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2.老子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什么为进?

3.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什么为镜

4.《道德经》中,如何理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进道若退_进道若退最简单解释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

建言:立言。

夷道若纇:“夷道”,平坦的道。“纇”,不平。

建德若偷:“建”通“健”。“偷”作“惰”解。“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样子。

善贷且成:“贷”,施与。<河上公>本“善贷且成”,帛书乙本作“善始且善成”。

今译

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最纯洁的心灵好似含垢的样子;广大的德好似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样子;质性纯真好似随物变化的样子;

最方正的好似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

引述

道隐奥难见,它所呈现的特性是异常的,以致普通人听了不易体会。

自“明道若昧”至“建德若偷”各句,乃是说明道德的深邃、内敛、冲虚、含藏。它的显现,不是外炫的,而是返照的,所以不易为一般人所觉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是比喻大道幽隐未现,不可以形体求见。

从本章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欢迎发表评论,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退为进。并把它引引申为制定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基本策略的出发点,以达到以弱胜强、以屈求伸的目的。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注意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有学者认为《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什么为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直译:

智者听了“道”,就会勤勤恳恳的按照天道的规律去行动;

普通人“道”,似懂非懂,朦朦胧胧,就会时而遵循天道的规律行动,时而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而愚昧的人知道了自然规律,反而会大声的嘲笑嘲讽,认为是无稽之谈,愚昧的人如果不去嘲笑又怎能说明道是真理呢。

因为上乘之士太少,中下乘之士太多,所以立言在此:

光明的道路在世人眼中好像昏暗不清;前进的道路在世人眼中好像在后退;平坦的道路在世人眼中好像崎岖不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字面意思没什么可解释的,几乎就是白话。但是,听起来好像是有一种人,不用学习,天生就是上士了。这种人一听到“道”,便风云际会、醍醐灌顶、马上开始践行了。孔子也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他认为舜就是天生的圣人。

可真的有天才的存在吗?我见过不少各个领域的“高手”,据我的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承认自己是天才。他们受到赞誉时,只是打个哈哈蒙混过去,连谦虚都懒得谦虚的。为什么不谦虚一下呢?就好像咱们教小学生奥数题,小学生肯定一脸崇拜的看着咱们,说你真是个天才。那时候你怎么想?难不成你还真的一本正经跟小学生谦虚一番?但是,人家毕竟认可你了,不给人家面子又不好,那就只能打哈哈喽。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有了朦胧的感觉之后,开始身体力行。不断的在事上磨练,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回来对照理论发现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循环往复,一日贯通,终成上士。

下士闻道大笑之 ,乍一看还真憋不住笑了,老子这老头还真有意思,跨越几千年怼人,怼得仍然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有了这句话,面对网上这些杠精们,我居然想不出比老子更好的语言来怼。可是仔细玩味才发觉,老子哪里有心思怼人,他只是说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已。

明道若昧? 光明的道路像是昏暗的。

长辈经常告诫小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好的大学,才是人生的坦途,但是有多少人会觉得这条路是最平坦的?

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最靠谱的人生之路,又有多少人觉得这是坦途?

人生就是充满了这种讽刺和悖论,看起来最好走的捷径往往坑巨多,看起来最难走的路,往往到了知天命之年,才知道是人生最捷的捷径。

进道若退? 前进的道像是后退的。

学习,工作,做生意都是如此,

学习一项技能,做一件事情,总是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取不得巧,看起来花时间花的比别人多,把别人用来嗨皮的时间都花在正事儿上了,所以看起来反而是走的一条辛苦的路,远不如别人轻松,但是量变引起质变,看起来傻乎乎见效最慢的方式,最后走的却是最快最远。

夷道若颣? 平坦的道像是崎岖的。

这几句话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以前的人早就说过真正的道,它明明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看不到;它明明是为你好,帮你进步,而你却认为它是在害你;它明明给你指的是一条平坦的捷径,而你却认为它给你指的是又难走又远的弯路。

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什么为镜

老子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退为进。反对刚强和进取,并把它引申为制定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基本策略的出发点,以达到以弱胜强、以屈求伸的目的。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的格言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中,如何理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老子》主张贵柔守雌,进道若退,以退为进,反对刚强和进取,并把它引申为制定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基本策略的出发点,以达到以弱胜强、以屈求伸的目的。

贵柔处下被认为是老子贵柔守雌思想的来源和依据。老子认为贵柔守雌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虽看似地将卑微,实则是极致高深的处世谋略。

古代帝王多以孤家、寡人来自称,大概也是懂得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道理。老子贵柔守雌思想在处世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意义。

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

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确实丰富多彩,它具有多侧面性和多层面性,且互相交织。既有唯物、科学、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具有唯心、非科学、消极的一面。老子的贵柔守雌思想在中华民族性格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忍、让、和、不争。

比如大丈夫能屈能伸,宁受胯下之辱,又如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退一步海阔天空,再如先让一步,然后到手等等,这些格言包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原则,已潜在地浸润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言行中,成为人们生活中奉行的准则。

就是古代真正的高手大多的数时间都是很糊涂,看不清未来的事。水平越高的人就越像新手,判断力看起来越低。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明道若昧”。前边讲是“闻道”,这里说成了“明道”。我们在继续往下看这段话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就是前文中:

勤而行之、若存若亡、大笑之”,都是“闻道”之后的表现,也就是“开悟”以后的真实表现,它说的不是我们普通人普通层面上听到一个道理就会怎么样怎么样,老子不会去废话这些。因为我们很多人连开悟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所以也就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世上人有千千万,各个表现都不同。所谓“大笑之”,是以为这样就到头了,修行就结束了,所以会觉得“不笑不足以为道”,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这样的人是很可惜的。

“建言”就是一个建议,有的书上解说,是古时候的一个什么书还是什么鼎上的铭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讲的就是一个修行的建议:

“明道若昧”。这里不说是“闻道”了,而说“明道”,换了一个字,“闻”仅仅是声闻,声闻包括看书、听老师讲课、甚至山水人文中偶然的,对“道”的自悟,这个都叫“声闻”。在传承中,这个坚定信念,很多来自于周围“道友”,或者“师长”的认证。

“道”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大家证到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古今中外,不是谁其实也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我们这些不肖的徒子徒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