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到底是啥意思?

2.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翻译

3.中庸第60课,君子内省不疚

4.教师招聘考试里面,内省法是谁提出的?孟子?孔子?

内省不疚的读音_内省不疚

Ⅰ 形容反省的成语有哪些

比喻反省自己的成语有:

闭阁思过、闭门思过、反听内视、抚躬自问、扪心自问。

Ⅱ 表示反省的成语

内省不疚、问心无愧、日省月修、三省吾身、一日三省

一、内省不疚 [ nèi xǐng bù jiù ]

白话译文: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我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

二、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白话译文: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朝代:清

作者:纪昀

翻译:你不必问这个;只问自己的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就是阴律所说的好。

三、日省月修 [ rì xǐng yuè xiū ]

白话译文: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出处:《漱华随笔·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朝代:清

作者:严有禧

翻译:让本官读书学习,天天反省,月月修身,等他老成,然后给他做事的职责。

四、三省吾身 [ sān xǐng wú shēn ]

白话译文: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五、一日三省 [ yī rì sān xǐng ]

白话译文: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Ⅲ 形容反思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反思的成语有:闭阁思过,闭阁自责,闭合思过,闭合自责 ,闭门思愆,反躬自省,反听内视

1.闭阁思过:[bì gé sī guò]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2.闭阁自责:[bì gé zì zé]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3.闭合思过: [bì gé sī guò]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4.闭合自责:[bì gé zì zé]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5.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

释义: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6.闭门思愆:[ bì mén sī qiān ]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閤思过”。

出处:《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7.反躬自省:[fǎn gōng zì xǐng]

释义: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8.反听内视 :[fǎn tīng nèi shì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Ⅳ 自我批评的成语

三省吾身 [sān xǐng wú shē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 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日三省 吾日三省

成语接龙

身无择行 行之有效 效颦学步 步线行针 针锋相对 对牛弹琴 琴瑟和好 好事之徒 徒劳往返 返虚入浑 浑然一体

Ⅳ 每次多次的自我反省概括成成语

三省吾身!

Ⅵ 形容指责别人前,要先自我检讨的诗词或成语!

《朱子家训》里有两句可能符合你的提问: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Ⅶ 和反思有关的成语

返视内照。 抚心自问。指深夜不眠,自我反省:摸。同“闭阁思过”:反躬自问:向内看。指用佛性对照检查,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辞官隐退时。 进思尽忠: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扪心自问,反省:闭阁思过。 闭门思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表示自我反省:躬。后亦指自我反省。 扪心清夜: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听外面的,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关于反思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返照回光。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弥补过失。 闭合思过:过。后亦指自我反省。同“闭閤思过”:佛教语:过失。指自己反省。 返躬内省;清:检查,指自我反省。关起门来反省。后亦指自我反省,退思补过。 闭门思愆:寂静:在朝廷做官: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反听。指用佛性对照检查。 反听内视:原为佛教语:内视。指用佛性对照检查:扪:自身。 返观内照,就反省自己;省:原为佛教语。 返观内视:原为佛教语。 抚躬自问,自己问自己怎么样,进行自我反省:摸着胸口: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闭阁自责。 闭合自责。同“闭合思过”

Ⅷ 每天很多次的自我反省的成语

闭门思过——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反躬自责——回过头来责备自己,意为对自己的言行,思想进行反思,检查。

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闭阁思过——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面壁思过——过:指人犯了错误、有过失,对着墙来反省自己的错误、过失。

闭门思愆——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閤思过”。

闭合思过——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清夜扪心——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抚躬自问——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彻夜扪心——夜里不睡觉,自我反省。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到底是啥意思?

内省不疚、问心无愧、日省月修、三省吾身、一日三省

一、内省不疚 [ nèi xǐng bù jiù ]

白话译文: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我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

二、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白话译文: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朝代:清

作者:纪昀

翻译:你不必问这个;只问自己的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就是阴律所说的好。

三、日省月修 [ rì xǐng yuè xiū ]

白话译文: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出处:《漱华随笔·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朝代:清

作者:严有禧

翻译:让本官读书学习,天天反省,月月修身,等他老成,然后给他做事的职责。

四、三省吾身 [ sān xǐng wú shēn ]

白话译文: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五、一日三省 [ yī rì sān xǐng ]

白话译文: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翻译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回答是:“君子不忧不惧。”对此,也还是有人根据司马牛的特殊身份来推测。认为是司马牛在桓魋叛乱失败后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孔子有针对性的告诉他,君子是不忧不惧、问心无愧的。这个解说也未必然。不过司马牛又怀疑开了,“难道就是不忧不惧这么简单吗?” 前面有提到过,孔子曾说,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实际上,孔子是要告诉司马牛,君子就是仁者、勇者。仁勇兼备,何其难也?不过显然司马牛并不懂。孔子倒是很耐心,继续解说,“君子是要经常自省的,没有内疚,那又何来的忧惧呢?”实际上,这话还是绕回到原来的问仁上去了。所谓“内省不疚”,意思就是,你做事说话,都要谨慎,不能随便。否则如果一时冲动,做出不好的事,说出不好的话。那就要后悔了。你自己也要内疚有愧的啊。所以,要做到君子,起码也要谨慎从事才好。从司马牛的这两次问答,也明显可以看出司马牛“躁”的特点。对于孔子说的话,并不去思考,而老是持怀疑态度。宜乎孔子坚持要他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

中庸第60课,君子内省不疚

司马牛问如何为君子,孔子回答道:“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接着问道:“不忧不惧,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吗?”孔子说:“时常内省而能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呢?”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教师招聘考试里面,内省法是谁提出的?孟子?孔子?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庸的第60小节,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xǐng]不疚,无恶[wù]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今天的第1句原文同样是来自《诗经》,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孔”就是明显的意思,这句诗经的大意就是,虽然潜伏在水底,但也被看得清清楚楚。

故君子内省[xǐng]不疚,无恶[wù]于志。 所以君子经常自我反省,而没有不安,也就无愧于心了。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君子高于别人的地方,正是在于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严格要求自己吧。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这句话形容周幽王。当时,周幽王虽然暂时还没有因为“烽火戏诸侯”而亡国,但已经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在这首诗的作者看来已经十分明了。就如同虽然问题潜伏在水下,但水下的火山终究会爆发出来。当然,中庸引用这句话的深意,自然远不止当时的历史含义,那么还有什么东西看似隐藏在水面之下,但我们又能看的清清楚楚呢?事实上,那就是潜藏在我们心上飘过的一个又一个念头。虽然别人看不见,但自己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俗话说: 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也无需神明来警示我们,自己心中的良知早已知晓一切,并且告诉了我们答案。比如当我们做了一件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会不自觉的紧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就是良知在告诉我们答案。其实心里的善念或恶念都逃不脱良知的雷达。更进一步,当我们干一件坏事的时候,就是在欺骗自己的良知,对此,阳明先生教诲我们: 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 原来,我们这份诚的品质无需外求,只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就能更接近诚的境界,能读懂自己多少便可以读懂他人多少。有了这份诚的品质,事物从我们眼前经过都可以看得更加透彻,这便是 诚则明矣 。同样当我们愿意听从内心良知的呼唤来待人接物,便不会再欺骗自己的良知。而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诚的品质得以逐渐的提升,这便是 明则诚矣 。有时候我们因为欺骗良知而失去了明,导致自己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对良知的欺骗呢?中庸给我们指出的方法就是: 故君子内省[xǐng]不疚,无恶[wù]于志。 原来君子是可以通过反省,让自己回归心安,也就无愧于心了。我们可以针对眼前最棘手的一份工作或者项目来进行定向的反省,这个反省并不是有意去寻找工作当中有那些过失,而更重要的是深挖自己有哪些亏欠她人的起心动念。例如:是不是有意将最难的一部分工作转交给了同事?或者隐瞒了项目中蕴含的种种危险?或者给出了虚高或虚低的报价等等。而这些不善的念头,良知都清清楚楚的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找出一条条这样的念头,并且扫除出去。这时在之前困扰我们的难题,就有机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转变了,这是最大的改变。

那么,这样的定向反省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持续提升自己的心层面呢?中庸继续教诲我们: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 原来君子的德性之所以能够高于一般人,正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阳明先生有言: 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 , 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 , 便是作伪 。 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努力,而不知道在别人看不见的念头上用功,那就是表演给他人看的一种虚伪。

同仁们,因为我们只有这一颗心,所以体现在父母身上就是孝顺,体现在对待上级就是忠诚,体现在对待朋友都是诚信,所以对自己的起心动念的反省,可以进一步超越让自己头疼的事,而再延伸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不再欺骗自己的良知了。

现在我们再次回顾今天的原文: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xǐng]不疚,无恶[wù]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在别人看不见的起心动念上反省,是君子超越他人垂直攀登的路径。

孔子

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内省法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