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2.红楼梦诗词赏析——77.绝圣弃智(宝玉续庄子文)

3.绝圣弃智 什么意思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意思是什么”

5.老子道德经导读:还淳

6.“绝圣弃智,擢乱六律”是什么意思?

7.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_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圣弃智的解释

谓 摒弃 聪明智巧。 《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亦作“ 绝圣弃知 ”。 《庄子·胠箧》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庄子愤世》 :“﹝ 庄子 ﹞ 未尝 毁 孔子 也。毁彼假 孔子 之道而流为 子夏氏 之贱儒、 子张氏 之贱儒者也。故有绝圣弃知之论。”

词语分解

绝的解释 绝 (绝)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 穷尽 :绝命。 绝望 。绝境。绝棋。气绝。 极, 极端 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 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弃智的解释 亦作“ 弃知 ”。道家谓屏弃聪明智巧。《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晋 葛洪 《 抱朴 子·明本》:“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

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

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

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

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自身: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理解:

本章是第十八章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追求至圣的人,只有彻底抛弃那些智巧心机,社会就能创造出极大的繁荣。

因为用智巧心机来和别人交往一定会让人识别,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降低,增加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成本和风险性,是社会进步的障碍。人的大脑当然需要充分开发,并应该把充分开发的大脑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自然社会等工作上来。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勾心斗角,并能纯朴友爱的话,那么每个人就都不会担心上当受骗等等不利因素,进而能一心一意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专心于自己兴趣或领域,并有所成就,进而为社会做出百倍贡献。

追求至仁的人,彻底抛弃所谓的公正、正直的“义”,对所有人都充满博爱,人民就会慢慢的懂得孝慈。

社会之中,由义组成的团体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用义来调解这些不和谐则会偏袒,只有抛弃那些刚烈教条的“义”,进而变通博爱的、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每个团体,人们才会感到你的公正,进而把这位至仁之人当做榜样来学习。那些六亲不和民众也会在学习中懂得互谅互信,进而重新孝慈,社会风气就会蒸蒸日上。

追求极高技巧的人,彻底放弃那不合理的虚高利润,社会就不会有盗贼。

作为有着极高技巧的管理者,只有彻底抛弃用巧妙的方法谋取私利的行为,一心为公,他才有资格要求民众遵守法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那些有着极高技巧(可以是赚钱、发明创造、工艺科技等等技巧)的人抛弃那些不合理的虚高利润,那社会也就不会有变态的贫富差距。人们也就不会盗窃、不会坑蒙拐骗、不会竞相追逐谋取私利。那时社会每个人赚的钱都是良心的,又有严明的法度,管理层不为自己谋私,社会风气就会进步。

这三种人都是各行各业的表率,所以这三种人把“弃”当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随时随地的实践到位:外表要朴素、内心观念要纯正朴实,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总沉浸在欲望幻想与利益中。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每个人学尽自己领域的学问,就没有忧愁了。

注意:

本章是紧接着第十八阐述的。呼应第五十七章。

注释:

绝,非常、极致。智,计谋、智谋。巧,技艺高明。利,利铦也《说文》、有利、财利。

仁,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义,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复,往来、还原。

文,花纹、纹理。令,发号也《说文》。属,“尾”与身体相连,本义:连接。

素字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抱字本义:用手臂围住。朴字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见,看见、显现。私,自己的、与“公”相对。寡,少、古代王侯的谦称。忧,愁也《说文》。

红楼梦诗词赏析——77.绝圣弃智(宝玉续庄子文)

(原作)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智”、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胠,开;箧,箱子。庄周的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 [注释] 1.“故绝”二句——庄子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2.擿——读如“摘”,义同“掷”,丢弃。3.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两样东西本为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可以利用它进行,所以说要焚毁摧破它。4.朴鄙——朴实单纯。5.剖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称杆。 6.殚残——尽毁,彻底打倒。圣法——指周公、孔子等儒家的所谓“圣人”所定的法制。7.擢乱——“擢”疑借为“搅”,搅乱。六律——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古代音乐中,把八度音分为十二个半音,其中单数六个叫“六律”,偶数六个叫“六吕”,总称十二律。8.铄——销毁。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9.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国著名乐师,相传他能审音以占吉凶。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眼瞎。聪——耳明。10.文章——花纹。11.胶——黏合。离朱——相传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强的人。《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12.明——指目明。13.钩——画曲线的工具。绳——画直线的工具。14.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15.攦——折。工倕——传说尧时的巧匠。16.“焚花”二句——意思是说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17.戕——毁伤。18.灰——消灭。19.相类——相同。20.参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21.邃其穴——挖好了她们的陷阱。所以——所用以,拿它来。 [鉴赏]参见《题宝玉续庄子文后》鉴赏。

绝圣弃智 什么意思

目录二

续《庄子·胠箧》文(第二十一回)?

(原作)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说明]

 袭人反对宝玉与黛玉接近。她一边拉拢宝钗,叹苦说:“姐妺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边风。”一边对宝玉弄性气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宝玉恼恨之余,饮酒,读《南华经》,有所感触,趁着酒兴,提笔续了这一段文字。

 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天才的文学家。他是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以后靠编草鞋为生。《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后学所作,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又称《南华经》。《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智”、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胠,开;箧,箱子。庄周的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庄子是我最钟爱的先秦一诸子)。

[注释] 1.“故绝”二句——庄子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2.擿——读如“摘”,义同“掷”,丢弃。3.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两样东西本为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可以利用它进行,所以说要焚毁摧破它。4.朴鄙——朴实单纯。5.剖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称杆。 6.殚残——尽毁,彻底打倒。圣法——指周公、孔子等儒家的所谓“圣人”所定的法制。7.擢乱——“擢”疑借为“搅”,搅乱。六律——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古代音乐中,把八度音分为十二个半音,其中单数六个叫“六律”,偶数六个叫“六吕”,总称十二律。

8.铄——销毁。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9.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国著名乐师,相传他能审音以占吉凶。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眼瞎。聪——耳明。10.文章——花纹。11.胶——黏合。离朱——相传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强的人。

《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12.明——指目明。13.钩——画曲线的工具。绳——画直线的工具。14.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15.攦——折。工倕——传说尧时的巧匠。16.“焚花”二句——意思是说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17.戕——毁伤。18.灰——消灭。19.相类——相同。20.参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21.邃其穴——挖好了她们的陷阱。所以——所用以,拿它来。

[鉴赏]参见《题宝玉续庄子文后》鉴赏。(下次更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意思是什么”

不尚贤,使民不争

智慧出,有大伪

绝圣:人人各得其位,各司其职,聪明人做聪明人该做的事不应该夸耀.不在社会上推崇所谓的圣言贤行,但是却让俗人眼中的圣贤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

弃智:一切都按照自然的法则去做就不会妨碍事物的自然运转,不采纳俗人所谓的智慧即修道者眼中的小聪明,事物便会按照自然的方向去发展.

不知道这样的回答可以不,好久没看道德经了,有些地方都不记得了

老子道德经导读:还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注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就如同"不尚贤"一样,并非是厌恶、不用真正的圣智贤能,也不是反对仁义之行为,而只是反对用荣誉名号、高官厚禄等东西来进行标榜、崇尚。标榜、崇尚的结果,往往是使人在名利的诱惑下争相主观施为,甚至做伪、做表面文章。而且在这些形名的炫耀下,常常使人们丧失掉人性的客观评判标准,从而被"大伪"所蒙敝。所以老子说,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注释圣贤们用心良苦,提供这"仁义"药方,希望医治社会之弊。但老子不仅深懂医理,而且精通药性。老子认为,上上策应是保持社会人群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某种基因发生了突变引起的。而保持社会人群身心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持人民天性基因的淳朴,不让人民的身心失调。

“绝圣弃智,擢乱六律”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导读:还淳

 经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帛书甲本: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

 帛书乙本:绝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璞,少私而寡欲。

 翻译

 断绝圣人,抛弃智慧,这样子人民的利益才能够百倍。断绝仁爱,抛弃正义,人民才能够回归本性,才是真正的孝顺而慈爱。断绝机巧与利益,如此盗贼才会绝迹。以上所列举的三项,我认为都只是文饰,不足以治国教民,因此应该要有其他的归属。还给百姓纯洁,怀抱朴质本性,减少私心与欲望。

 此章继第十八章而来,十八章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断绝圣人,抛弃智慧,这样子人民的利益才能够百倍。断绝机巧与利益,如此盗贼才会绝迹。

 回归自然朴素,无为而治,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真正的大智慧。若不能断绝圣智,那么就是有为。

 老子也主张圣人之治,只不过他所认为的「圣人」,理想中的「圣人之治」都和儒家的并不一样。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全文对「圣」的描述多是正面与肯定的,为何这里要说「绝圣弃智」?是这里的「圣」和老子其他篇章中不一样吗?不是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样的,「圣可圣,非常圣」,「绝圣」断绝的是形名上的圣,如此人民才能够复归于朴素,这才是真正的圣治。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太上,下知有之」即是绝圣的理想治道,「其次亲之誉之」则是未能绝圣。

 绝:断绝。《说文》:「绝,断丝也。」

 河上公注:◎ 绝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苍颉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 ◎ 弃智惠,反无为。◎ 农事修,公无私。

 王弼注: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进物也。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断绝仁爱,抛弃正义,人民才能够回归本性,才是真正的孝顺而慈爱。

 仁:爱人。

 义:谊也。《说文》:「己之威仪也。」段注:「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宫。象人腹。故谓身曰己。义各本作仪。今正。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仪者、度也。今威仪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今情谊字用之。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文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写旣久。肴襍难辨。据郑、许之言可以知其意。威义古分言之者、如北宫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义、诗言令义令色、无非无义是也。威义连文不分者、则随处而是。但今无不作仪矣。毛诗。威义棣棣。不可选也。传曰。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闲习也。不可选、物有其容不可数也。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 善矣。故文王、我将毛传皆曰。义、善也。引申之训也。」

 河上公注:◎绝仁之见恩惠,弃义之尚华信。◎德化淳也。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断绝机巧与利益,如此盗贼才会绝迹。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第五十七章: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河上公注:◎绝巧者,诈伪乱真也。弃利者,塞贪路,闭权门也。◎上化公政,下无邪私。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以上所列举的三项,我认为都只是文饰,不足以治国教民,因此应该要有其他的归属。

 河上公注:◎谓上三事所弃绝也。◎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当如下句。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还给百姓纯洁,怀抱朴质本性,减少私心与欲望。

 河上公注:◎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笃朴以示下,故可法则。◎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王弼注: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于素朴寡欲。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灭绝圣人,抛弃知识和智慧

擢乱六律:擢(zhuó)乱,搅乱;六律,泛指音乐。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出自《庄子·胠箧》,意思是: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社会就会没有盗乱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原文为: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译文: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扩展资料: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