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坦白的成语

2.关于布的成语有哪些

3.含有“公”字的成语、名言、俚语、俗语等。

4.形容光明正大的词

5.开诚布公的近义词

6.表示诚实的成语

7.“互相之间真诚,开诚布公”用一个词怎么表达

推诚布公打一生肖_推诚布公

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不徇私情: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陈平分肉:陈平: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宰相。陈平分肉分得很公平,比喻一个人处理事情很公正。

持论公允:立论公正,不偏袒。

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持正不阿: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大人不曲: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大中至正: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谠论危言: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平等。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肺石风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

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当然,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

公道总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生明,偏生暗: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官清法正:清:清廉。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

行则思义: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皇天有眼: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

畸轻畸重:畸:偏。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畸重畸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解狐荐仇: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举仇举子: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宽廉平正:宽:宽厚;廉:廉洁;平正:公正。宽厚廉洁,大公无私。

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廉能清正:廉:清廉。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没偏没向:指为人公正无私。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明公正义: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明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平康正直:平康:平安;正直:公正不偏邪。世事平安,公正不邪。

平心持正: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祁奚荐仇:祁奚:春秋晋国人;荐:推荐;仇:仇人。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他。形容公正无私。

祁奚举午: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祁奚之举: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秦镜高悬: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秦庭朗镜: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清官能断家务事: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只有更公正的官吏才有可能断定谁是谁非。

清议不容:清议:公正的评论。行为不正,舆论不容许。

清正廉明:比喻为官廉洁公正,不贪污徇私。

人眼是秤:众人的眼睛如同秤一样的公平。比喻群众的意见公正合理。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赏罚分审: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罚信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信罚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堂皇正大: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天道无亲: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天道无私:指上天很公正,不偏不倚。

铁面无情: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万世公论:指历代的公正之论。

逶迤退食: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惟明克允: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无党无偏: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同“无偏无党”。

形容坦白的成语

《周书·杨敷传》原文、试题、答案及参考译文

原文

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延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天和中陈公纯镇陕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捍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曰:“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成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愤卒于邺。(节选自《周书?杨敷传》)

试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断之狱 狱:罪过

B.故弗许焉 许:答应

C.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 寇:侵犯

D.齐军众稍却 却:退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B.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C.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D.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敷在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食邑四百户,大统元年担任奉车都尉。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后又升廷尉少卿。

B.杨敷在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后,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杨敷对蛮夷等以诚相待,慰问安抚,蛮夷等被感动,相继归附。

C.杨敷在齐将段孝先率兵日夜攻州城的时候,临危不惧,拒守了数十天。他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率领现存的士兵连夜出战,杀死了齐军数十人。

D.杨敷在段孝先率领各军包围了他们的情况下,拼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活捉。齐人正想任用他,他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愁愤慨而在邺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6分)

(2)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4分)

答案

4、A(狱:诉讼案件。)

5、C(原文标点: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B(“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不合文意,应是在杨敷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前发生的事。原文中有“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署,数为乱逆”的句子,“先是”即在此以前之意。)

7、(1)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得分点:“志操”“然诺”“忠烈”“慨然”“景慕”各1分,句意1分)

(2)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得分点:“明习”“勤察”“累”“优赏”各1分)

参考译文

杨敷,字文衍,是华山公杨宽哥哥的儿子。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北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临贞县伯,食邑四百户。被授予员外羽林监之职。大统元年,被授予奉车都尉之职。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西魏恭帝二年,升任延尉少卿。(他)所判定的案件,号称公平允当。

北周孝闵帝即位,(杨敷)晋封爵位为侯,增加食邑至八百户。出使北豫州迎接司马消难,回来后,被授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之职。在此之前蛮夷等多接受北齐的伪职,多次叛乱。杨敷推心置腹,以诚信相待,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慰问安抚,蛮夷等被他感动,相继归附。杨敷就护送他们的首领四十多人到京城,请求朝廷按照北齐所授之职授予他们官职。那些蛮夷等更加感动悦服,州内全境获得安宁。(朝廷)特意降下圣旨慰劳问候,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年间,被征召入京任司水中大夫。各族的官员百姓,以及荆州总管长孙俭一起上表请求(让他)留任。当时商议想向东征讨,将把船只运输的事务交给杨敷负责,所以不答应。天和年间陈公宇文纯镇守陕州,启用杨敷为总管长史。天和五年,转任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和六年,出京任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晋封爵位为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北齐将领段孝先率领五万部队来侵犯,架云梯,做冲车挖地道,日夜攻城。杨敷亲自面对矢石,根据敌情阵势随时抵御,坚守数十天。(于是)段孝先攻打得越急了。当时城中的守兵不超过二千人,战死的已经达到十之四五,粮食储备又用完了,公私条件都窘迫殆尽。杨敷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召集他的部属对他们说:“我和你们都在边镇,确实愿意同心合力,打败破贼寇保全州城。只是强敌四面攻打围困时间已经很久,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尽,(所有)救援也已断绝。为坚守一座已无生路的州城而死,不是大丈夫所为。现在胜任作战的士兵,还有几百人,我想力战突围,生死在此一决。然后得以免死,还希望活着回去。到朝廷上接受处罚,和死于敌手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你们意下如何?”大家都痛哭流涕地服从命令。杨敷就率领现有的兵士在夜里出城,杀掉北齐士兵几十人。北齐士兵慢慢后退了。不久段孝先率领各路部队全部出动迅速包围了他们,杨敷与敌兵殊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抓住。北齐人正想任用他,杨敷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郁愤恨而死在邺。

注释

1、志操:志向节操。《汉书·李寻传》:“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陈书·徐俭传》:“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度其志操,虽临以白刃,胁之汤火,亦不能变易矣。”清孙鼎臣《江忠烈公遗诗序》:“岂气类之相感,动於中而不自觉与?抑其精神之所凭依,志操之所趋舍,定于先者,确乎不可拔也。”

2、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李善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章炳麟《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3、书传: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成岫,字云友,钱塘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斗茗弹丝,并皆精妙。”

4、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5、景慕: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

6、魏建义:北魏孝庄帝528年改元,年号为建义。

7、大统:西魏文帝535年改元,年号为大统。

8、魏恭帝:西魏恭帝554年即位未改元,在位三年,称恭帝元年、二年、三年。

9、孝闵帝:北周开国帝宇文觉,557年登帝位,未改元。

10、践阼:亦作“践胙”、“践祚”。原义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后亦指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及仁宗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韩公为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载垣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

11、增邑:增加食邑。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清袁枚《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余襄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

12、蛮左:即蛮夷。隋唐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南郡夷陵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

13、齐:指北齐(550-577)。由文宣帝高洋所立。

14、署:本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据苑乡,受王浚署。”胡三省注:“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以职名。”后又指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署,数为乱逆。”

15、乱逆:叛乱;叛逆。《秦峄山碑》:“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署,数为乱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

16、推诚布信:犹言推诚布公,开诚布公。布信:昭示信用。《北史·于翼传》:“翼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

17、随方:依据情势。《南史·恩幸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献诚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于文。”《明史·耿炳文传》:“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

18、慰抚:安抚;抚慰。《汉书·匡衡传》:“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宋费衮《梁溪漫志·东坡卜居阳羡》:“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金王若虚《病中》诗:“三时劳慰拊,甚愧古人真。”《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

19、相率: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 洛阳 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明高启《张中丞庙》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

20、赴阙: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阙。”《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

21、感悦:亦作“感说”。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南朝宋《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22、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韦昭注:“玺书,印封书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诏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诏。囊封加玺,又谓之玺书。”

23、劳问: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明史·陈亨传》:“成祖还军,亲诣亨第劳问。”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余,握手相劳问。”

24、仪同三司: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 ……官历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25、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6),于561年即位改元。

26、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7、转输: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严复《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中国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8、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6-572)。

29、优赏:厚加赏赐。也指优厚的赏赐。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宋史·太宗纪一》:“优赏归顺将士。”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

30、出:指朝廷京官出京任职。

31、寇:入侵;侵犯。

32、梯冲: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冲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清赵翼《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冲百道来,墨守绰有裕。”

33、矢石: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34、随事:原指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又指根据周围的事物。或随时随地。晋成公绥《啸赋》:“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35、捍御:防卫;抵御。《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来则捍御,去则不追。”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顾瞻斗大城,捍御悉草草。”

36、拒守:据险坚守。《六韬·军用》:“群寇飞钩……以投其众,三军拒守。”《后汉书·南匈奴传》:“巨将余兵万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会转运使王罕巡行他州,闻贼至,亟还入广州城,悉力拒守。”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

37、累旬:数旬。《宋书·谢述传》:“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僶俛日日,遂逾累旬。”

38、穷蹙: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允穷蹙乃下。”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清魏源《圣武记》卷二:“三桂(吴三桂)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39、戮力:勉力;并力;合力。戮,通“勠”。《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疏:“戮力,犹勉力也。”《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韦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于是夫妇戮力,昼夜治生,所为辄得,赀至千万。”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诗:“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明郑若庸《玉玦记·接诏》:“戎马关河云扰,戮力誓灭天骄。”

40、守死:本义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三国魏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清龙启瑞《鲁隐公论》:“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言守死之道。”

这里指誓死守卫。《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俢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

41、穷城:历尽边城。亦指边城;危城。《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史岑《出师颂》:“况我将军,穷城极边。”晋潘岳《马汧督诔》:“惬惬穷城,气若无。”

42、胜兵: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于是上令教两淮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金陵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

43、傥或:即“倘或”,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傥或掳了莺莺,怎的备?”元李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陈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傥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傥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44、得免:能够免于一死。

45、受罪:受到指责;承受罪责。《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秦本纪》:“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

46、阙庭:也作“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明张居正《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托,顶戴鸿恩,虽身远阙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于心者。”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曹州、长垣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辄轻入重地,惊犯阙庭。”林纾《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阙廷,未卜何日。”

47、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较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更……”。《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48、见兵:现有的士兵。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进,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魏书·高祖纪上》:“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颜蒲剌都传》:“今见兵不满万,老羸者十七八。”

49、俄而:亦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

50、忧愤: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于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关于布的成语有哪些

胸怀坦白:xiōng huái tǎn bái,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对犯罪嫌疑人。

襟怀坦白:jīn huái tǎn bái,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正直。

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真诚待人。

正大光明:zhèng dà guāng míng,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作谓语、定语;指人襟怀坦白。

襟怀磊落:jīn huái lěi luò,襟怀:胸怀;磊落:光明正大。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心贯白日:xīn guàn bái rì,指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磊落跌荡:lěi luò diē dàng,磊落:形容胸怀坦白;跌荡:超然而无所拘忌。胸怀坦白,行为无所拘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作风。

快言快语:kuài yán kuài yǔ,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心直口快。

推诚布公:tuī chéng bù gōng,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真诚待人。

抑塞磊落:yì sè lěi luò,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披襟解带:pī jīn jiě dài,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洞见肺腑:dòng jiàn fèi fǔ,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磊落光明:lěi luò guāng míng,襟怀坦白,光明正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正直。

磊落轶荡:lěi luò yì dàng,轶荡:旷达。心胸坦白,行为无所拘忌。

风光月霁:fēng guāng yuè jì,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含有“公”字的成语、名言、俚语、俗语等。

布的成语:

开诚布公、星罗棋布、季布一诺、抱布贸丝、布鼓雷门、荆钗布裙、除旧布新、布衣蔬食、布衣之交、彤云密布、尺布斗粟、钗荆裙布、棋布星陈、布衣粝食、发号布令、布帛菽粟、青鞋布袜、推诚布公、拖麻拽布、施仁布德、星罗云布、旗布星峙、行兵布阵、布帆无恙、斗米尺布、布衣黔首、布衣韦带、云布雨润、棋布错峙、引绳棋布

形容光明正大的词

与“公”匹配的四字成语214条:

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抱冰公事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公无私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背公徇私公:正直无;徇: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背公循私公:正直无;循: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背公向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背公营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苞苴公行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指公开行贿。

白衣公卿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公忘私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持论公允立论公正,不偏袒。

出以公心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薄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大动公惯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点滴归公指公家的钱财一点一滴都归还公家,丝毫不浪费或私用。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丁公凿井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砥节奉公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砥节守公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待诏公车待:等待;诏:诏命,皇帝发出的命令;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举人被称为公车。在公车官署随时准备皇帝召唤。

盗贼公行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奉公不阿

奉公克己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奉公正己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复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废私立公指去私为公。

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公不离婆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公报私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

公报私雠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同“公报私仇”。

公才公望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公车上书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

公尔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公耳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公公道道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公规密谏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公公婆婆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郭公夏五《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衮衮诸公衮衮:相继不绝。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

公侯干城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公侯勋卫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公买公卖公家向民间购买物品,公平交易,不使百姓吃亏。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公门有公公:公侯。旧时指公侯之家出公侯。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平交易公平合理的买卖。

公平无私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公平正直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公私分明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公是公非公认的是非。

公私兼顾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公私兼济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公私交困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公私两便便:便利,方便。对公家和私人都便利。

公私两济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公私两利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同“公私两济”。

公私猬集猬集:象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公事和私事繁多。

公听并观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公行无忌公:公开;行:做;忌:顾忌。公开做坏事,没有顾忌。

公冶非罪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高阳公子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公正不阿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公子哥儿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公正廉洁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公忠体国指尽忠为国。

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公正严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公诸于世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世:世上。把事情的内容向世人公开。

公之于众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黄公好谦指人过分谦虚。

黄公酒垆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化公为私指以不法手段侵吞公物。

贿货公行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贿公行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花花公子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获隽公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货赂公行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贿赂公行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涓滴归公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讬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

急公好施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急公好义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急公近利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公济私:借;济:帮助。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景公求雨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讬公行私犹言公济私。

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公营私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公济私”。

洁己从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金母木公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激起公愤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金衣公子黄鹂的别称,也叫黄莺。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名公大笔名家的大手笔。

木公金母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亦作“名公钜卿”。

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同“名公巨卿”。

名公巨人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亦作“名公钜人”。

名公钜人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孟公投辖孟公:西汉陈遵的字;辖:安在车轴末端的挡铁。原指陈遵强留客人陪他饮酒。后形容喜酒好客,情真意笃。

卖公营私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明公正义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着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买卖公平买或卖公平合理,互不相欺。

名卿钜公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名卿巨公有名声的权贵。

灭私奉公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明信公子印章的别名。

力疾从公力疾:带病坚持;从公:从事公务。形容克服病痛,坚持工作。

廉洁奉公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殴公骂婆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平步公卿指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很高的官位。

翩翩公子旧时对风流而有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凭虚公子凭:依托。比喻设的人或事。

欺公罔法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七相五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守法奉公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山公倒载山公,指晋·山简。山简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其指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损公肥私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三公九卿三公:古时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山公启事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啬己奉公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三鹿郡公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私设公堂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

四世三公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三旨相公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推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托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托公行私犹言公济私。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无肠公子指螃蟹。

王公大人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王公贵戚泛指皇亲国戚。

王公贵人泛指达官贵人。

未了公案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万世公论指历代的公正之论。

万乘公相乘:四匹马拉的车;万乘:指帝王。指辅佐帝王的公卿宰相。

王孙公子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文章钜公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同“文章巨公”。

文章巨公巨:大。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

枵腹从公枵腹:空腹,肚饥。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徇公灭私指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

徇公忘己祥见:徇公灭私

徇私废公祥见:徇私舞弊

洗手奉公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循私废公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一秉大公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因公私借公务谋取私利。

以公灭私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忧公如家担忧公事,就像担忧家事一样上心。

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忧公无私一心忧劳国事,不顾及私利。

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因公行私借公务谋取私利。同“因公私”。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羊公之鹤羊公: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原指羊公不舞之鹤。现比喻名不副实。

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以私害公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游闲公子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自报公议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折臂三公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执法不公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周公吐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至公无私非常公正,不存私心。

至公无我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直入公堂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坐无车公坐:通“座”,坐席;车公:晋人车胤。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坐无公车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专心向公一心为公,不谋私利。

振缨公朝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公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正直公平指正直而又公道,不偏袒。

其他39条: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当然,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

公道总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国耳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为公。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公生明,偏生暗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获隽公交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私仇不及公及:达到。不因私人的仇怨而害及到公家之事。

是非自有公论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shēnggōngshuōfǎ,wánshídiǎntóu

天公不作美天公:老天爷;作美:成全。老天爷不成全。形容事情很不顺利。

天公不做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亡是公亡:即无。指不存在的人或物。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王:汉代王吉;贡: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灰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羊公鹤比喻名不副实。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私:私利;怯:畏缩。为了争取个人私利很勇敢,为了大家的利益在行动上则畏缩不前。

一字入公门事情一旦告到官府,有案为凭,就无法挽回。告诫人们诉讼应慎重。

张公吃酒李公颠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开诚布公的近义词

形容光明正大的词: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磊落光明——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磊落奇伟——磊落:形容胸怀坦白;奇伟:奇特伟大。形容人襟怀坦白,品德卓绝。

堂堂正正——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推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洞见肺腑——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

抑塞磊落——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

披襟解带——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表示诚实的成语

问题一:开诚布公的近义词 开诚布公近义词:

开心见诚,开诚相见,肝胆照人,披肝沥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真心诚意,推诚相见,事不保密,待人以诚,推襟送抱,推诚布公,襟怀坦白

开诚布公_百度汉语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问题二:开诚布公 同义词 开诚布公 同义词:

开诚相见,肝胆照人,披肝沥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真心诚意,推诚相见,事不保密,待人以诚,推襟送抱,推诚布公,襟怀坦白,开心见诚。

问题三:与开诚布公意思相近的成语 开诚相见:基本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拼音读法: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使用举例:双方代表~,就两方面合作事宜达成了一致。

近义词组:开诚布公、肝胆相照

反义词组:仁义、尔虞我诈

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问题四: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近义词 推心置腹近义词:

真心实意,开诚布公,一心一意,披肝沥胆,诚心诚意,专心致志,推诚相见,肝胆相照,开心见诚

开诚布公近义词:

开心见诚,开诚相见,肝胆照人,披肝沥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真心诚意,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释义]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开诚布公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问题五:开诚布公是什么意思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近义词: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 待人以诚 开诚相见 襟怀坦白

反义词:待人以诚 开诚相见 襟怀坦白 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

“互相之间真诚,开诚布公”用一个词怎么表达

抱诚守真、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闲邪存诚、

言信行果、

诚至金开、

季路一言、

诚心诚意、

心口如一、

杀彘教子、

天人共鉴、

诚心正意、

诚心实意、

开心见诚、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襟怀坦白、

表里如一、

光明磊落、

拾金不昧、

开诚布公、

言行一致、

抱柱之信、

真心实意、

真心诚意、

取信于民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真情实意 真实的情意。

正心诚意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信誓旦旦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推诚相见 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吐胆倾心 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推诚布公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推诚接物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推诚置腹 同“推心置腹”。

歃血为盟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市无二价 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实心实意 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市不二价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金石为开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抱诚守真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诚心正意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赤诚相待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赤心相待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出处: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古道热肠 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几个人当中,毕竟是老头子秦梅士古道热肠。”

精诚所至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精诚团结 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开心见肠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开心见胆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苦口逆耳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沥胆抽肠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隳肝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披肝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沥胆濯肝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面朋口友 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披露腹心 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

拳拳盛意 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出处:鲁迅《书信·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热肠古道 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慎身修永 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出处:《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实心实意 指真诚实在的心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我醉欲眠 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出处:《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心虔志诚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馨香祷祝 馨香:烧香;祷祝:祷告祝愿。原指迷信的人虔诚地向神祈祷祝愿。后引伸指真诚地期望。

出处:《尚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

胸无城府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处:《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一瓣心香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出处:唐·韩偓《仙山》诗:“一柱一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有心有意 犹言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语重情深 犹言语重心长。

出处: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忽蒙佳什誉过庭,语重情深谁敢荷?”

语重心长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语重心沉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出处: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允执其中 允:诚信;执: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照人肝胆 比喻以赤诚相见。

出处:姜可生《送影禅北行》诗:“照人肝胆秦时月,百战风霜劫后旗。”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较合适的词: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推诚布公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诚——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沥胆抽肠——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剖肝沥胆——比喻开诚相待。

心贯白日——指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