那些来自心底的质问,一次次如炸雷般响起。

他很累,很累很累了,这个世间,最累的事,莫过于无数次的自我质疑。

往前走,前面已是断壁深渊。

往回退,后面早已荆棘遍布。

而停留在原地,那凛冽的寒风让人深入骨髓的寒冷。

他突然感到了恐惧。

苏门长啸

《咏怀》之二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他想到了山涛。

他很早就认识山涛了,在山涛寒微并未出仕之时,他和山涛,就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

山涛,是一个很有远见洞察的人,在高平陵事变发生之前,他就已经预感到了,曹魏,终究守不住那三分天下。于是,在司马师取代曹爽正式登上 历史 舞台之时,他迅速改换门庭,如今,已经官至尚书吏部郎了。

山涛心中,一直有一份心怀天下的抱负,即使有过怀疑,依然能坚持初心。

他也想到了嵇康。

嵇康,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即使,他并没有那么可亲。

他总是那么率直,那么纯真,他几乎从来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意,也不会考虑他人或者世界的眼光,他任性的活着,无知无惧,无求无待。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风姿卓绝的嵇康,执拗尖锐的嵇康,豁达潇洒的嵇康,激愤嫉俗的嵇康,淡然从容的嵇康,宁为玉碎的嵇康……

这么多人围观了他的死,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内心?

所以,有人说他是幼稚无知不通世情,也有人说他在为理想殉道。他的一举一动一生行藏,都是,都是谜语。

可是最终,山涛走了,嵇康死了,只剩下自己,既成不了嵇康的围观者,也不愿去沾染这个污浊世间的半分责任,更无法决然的舍弃一切,舍弃宝贵的生命,去做那一只奋不顾身扑火的飞蛾。

所以,现如今,他是谁了?他还能去哪了?

阮籍

《咏怀》之十四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眼前,已是万丈深渊。

黄昏的太阳,早已沉没在远处的连绵山脉后,一些余光,如血的浸染了周围的云彩。

他原本想长啸,可是,他啸不出来。

他原本想狂喊,可是,他也喊不出来。

他原本想大哭,可是,他居然一滴眼泪也没有。

那些失去的东西,已如眼前的陡峭山崖一样,深不见底,无法唤起记忆中的任何一点回响。

他本想选择遗忘的。

他本以为自己是怯懦的。

那些沉重,绝望,郁结和惨痛,他多想将它们一起扔下茫茫的悬崖,从此不复相见,不复感喟,不复心痛。

可他也一直明白,一直一直很明白——

他做不到。

苏门长啸

《咏怀》之八十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生命,终究是可贵的。

那些流淌过的血,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毕竟,真真实实的来过。

就像曾经走过的路,即使总有一天,会走到绝境,可是,他毕竟来过。

至于血有没有白流,命有没有白丢,路是否白走,答案,谁能知道?

答案,也许本来就没有意义。

因为它只在心里,只在自己的心里。

——虽然,那是仅存心间的最后一点残念。

最后一点希望。

苏门长啸

《咏怀》之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山涧的泉水,顺着山缘流淌着,偶尔遇见尖锐的岩石,发出叮咚的悦耳声响。

沿路的野花,顺次开去,有几株被车轮碾过,陷落于车辙之间,却还有淡淡的香味,混合着泥土的湿味,飘溢于黄昏的气息间。

路过的大鸟,长鸣一声,仿若悲戚,仿若长吟,张开白色的翅膀,流逝于天空和血色残阳的尽头,它是为谁哀伤?为谁悲悼?

……

他不得不原路返回了,因为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有的,只有悬崖千丈。

或许,悬崖千丈之前,依然有更为广阔的世界。

他已经看不到了。

千百年后的人,是否能看见?

他的眼泪,早已泗泪滂沱。

苏门长啸

《咏怀》之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没有路了,没有路了,他在心中一遍遍的默念。

没有路了,确实没有路了。

沿途的风光,飞速的朝着回忆飞逝而去。

他知道,这或许是他做最后一次失路之悲了。

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拿出那把琴,那把曾经陪伴他无数孤独时光的琴。

第一个琴音冒出来了的时候,他心惊了。

——是《广陵散》

那是嵇康的琴,是嵇康的曲,是嵇康的声音。

唯有心中长存刚烈之气的嵇康,才能体会到的有去无回的刺客之声。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无路可走依然勉力前行。

这琴音,终究是要随着嵇康的去世消失于这茫茫时空中的。

它不该出现在这里。

可是,它却出现在了他的琴弦之上。纵然,只是残音稀声。

阮籍

《咏怀》之五十八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

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

顾谢西王母,吾将从此逝。

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有些事,他注定不能遗忘。

有些命运,他注定不能逃避。

那又如何,都交付这穷途末路吧……

清风入我怀,

夕阳从此逝。

他抚摸着他的琴。望着前方。

来时和去时,同一条路,又有何不同了?

此生此世,他注定在这来时去时,隐时现时,穷时达时之间徘徊。

这徘徊,留待千百年后的人去评说吧。

这一刻,他惟愿忘记,他叫做阮籍。

《咏怀》之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更多”竹林七贤“相关文章

何人道我是酒狂

呼“啸”而过的魏晋

籍的青白眼

阮籍骑驴上东平

那个天真的孩子——嵇康

嵇康打铁

约一个共同的月亮

嵇康之死与司马昭之心

《广陵散》的前世今生

广陵琴音

“搭头”吕安

心存事外,于时俯仰的山涛

任诞不拘说阮咸

刘伶的智慧

关于“竹林七贤”的人设形象~~

佯醉的阮籍——图说魏晋系列之竹林七贤

嵇康的广陵散——图说魏晋系列之竹林七贤

山涛的官瘾——图说魏晋系列之竹林七贤

阮咸与“阮咸”——图说魏晋系列之竹林七贤

刘伶《酒德颂》——图说魏晋之竹林七贤

书生向秀——图说魏晋系列之竹林七贤

小时了了的王戎

对于历史人物,必须抱有理解之同情。

阮籍11岁时,魏主曹丕演了一出汉帝禅位、自己登基的戏,正式结束了两汉427年的历史。在他中年时期,看到的都是曹氏与司马氏的残酷政治斗争,因此,在53岁那一年,他求为步兵校尉,远离政治中心,也正是这一年,嵇康被司马昭。第二年冬,阮籍病死。他死前,魏禅位于晋的局面已定。他死两年后,魏主正式禅位于晋。也就是说,在阮籍的一生中,他亲眼目睹了两次禅代的残酷政治斗争,这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阮籍早年是有政治抱负的: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他登广武古战场,观楚汉战争处,甚至慨叹道: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然而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氏先杀曹爽,再杀夏侯玄,正是这两件事,非常生动地表现出司马氏父子的奸诈、老谋深算与残酷无情。而且,他们杀曹爽与夏侯玄,不仅牵涉政界,而还涉及大批名士,司马氏在杀曹爽的同时,依附曹爽的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也都被杀,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这件事在阮籍心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咏怀诗(二十一)》说: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内心的抱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应该怎么办?是如嵇康那样刚肠嫉恶,坚决不与司马氏和伪名士合作,还是如何曾那样投靠司马氏?他与嵇康交情颇好,要他依附司马氏,那是他不愿意的,然而像嵇康那样慷慨赴死,他也没那么激烈的性格,因此,他便只能依违于两可之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口不谈政治: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当然,还可以故为任诞:

邻家**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这不仅表现了他的真性情,还能以名士之任诞免去政治之追责。

现实政治既不可为,阮籍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寄托,因此他才有那么多描写虚幻世界的诗,而天下多故的现实,也让他不由得有了人生短促的悲哀和无人诉说的苦闷,如以下几首《咏怀诗》: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晋书阮籍传》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必定是在痛定之后。”而阮籍的苦闷却是无穷无尽的,他的长歌,早在穷途之前已经歌过了,如今的局面如此逼仄,只能“忧伤以终老”了。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他正是年轻时候,意气风发,加以一统,又怎能体会阮籍的悲苦内心呢?

在《阮籍传》的最后,他的儿子阮浑也想要模仿父亲的任诞行为,阮籍跟儿子说道:

仲容(阮咸)已预吾此流,汝不得复尔!

他是深知他走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辛苦,他也不愿意他的儿子再重复他的老路,以至于一生沉闷,不得欢愉。爱子之心,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