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一管窥青天”的意思

2.“以管窥天”蕴含了什么道理?

3.以管窥天和一叶窥秋区别

4.以管窥天的成语故事

以管窥天_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以偏概全 、以管窥天、以小见大、一概而论、一叶障目

一、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释: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出自:近代 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二、以管窥天 [ yǐ guǎn kuī tiān ]

解释: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出自:战国 庄周《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译文:这只不过是用管看天,用锥指着地上的,不也是小吗?

三、以小见大 [ yǐ xiǎo jiàn dà ]

解释: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自:近代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四、一概而论 [ yī gài ér lùn ]

解释: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自: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译文:而作者怎么可以和古代,一概而论得失

五、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自:近代 《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以一管窥青天”的意思

一孔见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见解片面。

窥斑见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以管窥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拼音:yī kǒng jiàn tiān

近义词:一得之见、坐井观天、管见所及 ? 反义词:高瞻远瞩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 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礼记·中庸》"反古之道"汉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唐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

示例:不思索,即兴写来,一孔之见,信口开河。

拼音:kuī bān jiàn bào?

近义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 反义词:一览无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有的人孤陋寡闻,~,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近义词:坐井观天、以管窥豹

示例: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以管窥天”蕴含了什么道理?

“以一管窥青天”的意思是:用一根管子看蓝天。

一、读音

[ yǐ yī guǎn kuī qīng tiān ]?

二、具体解释

“以一管窥青天”的字面意思是用一根管子看天,可以想见,只能看到很有限的天空,因此,这个短语的引申意思就是:以狭隘的、有限的眼界,看“这件大事”,看“这个世界”,但只看到了一个很小的部分,没有看到全部。比喻某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扩展资料

1、以管窥天?[ yǐ guǎn kuī tiān ]?

解释:比喻见闻狭窄,片面地看问题。

2、管窥蠡测?[ guǎn kuī lí cè ]?

解释: 从竹管孔里张望天空,用贝壳做的瓢来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浅薄。

3、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解释: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4、牖中窥日?[ yǒu zhōng kuī rì ]?

解释: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以管窥天和一叶窥秋区别

春秋时期,神医扁鹊四处行走,为人解除病痛,留下了无数可叹可笑可省的故事,除了大家熟悉的讳疾忌医的蔡桓公,虢国太子经扁鹊手死而复生,也被人津津乐道。

其时扁鹊言:“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管窥天”这个成语,扁鹊是用来斥责虢国中庶子的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的。

“以管窥天”,语出见《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庄子·秋水》通篇气势宏大,充满了对大自然对宇宙的追求与向往,不屑用管窥天这样的小伎俩。因为通过竹管从小孔或缝隙里望向天空,总是范围有限,有如坐井观天一般,无法看到“天”的全貌。故而这个成语(也简作“管窥”)用来比喻人们见闻狭隘或看待事物、问题过于简单、片面。用于他人有着强烈的贬义。

而事实上,历史的真相,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古人就是“以管窥天”的——通过特制的管子,古人观察天体星象活动,并且曾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

近代天文望远镜诞生于400年前,换句话说,古人在没有今天我们依赖的工具前已经面对着浩瀚的天空几千年。起初肉眼当然是唯一凭借,然而即便是最好的裸眼视力,也只能看到大范围的天象变化,要论各个天象的微小改变就力不从心了。聪明的古人于是发明了“管”:一般用竹或者某种石材为原料,用以缩小观测范围以集中精力;逐步又发明了刻有尺度并能转动的仪器,其窥管也改用青铜铸造。

科学家李政道研究认为,观天是人类启蒙的文化,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创造神话之时就开始了观天——这既表达了对宇宙和谐美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神灵的崇拜与敬畏。

宇宙的神秘总能激发人类无尽的好奇心,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发展了科学的观测活动。李政道猜测当时已有较为“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能把天空中的固定点定位准确到零点几度。整个仪器安装在一个约15尺长的直圆筒柱上,筒柱中心有一个孔。当古人通过盘边的凹槽观测天空时,每个槽中有一颗亮星。但是这种猜想缺乏实证,历史真相如何,还不能妄下结论。

通过现代的科学实验证明,用管来观测天象,是有着其科学依据的。利用管的限制,可以除去侧光的影响,提高暗星的能见度,直接以肉眼看不见的八等星,通过这样的管子即可看见。而窥管的长度、粗细等具体尺寸若适当,效果则会更佳。

根据记载,中国古人使用的天体测量仪器主要有浑仪、简仪等;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主要则是浑象。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浑仪的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和赤道环。四游仪由窥管和一个双重的圆环组成。窥管便是前述中空的管子,作用类似于近代的天文望远镜,只是没有镜头。

双重圆环叫四游环,也叫赤经环,环面上刻有周天度数,可以绕着极轴旋转,窥管夹在四游环上,可以在双环里滑动。转动四游环,并移动窥管的位置,就可以观测任何的天区。赤道环在四游环外,上亦刻有周天度数,固定在与天球赤道平行的平面上。这样,就可以通过窥管观测到待测量的天区或星座,并得出该天体与北极间的距离,称“去极度”,以及该天体与二十八宿距星的距离,称“入宿度”。去极度和入宿度是表示天体位置的最主要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窥管是浑仪中的重要部件。以管窥天,的确能窥到“天”。

随着时间推移,窥管也不断改进。宋代人沈括把窥管下端的孔径缩小、以便减少由于人眼挪动范围而造成的误差。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更是把窥管的三边管壁去掉,只剩一条两头带着横耳的铜条,这样窥管就改称“窥衡”了。

此外,还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浑仪用的是赤道坐标系统,比西方用的黄道坐标系统要先进得多,今天已为各国天文台所广泛用。

现在,人们还可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看到明代正统二年到七年(1437~1442)间制造的浑仪和简仪。

《二程遗书》卷十三中曰:“释氏说道,譬之以管窥天,只务直上去,惟见一偏,不见四旁,故皆不能处事。”而《文选·东方朔<答客难>》中更是说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鄙夷斥责溢于言表,岂知这只是其一。天空中繁星何止成千上万,若一一去观难免眼花缭乱,而以“管”窥我想窥之地、觅我想看之星,目不斜视,精力集中,就算“坐井观天”,又怎会没有收获,又怎会无所成?更何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

以管窥天的成语故事

含义、使用场景等区别。

1、含义:“以管窥天”意味着通过一个狭小的管道来观察天空,比喻以狭隘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或问题,不能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一叶窥秋”意味着通过观察一片叶子的变化来推测整个秋季的景象,比喻通过局部的现象来推断整体的情况。

2、使用场景:“以管窥天”常用于批评那些只看到问题表面、不能全面了解事物本质的人或观点。“一叶窥秋”常用于形容通过局部现象来推测整体情况的情况或做法。

以管窥天的成语故事具体如下:

以管窥天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学者,名叫庄子。据史书记载,庄子有一次去拜访鲁国的国君鲁侯。在等待接见时,他看到鲁侯的园子里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树下的蚂蚁却在争食树叶。

1、发现蚂蚁的视角极小

庄子好奇地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蚂蚁的视角极小,只能看到树叶的某一部分,而不能看到整棵树。这个发现令庄子感悟到,人的视野也会受到限制,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全貌。

以管窥天的成语意思是通过一根管子看天空,比喻人的视野狭隘,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全局。这个成语象征着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对于事物全貌认识的不足。

2、传承与发展

以管窥天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流传至今,被广泛使用。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看到事物本质的人。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要开阔视野,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真相。

3、对于以管窥天的理解

我认为,以管窥天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地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事物的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逐渐扩大视野,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同时,这个成语也鼓励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既定的观念和思维所限制,勇于挑战和探索新的领域。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扩展知识: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