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黍的成语稻黍的成语是什么

2.晨间日记|春山——王维的黍离麦秀之思

3.麦字的四字成语

4.《黍离》的解析

麦秀黍离_麦秀黍离的意思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年少时读到这首诗,莫名地喜欢。还正正规规地誊写在摘抄本的扉页上,多愁善感地经常翻来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青春那会儿,总是莫名地烦恼,莫名的感伤,好像很深沉很成熟。

后来读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更觉这世界无人与我共鸣。所以那时,特别喜欢听张国荣的《有谁共鸣》:风也清,晚空中我问句星,夜阑静,问有谁共鸣。不孤独不青春似的。

1.

上大学,再次读《王风.黍离》,读得更细致深入了些。不再纠结于少年时那样的小情绪,而是透过了离离之黍,体悟着那个时代,悠悠苍天下,是什么人在感慨。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大意是说,箕子被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回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内外一片废墟,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回想往昔商纣王暴虐无道,他苦谏不听,导致殷商灭亡,不禁悲从中来,百感交集之下,写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

据说《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仅仅十八字,将故国覆灭的原因和现状描画出来,言词简洁朴实,读来却是凄凉哀惋。后世对此诗评价甚高,认为它“文词悲美,含义深刻。” 常把它和《王风.黍离》并列,感叹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无常,抒发亡国之哀思。

此后朝代更替的历程中,总有一些胸有家国情怀的文人深情地吟唱着《黍离》。曹植在《情诗》里唱:“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思旧赋》里感叹:“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众多的文人辞赋,相继给“黍离”赋予了特定的诗意内涵。千百年来,“黍离之悲”成为了一种凄美苍凉的语言意象,是盛世不再,是繁华已逝,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悲凉与惆怅。

2.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品读这首诗,短短三段,交叠反复吟唱,每一段第一句都是彼黍离离,第二句换了三个字:苗,穗,实,是同一物象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幻,心绪也跟随着“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字字是“离情”,句句是“哀思。”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提到:“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凭吊诗中之绝唱。”越读越觉悲凉,而这悲凉的基调,令这首诗具有了激荡心灵的深沉力量。 悲凉是因为爱得深。

你看那黍子齐齐生长,还有青青的高粱苗。却不见旧时王朝的踪迹,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我走在路上步履迟疑,心神不安人悲伤。悠悠苍天在上,为什么会这样?

《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列为《王风》之首,可以看出编者诗教的意旨。从殷周开始,人们把国君称为“王”,直到春秋之前,还只是天子的专利。所以 《邶风》,《卫风》,《鄘风》都是诸侯之地的民歌,而《王风》就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待。

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有地理与政治两层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王风》多为乱离之歌。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以,这里的黍,和稷绝不单纯指代废墟上的黍子和高粱。《诗三百》中有六首诗作单举“黍”,而“黍稷”并举有九首。在远古农耕的国土,这“黍”,这“稷”是家国的象征。自古以来“江山社稷”就是指国家。“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祭祀,古时祭祀是国家的大事,所以渐渐成为国家的代名词,社稷之福就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

社稷没了,还谈什么故乡家园。即使那黍苗青青,已经不是我朝的盛世繁华;纵然那禾黍“离离”,心情也是万分地苍凉。这故国之哀,痛定思痛,亘古未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意思是南宋初年,姜夔经过昔日繁华之地扬州,夜雪初霁,满眼都是青青荠麦。进了城,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城,破败萧条,感慨今昔,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余音缭绕的“清空”诗作《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禾黍,一步一离情。芍药,一花一飘零。寂寞开无主,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仍在,故国,已不堪回首,冷月无声,心碎了无痕。

3.

初读此诗,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赞叹这首诗的绝妙,细思量并不知个所以然。再读,犹如春风化雨润无声。《黍离》给我的诗情即是如此。

曾经有人问我,你喜欢《诗三百》里哪句诗,我说很多很多。对方非要我说出一句来,不知为何竟脱口而出,是那把“忧伤的麦子”。记得第一次读《黍离》,我的备注就是“一把忧伤的麦子”。青葱岁月时读到的就是忧伤,离情,别恨,以为那就是人生的全部。

甚至五谷不分,即使从小在乡村长大,也分不清五谷杂粮。记得在麦地里奔跑,在高粱地里捉迷藏,在豆地里捉豆虫。看到书里说,古代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就刨根问底地咨询老人,查阅资料,才晓得五谷分别为什么。

“黍”,从禾从雨,一年生草本植物。《说文》里说“禾属而黏者也。”去皮后,北方谓之黄米,比小米略大。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掬一把黄米和大米蒸煮米饭,味道甚好。

离离禾“黍”,彼“稷”之实,原来小时候都吃过,回忆里的香气不是寂寞,是踏踏实实的宠爱。再读《黍离》,犹觉自然的一切细微生命里,都隐藏着深情,和沉甸甸的美好。

往期诗经目录

诗经 |荇菜,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诗经 |卷耳,思念是一种病,不见你不痊愈

诗经 |芣苡,岁月静好的田园牧歌

诗经 |木槿,仅荣一瞬,原来你是这样温柔的坚持

诗经 | 蜉蝣,浮生一时,蜉蝣一世

诗经|白茅,最纯真,最香艳的情歌

稻黍的成语稻黍的成语是什么

成语:

 黍油麦秀

 拼音:

 [shǔ y?u m?i xi?]

 解释:

 以之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出处:

 《尚书大传》卷二:?箕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

 举例造句:

 黍油麦秀,国之将亡。

 成语典故:

 箕子是商朝旧臣,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纵情声色,宠幸奸佞,诛杀忠臣。比干被杀,文王被囚禁。箕子比较,他在劝谏纣王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离开了朝歌。若干年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赞赏箕子是个忠臣,就把他分封到了朝鲜。《麦秀歌》是箕子在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的伤心。想大哭一场来祭奠,可是此时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王,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几声,又近乎妇人;于是无奈之下,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

 《麦秀歌》是箕子朝周时慨愤而作。?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学。?在寥寥十数字中,将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而且又是凄凉悲惋,用的是何等经济的文学手腕!《麦秀歌》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50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中国文艺词典》称:《麦秀歌》?文词非常悲美可爱,含义最深,为后世寓意诗的发端?。后人常以?麦秀?、?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西周灭亡后,箕子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作《黍离》诗。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作《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我好仇。?

晨间日记|春山——王维的黍离麦秀之思

稻黍的成语有:麦秀黍离,黍秀宫庭,稻谷飘香。

稻黍的成语有:黍秀宫庭,麦秀黍离,稻谷飘香。2:结构是、稻(左右结构)黍(上中下结构)。3:拼音是、dàoshǔ。4:注音是、ㄉㄠ_ㄕㄨˇ。

稻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稻和黍。

二、引证解释

⒈稻和黍。引《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_”晋杜预注:“嘉_,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急就篇》卷二:“稻黍秫稷粟麻_。”颜师古注:“稻者有芒之_总名也,亦呼为_。黍似_而黏,可以为酒者也。”

关于稻黍的诗句

野饶稻黍输王赋

关于稻黍的词语

黍油麦秀禾黍故宫稻谷飘香鸡黍之膳杀鸡为黍黍秀宫庭故宫离黍稻粱谋鸡黍深盟黍离麦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稻黍的详细信息

麦字的四字成语

昨日读了两本书,一本是《爱的五种语言》,另外一本是作家何大草的《春山》:

王维一生信佛,却没有出家为僧,一生为仕宦,却不会弄权高升。一生都在避世,却又屡隐而屡出。

平和,半随优柔寡断,优雅,化为忧伤缠绵。偶尔猛志刀子般一闪,终又复归于淡漠与旁观。

他写了老年后的王维,笔触很淡,但是读了让人觉得很怅然。

自小失去父亲,三十岁失去妻子,五十岁失去母亲,没有孩子,那种独活的寂寞真是呼之欲出的迎面把我包裹住。

盛世的几笔带过显得那种繁华一瞬更短,贵妃对他壁画的赏识,半夜去烧了香,宰相的仆人追着送荔枝,皇帝的召见与高兴赏赐的鲤鱼尾,山里掘出来的象牙~可也只是回忆而已!

安禄山之乱后,他被迫接受了伪职。后平复后本要治罪,又因乱时带出的一首诗被赦免,生生死死,本就胆小谨慎的王维又吃一次大惊吓。

被当地不识字的牧童嘲笑“老疯子”,遭到江湖莽汉的“飞心脚”,几乎被置于死地,捡回来的烂醉如泥的裴迪陪着他给他整理诗稿,可是又常常一去不知所踪~

何大草写的让我读着太揪心了,心被那种人被命运拨弄而无能为力的无能为力和无奈感紧紧抓住,不得舒展。

好的时光流走,那个曾经风华绝代的美少年的暮年绝大的反差,孤寂落寞,最后随着一个时代走向死亡。

为什么会这么难受呢?

是因为我记忆里是另外一个王维。

是那个出身贵族的少年。他出生在一个都羡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他的母亲则出身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

他的爷爷是朝廷的乐官王胄,耳濡目染王维小小年纪随便拿起一种乐器就能奏出旋律来。

王维的母亲擅长画画,尤其是水墨画,王维经常拿起毛笔学着母亲的样子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

当然他最擅长的是琵琶。

他的《渭城曲》既是著名诗作,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的琴曲,古琴曲名为《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根据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感慨人生聚少离多,临别之际,把酒三唱阳关,是描写依依惜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二十一岁的他来到长安,以一支自己创作的琵琶曲《郁轮袍》成功打动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得到他们的举荐,再凭借自己的实力“大魁天下”。

身骑白马、插花游街、赶赴琼林宴会的王维,是九年长安城里最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岐王宅里,他和高适、崔颢、裴迪、李龟年这些当时最出色的上层名流,唱着他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相思》)”谈笑风生。

是母亲信佛的缘故影响了他?还是亲人的相继离世?他在死亡面前觉察到了人世的虚妄与无奈?

总之,他的一生在他的诗里是淡的,凉的,与人世,与烟火疏离的。

他经历了盛唐,也目睹了其衰落。

他和李白差不多同岁,未曾把酒言欢过,因为不是一路的人吧?

杜甫的穷儒气,估计他也是看不上的。

很多人喜欢他的诗,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诗,觉得没有丰沛的情感在里面。

我属于喜欢他的,可是并不觉得他的情感少。他的诗,他的画,他的琵琶,都那么美,怎么会是一个无情的人?

他只是太早看透时光的秘密,看透这世间繁华如水中月,镜中花,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他不忍心。

因为情深,他怕了。

在书里,他和裴迪谈笑。说起陶渊明的诗,他说最好的是《责子》,也就是陶骂自己孩子不争气的话

好在哪里?因为我没有。

为什么不再娶生一个?

因为我怕我也死了!

读到这里觉得心一下疼了!

他最知道无常,所以显得无情。

他不是不想要,只是怕失去。

可是,人世不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的得与失的过程中流动吗?

没有结果,只有过程,体验的过程。

所谓的得到,也是在体验,

所谓的失去,也是在体验。

为什么还要分出好与坏?

只是安下心来,随着自己心意的流转,用心的,用力的活着吧!

《黍离》的解析

1. 麦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辨菽麦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麦穗两歧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黍离麦秀 哀伤亡国之辞。

兔丝燕麦 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针尖对麦芒 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不辩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麦饭豆羹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秀两岐 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 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麦秀黍离 哀伤亡国之辞。

黍油麦秀 以之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智昏菽麦 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2. 含有"麦"的四字成语

种麦得麦

菽麦不辨

麦饭豆羹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穗两歧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麦秀两岐 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 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麦秀黍离 哀伤亡国之辞。

3. 麦四字成语有哪些

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不辨菽麦 菽:豆子。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

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麦穗两歧 一根麦长两个穗。

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黍离麦秀 哀伤亡国之辞。

兔丝燕麦 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

比喻有名无实。 针尖对麦芒 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不辩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

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麦饭豆羹 羹:汤。

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

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秀两岐 见“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 亦作“麦秀两岐”。

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

②唐教坊曲名。 麦秀黍离 哀伤亡国之辞。

黍油麦秀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智昏菽麦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

形容无知。 。

4. 谁用带《麦》字说几个3

菽麦不辨

麦饭豆羹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穗两歧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麦秀两岐 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 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麦秀黍离 哀伤亡国之辞。

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兔丝燕麦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兔葵燕麦:形容景象荒凉。

智昏菽麦: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黍油麦秀:《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5. 麦字结尾的成语 要4个字

不辨菽麦(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 世间也尽有~的人。 ◎郭沫若《银杏》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识

6. 带“麦”字词语有哪些

麦芽 [mài yá] 麦子经过加工处理,使之发芽,称为麦芽 麦秋 [mài qiū] 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大麦 [dà mài] 大麦属( Hordeum )的任何一种谷类禾草,史前时代就已栽培,适应性强,作为畜饲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5633937,保护和覆盖作物 裸麦 [luǒ mài] 即青稞麦。

又称元麦或稞麦。 麦收 [mài shōu] 收割麦子 麦季 [mài jì] 麦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节,在各地并不一致 麦冬 [mài dōng] 总状花序,叶条形,块根略呈纺锤形,丛生,果实裂开露出,可入药,[dwarf lilyturf]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紫色小花 麦芒 [mài máng] 麦穗上的芒 玉麦 [yù mài] 玉蜀黍的别名。

麦酒 [mài jiǔ] 用麦酿的酒。 油麦 [yóu mài] 有多花的小穗和 *** (无壳)的成熟的谷粒,尤其在亚洲内地,有时作为一种谷物栽培 麦秸 [mài jiē] 谷物脱粒后的茎秆,常混有糠壳,可用作家畜垫草、包装填料、饲料,亦可用于造纸或编织业 麦茬 [mài chá] 麦子收割后,残留在田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二麦 [èr mài] 大麦、小麦。

《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麦霸 [mài bà] 卡拉ok唱得很好的人或霸占着麦克风不放的人。

麦泰 [mài tài] “好极了”。 麦吻 [mài wěn] 通过麦克风或电话之类语音设备让对方听到吻的声音。

麦蛾 [mài é] 昆虫。成虫淡**,翅膀窄而尖,后缘有一排长毛;幼虫乳白色,生活在谷粒内,危害稻谷、麦、玉米等。

漂麦 [piāo mài] 汉 高凤 妻晒麦于庭,令 凤 护麦, 凤 持书诵读,时天暴雨,潦水漂麦, 凤 竟不知。 见《后汉书·逸民传·高凤》后以“漂麦”为专心读书的典实。

荞麦 [qiáo mài]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

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

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

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唐 白居易 《村夜》诗:“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一·荞麦》:“荞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 清 赵翼 《自贵阳赴威宁作》诗:“三两茅棚嵌碧螺,坡边荞麦水边禾。”

mài 部 首 麦 笔 画 7 五 行 水 繁 体 麦 五 笔 GTU 笔顺 : ? 名称 : 横、横、竖、横、撇、横撇/横钩、捺、基本释义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田。

~收。~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

2.姓。 详细释义 〈名〉 (形声。

甲骨文字形。从攵( zhí),来声。

“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同本义 [a general term for wheat,barley,etc.]。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

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麦,芒谷。——《说文》 爰麦矣。

——《诗·鄘风·桑中》 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 野有麦场。

——《聊斋志异·狼三则》 麦田浅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麦棱头(麦田的田畦);麦人(麦心,麦核。

即麦仁);麦天(农历四月前后麦子将熟的天气);麦舟(运麦的船。麦舟之赠,用为助丧的典故,本范仲淹父子的故事);麦序(指农历四月麦子成熟的季节);麦李(麦子成熟时节所出产的李子);麦秀(麦子开花。

多用麦秀表怀古情意);麦雨(收麦时节所下的雨);麦花(麦子的花);麦酒(用大麦酿造的酒);麦气(麦成熟时散发出来的香气);麦候(指农历四月麦熟的时节);麦饭豆羹(指农家的粗菜便饭);麦穗两岐(一麦长出双穗。为丰年的征兆) 3.姓。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②。(三章)

①诗序曰:“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②毛传:“彼,彼宗庙宫室。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摇摇,忧无所想。”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之貌。”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黍秀,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沈青崖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邓翔日:“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

关于《黍离》,似乎不必再说太多的话,停留在诗人心弦上的哀伤早已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永恒的悲怆。牛运震曰:“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谢叠山先生云:文武成康之宗庙尽为禾黍,而能为悯周之诗者一行役大夫外无人也。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观所以训诫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王室之盛衰,故都之兴废,悉置不言,吾于《黍离》之诗,重有感也夫。按此数语委婉尽致,而出自叠山先生,尤足发此诗幽情。”所引谢氏语,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论《黍离》一节原很长,引者乃撮述其要。谢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其读《黍离》,自当别有怀抱,不仅仅为诗而发也。如牛氏所论,后世的怀古诗,多半指点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却很少有切肤的伤痛。《黍离》之悲,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故戴君恩曰:“反复重说,不是咏叹,须会无限深情。”以一个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任,他本来也不在“佛时仔肩”之列,而却明明把丧亡的哀恸全部来担负。“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关于黍稷,范处义曰:“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邪。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为穗、为实哉。”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两说各有理据,不妨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说本《尔雅》。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且读《周颂·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是天去人也近。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去人也远。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原载 《诗经别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作者扬之水

又:《黍离》之作,单从意象来解说,“黍”之貌“离离”,指高梁和野草长得遍地漫野,看起来分外有“荒芜”、“凄凉”之感。以“苗”、“穗”、“实”以示季节变迁。

作者在这样景色的一个地方俳徊、流连,也许脸上还带着忧伤的神情,别人看见了,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心中有忧伤;不了解他的人,就会问:你想要什么?你在担忧些什么?

每段的最后一句在解释上而言,景可以看作是“举首望天,仰天长叹”——又或者简单说是“问天”情状,至于“问”的内容是什么,恐怕就要对最后一句做解释。

“此何人哉”,句中“人”字,历史上有解为“仁”的解法,指苍天不仁,对周朝竟不作庇佑,所以后来的诗人都将“黍离”引用为“去国怀乡”的语意。

然而在整首诗看来,整个情状似乎也只是描写了某人在萋萋野外的某种情感抒发,上面的解释显而易见是处于“朝廷”这个话语体系内的解释。

跳离话语体系而论,全诗若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解读,则并没有明显的立场。他可以是伤怀时间流逝,也可以是感怀天生万物的自然生老,还可以是怀着对某些他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其实都无定论。

只是历史上“误读”后变成通用,所以“黍离”也一直成了那个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