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实就虚的意思

2.《孙子兵法?虚实篇》上,避实就虚的精髓!

就虚避实_避实就虚和避虚就实

避实就虚 拼音 bì shí jiù xū 简拼 bsjx 近义词 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 反义词 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感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解释 实:实力;就:就近,趋向;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指谈论问题回避要害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例子 但执笔之际, 避实就虚 ,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 英文翻译 strike where the enemy is weakest and oid its strongholds 成语故事 公元前623年,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用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法,避免与楚军的中军主力决战,先令其下军向楚右军进攻,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弱势部队,一举取胜。晋军主将狐毛又用计诱歼了楚左军,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成语正音 实,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辩形 避,不能写作“辟”。 成语辩析 避实就虚和“避重就轻”;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避实就虚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

避实就虚的意思

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造句:

1、避实就虚的演讲却能如此感染人,另小生我对于文科产生浓厚兴趣。

2、法院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有明确的态度,绝不能含糊不清,或者有意避实就虚,进而得出错误结论。

3、在战争中,应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实就虚才能克敌制胜。

4、运用避实就虚的分销渠道设计,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完成分销部署。

5、所谓引起悬念,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

6、即使在对一些严重的行为进行批评时,也往往是避实就虚,泛泛而谈的多,谴责具体的单位和人并追究其责任的少。

7、从作战谋略和战术运用上说,作战中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再由迂变直,犹如拳击争霸赛中要出重拳时,必须也必然要先虚晃几招一般。

8、在少数企业中,监督机制残缺不全,监督部门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避实就虚,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孙子兵法?虚实篇》上,避实就虚的精髓!

避实就虚的意思具体如下:

避实就虚的意思是指避开实质,回答问题绕来绕去,没有抓住重点。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策略,或者是一种敷衍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并不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1、避实就虚是一种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避实就虚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例如,在商业谈判中,有时一方会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以避免讨论敏感的话题或核心问题,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这种情况下,避实就虚是一种战术手段,旨在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2、避实就虚是一种敷衍态度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避实就虚是一种敷衍的态度。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避实就虚,以避免直接回答问题或承担责任。这种行为通常表现出缺乏诚实和责任感的特点。

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避实就虚,以避免承担责任或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同事和领导的不满和失望。

3、避实就虚不利于解决问题

避实就虚的行为通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当一个人选择避实就虚时,他们可能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并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此外,这种行为也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和信任,因为其他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总之,避实就虚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它可能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诚实和责任感,并在面对问题时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以解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读经典

简单翻译下:孙武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被动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进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而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是制造困难阻止的结果。因此敌人休息得好,就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使它移动。

简单翻译下:从敌人来不及救的地方出击,急进到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阻碍的地区;而进攻必然会得手的,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的,因为防守的是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

简单翻译下: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微妙到看不出形迹;神奇到听不见声息,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前进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袭击它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因为行动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

简单翻译下:所以我军要打,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脱离阵地作战,是因为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打,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是因为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写心得

在《军形篇》的先胜后战,《兵势篇》的正合奇胜、排兵布阵后,本篇《虚实篇》开始讲讲避实击虚的实战策略,实际上也是“兵势”的具体应用,通过分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我众敌寡,一定要数倍于敌人!

虚实也是一种作战的态势,敌实我虚,当然通过“五事七计”的比较后,敌我双方诸方面力量的强弱是客观事实,但是通过双方将帅的能动作用,可以促成敌我之间局部的虚实转化,避实就虚!

具体怎么做呢?孙武提出虚实并不仅指兵力的多寡,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在“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里,佚与劳、饱与饥、安与动都是形成虚实的因素,精明的将帅会想办法使自己的军队处于佚、饱、安等实的状态,而促使敌军处于劳、饥、动等虚的状态。

然后“形人而我无形”,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出真面目,而我军则不露痕迹,创造一种“虚敌实我、避实击虚”的有利作战态势,最终利用这种态势最终战胜敌人。

谈体会

这里的“虚实”经常被人误解,要知道敌人有虚实,我方也有虚实。想要把自己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好,一点都不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掌握的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前集中精力,重点突出,这样才是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就像前面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关键问题是知己而非知彼,本篇的虚实里,也不能只关注别人的虚实,以为自己都做实了,要知道无论怎样做都有虚有实,以为所有的虚都补上了,其实恰恰是都虚了,根本的要知道自己那些是实,突出优越的“实”,才能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