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擒贼擒王?

2.擒贼擒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从历史看,三十六计中擒贼先擒王是不是最强而且胜率最高的?

4.擒贼擒王的计名由来

5.看图猜成语擒贼擒王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里有什么成语

7.擒贼先擒王什么动物

8.三十六计里说擒贼擒王,唐朝将军张巡是怎样在一大寝室并中准确找出敌方首领的?

擒贼擒王_擒贼擒王的故事

问题一:擒贼擒是什么意思 擒贼擒王

发音 qín zéi qín wáng

释义 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示例 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近义词 擒贼先擒王

问题二:釜底抽薪和擒贼擒王有什么区别? 广义上说都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前者表示彻底解决问题,后者表示做事要抓关键抓要害。

问题三:擒贼擒什么什么妙维肖 擒贼先擒王,惟妙惟肖

问题四:擒贼擒什么 擒贼擒王 [qín zéi qín wáng]

[释义] 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问题五:擒贼擒王 词 目 擒贼擒王

发 音 qín zéi qín wáng

释 义 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 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示 例 所谓~,这就是办事的诀窍。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做事先要抓关键

近义词 擒贼先擒王

三十六计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 其道穷也: 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

(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

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

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

也。舍胜而不摧坚摘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

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

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

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新唐书一九二《张

巡》、《战略考?唐》)。

战争中,打败敌人,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错过了获取大

胜的时机,那是士兵的胜利,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战功的损失。打了个小的

胜仗,而不去摧毁敌军主力,不去摧毁敌军指挥部,捉拿敌军首领,那就好比放虎

归山,后患无穷。古代交战,两军对垒,白刃相交,敌军主帅的位置比较容易判定。

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情况:敌方失利兵败,敌人主帅会化装隐蔽,让你一时无法认

出。张巡计高一筹,用秸秆当箭,一下子让主帅尹干奇暴露出来,将他射伤。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

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

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

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

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

山,后患无穷。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

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

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

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

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

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

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

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

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

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

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

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杆箭,心中

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

状,立刻......>>

问题六:擒贼擒王知。 (各位大神,帮忙解下.怎么理解.是什么生肖) 应该是 寅虎

问题七:三十六计各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第一瞒天过海,它是什么意思呢?麻烦大家帮我解解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 借刀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象,但不是弄到底。而是使象变真象,大小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

问题八:什么动物常使用擒贼擒王的方法? The Man !

问题九:擒贼先秦王是什么意思!!! 首先是擒 不是秦这句话出出自杜甫的《前出塞 其六》其原诗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三十六计已经有人说了就不说了

什么是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明英宗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是个奸邪之徒,侍宠专权,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害怕他。当时北方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有觊觎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绝了大臣们在瓦剌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设防的建议,千方百计讨好瓦剌首领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同,进犯明朝。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认为瓦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迅,于是下令追击瓦剌军。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朱瑛、先晃,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师回京。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土木堡。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军控制当地唯一水深—一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计,派人送信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剌军从四面包围。明英宗在乱军中,由几名亲兵保护,几番突围不成,终于被也先生擒。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擒贼擒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正确的写法是欲擒故纵,意思是: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例句: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近义词

诱敌深入 [ yòu dí shēn rù ]?

释义: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出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如果说诱敌深入在以前是有用的,那末在堡垒主义的第五次‘围剿’是无用的。对付第五次‘围剿’,只能用分兵抵御和短促突击的方法。”

从历史看,三十六计中擒贼先擒王是不是最强而且胜率最高的?

擒贼擒王的近义词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反义词有放虎归山、养虎为患、除恶务本等。

1、打蛇打七寸的意思是,在打击蛇的时候,要打它的要害部位,即七寸,才能使蛇无法反抗或攻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在解决问题或打击敌人时,要找到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或击败敌人。

2、攻其要害则是指在攻击敌人时,要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或关键所在,从而使敌人的战斗力或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3、放虎归山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无穷。

4、养虎为患则是指养育老虎,将给自己带来祸害。

5、除恶务本则是指要彻底清除恶势力或坏势力,不留后患。

擒贼擒王历史典故:

擒贼擒王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唐玄宗为了维护边境安全,派遣军队前去征讨反叛的南诏国。其中有一场战斗,唐军面对敌人的围攻,陷入了困境。此时,一位名叫张守圭的将军主动请缨,要求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敌后捉拿敌军首领。唐军统帅批准了他的,并且给他增派了几个勇士作为助手。

张守圭率领着这支小部队,趁着夜色突袭了敌军后方,迅速地打败了敌军的守卫部队。最终,他们成功地擒获了敌军首领,并且押回了唐军大营。唐军士气大振,张军反败为胜。唐玄宗听闻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提拔张守圭为右骁卫将军。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典故,被人们比喻为在解决问题或打击敌人时,必须抓住关键所在,一击中的,才能更容易地获得胜利。在战争中,打击敌人的指挥中枢和精锐部队,摧毁敌军的斗志和指挥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战术手段。同样地,在解决问题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它,也是非常关键的。

擒贼擒王的计名由来

关于擒贼擒王的议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前出塞》。诗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外民间“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此计用于军事上,即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

擒贼擒王其实也属三十六计中第十八计,对于擒贼擒王的解释刚刚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但是难道擒贼擒王仅仅只能直接运用吗?其实不然,历史上,大将王世充就曾运用傀儡计将擒贼擒王的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擒贼擒王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认准对的“王”!下面看看王世充的故事!

王世充出生于西域一带,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得到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重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密率领的瓦岗起义军一呼百应,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有一次,王世充奉命和李密率领的起义军决战。决战前,王世充找到一个和李密长得很像的人,把他藏在军中。当两军打拼到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派人把李密绑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声喊道:“李密投降了!李密投降了!”王世充的士兵见对方敌首被捉,立刻士气高涨,而李密的士兵看到“李密”被捉,马上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王世充直率军队乘胜追击,打败敌军!

王世充巧妙地运用了擒贼擒王之计。虽然只用了王,但是却达到了和抓到了真的统帅一样使敌人军心涣散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计谋并不是固定不变、死板不通的,它可以是每一个方面的应用!

擒贼擒王之计,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是它的计谋特点,古代历史上更多的是于其与军事上的妙用,而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是于其与商业争斗、争夺相关的运用,这便是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之处,不仅在古代有着出乎意料的奇招之妙,在现代也有着许多借鉴意义!每一个计谋讲述的就是一段曲折迷离的故事,展现的也是一场尔虞我诈的争斗,不论是现代还是曾经,人类的本性终究不会发生改变,从茹毛饮血到你争我斗,从刚学会走到相互追逐,我们在不断进步!追溯历史的征程,王世充的例子给了我们现代人很好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以小见大,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王世充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擒贼擒王背后的精妙绝伦,从擒贼擒王之中,我们又能看到现在的一切争斗的本质,这便是三十六计带给我们的非凡体验,所以说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完《三十六计》,你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但是你收获的却是古人毕生的心血结晶,古代与现代就是一个相互交织而又互相远离的过程,擒贼擒王只不过是这无边的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看图猜成语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一语,现今可见的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是唐代的无言古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有限,立国亦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从当时历史背景看,此诗原本寓含对唐玄宗李隆基无节制地对外用兵的讽谏之意。

玄宗18年(公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数败于唐军之后,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勉强允准后,吐蕃人撤走了边境的驻兵,双方恢复了和平。七年后,玄宗利用吐蕃人没有防备之际,派兵入侵吐蕃,重创吐蕃军,深入敌境2000里。公元739年(玄宗27年),金城公主(中宗景龙4年,即公元710年,奉命与吐蕃赞普弃隶缩缵联姻)去世,吐蕃遣使报丧,并乘便求和,玄宗不允。一年后,吐蕃军攻占唐边境重镇石堡(今青海省会西宁西南)。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遣陇右节度使、大将哥舒翰统军三万三千人与吐蕃军激战。石堡收回了,此役唐军战死者数以万计。杜甫的《前出塞》诗,大约是针对这一情况有感而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制服敌国的首领,保住本国的疆土,防止异国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太多。诗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诗人杜甫对中国古代某种军事经验的概况和他个人的军事眼光,因而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名言,常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以至各色人物所引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里有什么成语

成语: 擒贼擒王

拼音: 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释: 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举例造句: 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拼音代码: qzqw

近义词: 擒贼先擒王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先要抓关键

英文: to catch bandits first catch the ringleader

擒贼先擒王什么动物

擒贼擒王_百度词典

[读音][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释]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例句]叶圣陶《倪焕之》:“只要他肯答应,我相信其余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这是'~'的办法。”

[近义]擒贼先擒王

三十六计里说擒贼擒王,唐朝将军张巡是怎样在一大寝室并中准确找出敌方首领的?

擒贼擒王是老虎。

擒贼先擒王这一成语的典故出自《三十六计》中的擒贼擒王一计。在中国古代,当两军对垒时,如果能够将敌军的统帅或者核心人物擒获,就可以迅速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王有关的动物一般被认为是老虎。在成语中,虎常常被用来象征勇猛、力量和威严,而擒虎则可以寓意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在一些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于老虎的勇猛和力量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比喻为在战争中擒获敌军首领的重要性。

擒贼先擒王这一计策可以被理解为解决问题时,只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犹如抓住老虎的尾巴,可以迅速制服老虎一样。强调的是解决问题时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迅速解决问题。

猜谜语的方法:

1、关键词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需要特别注意谜面中的关键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是谜底的中心词,能够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可以根据关键词的属性来猜测谜底可能会涉及的领域或类别。例如,持久一点就能赢,打一玩具。在这个谜语中,持久一点和赢是关键词,提示这个玩具可能需要持久才能获得胜利,从而联想到拼图、积木等玩具。

2、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三点水过来一个冬,打一县名。在这个谜语中,我们可以根据三点水和冬这两个关键词来猜测谜底可能是某个与水有关且冬季较为明显的县,通过推理最终得出答案是:凌川县。

3、创造思维法。创造思维法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从一到十,横排走,打一成语。这个谜语比较简单,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可以得出答案是纵横交错。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前出塞》诗中写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人在编“三十六计”时,借用了这句诗“擒贼先擒王”,作为一计的名称——“擒贼擒王”,意思是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战例“张巡智射尹子奇”,就是“擒贼擒王”的典范。

公元755年,由于唐玄宗后期的昏庸腐化、政治黑暗,“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很快攻占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避难。叛军为了占领全国,南下进攻,在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被守城将领张巡、许远率军阻挡了整整9个月,史称“睢阳保卫战”。

张巡塑像,位于河南商丘张巡祠。

当时,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围困睢阳。张巡用“疲兵之计”,每当叛军入夜准备休息之时,就命令己方士兵擂鼓呐喊,做出将要进攻的象。几夜下来,叛军疲惫不堪,最终没了精神,呼呼大睡。这时,张巡真正发动进攻,派部将率军冲出城来,杀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张巡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然而,由于张巡不认识尹子奇,一时无法在乱军中找到他。张巡心生一计,命令士兵用稻草秆削尖作箭,射向敌人。叛军中箭后,发现并未受伤,一看射中自己的竟然是稻草秆,以为张巡军中已经没有了箭,只能用稻草秆充数,大喜过望,争先恐后地向首领尹子奇报告。这样,张巡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尹子奇,马上命令神箭手南霁(jì)云放箭。南霁云开弓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捂着眼睛仓皇逃窜,叛军军心大乱,跟着奔逃,一败涂地。

“擒贼擒王”在军事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因为首领或核心人物是组织发挥力量的枢纽和关键,所以,要消灭和瓦解一个组织,就要重点攻击它的首领和核心人物。明朝皇帝明英宗御驾亲征,却被瓦剌(là)军队俘虏,以致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首领自杀,德军便向盟军彻底投降,这些都是“擒贼擒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