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舍己为人,大仁大义,会伤害到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 还要去做这种所谓的大仁大义吗?

2.形容人仁厚的成语

3.描写仁义的成语有哪些

大仁大义_大仁大义近义词

仁:“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

孟子则进一步阐综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

如果舍己为人,大仁大义,会伤害到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 还要去做这种所谓的大仁大义吗?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深文大义指深奥的大道理。

晓以大义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形容人仁厚的成语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舍己为人、大仁大义等行为可以被认为是道德和观念的一部分,但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后果。如果这种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造成伤害,则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并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决策之前,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行为的后果:舍己为人、大仁大义等行为可能会对其他人带来好处,但也需要考虑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如果后果是可预见的并且可能对您和您在意的人造成伤害,您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种行为。

自我保护和自我关爱: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的行为可能会危及自己或导致自己遭受不必要的痛苦,您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种行为。

和道德标准:行为应该符合和道德标准。如果您认为这种行为符合您的和道德标准,您可以选择继续。但如果这种行为违反了您的和道德标准,您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种行为。

综上所述,舍己为人、大仁大义等行为可能不是一项简单的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做出决定之前,建议您仔细考虑和评估所有可能的后果,并寻求适当的建议和支持。

描写仁义的成语有哪些

深仁厚泽:shēn rén hòu zé,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宅心仁厚:zhái xīn rén hòu,宅心:居心。指人忠心而厚道。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宅心忠厚:zhái xīn zhōng hòu,宅心:居心。忠心而纯厚。亦作“宅心仁厚”。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大仁大义:dà rén dà yì,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作宾语、定语;指仁义。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平等对待。

脸软心慈:liǎn ruǎn xīn cí,软:和软;慈:慈善。脸面和软,心地善良。形容人不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厚。

谦恭仁厚:qiān gōng rén hòu,指态度谦逊恭谨,为人忠诚老实。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同仁一视:tóng rén yī shì,同仁:同样的亲切。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一视之仁:yī shì zhī rén,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宽仁大度:kuān rén dà dù,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作谓语、定语;指气量很大。

蒲鞭之政:pú biān zhī zhèng,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作宾语;指仁治。

使羊将狼:shǐ yáng jiàng láng,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作谓语、宾语;指不足以统众。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槌仁提义 指抛弃仁义。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含仁怀义 指有仁义之德。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久不归 :借;归:归还。原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沐仁浴义 指受仁义的熏陶。

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出处: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仁至义尽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重义轻财 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