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这首诗的详细注解以及这首诗写作时的相关背景?

2.圭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3.三的成语

4.先进篇原文及翻译

三复白圭_南容三复白圭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孔子的弟子,非常有才干,又非常谨慎,孔子很欣赏他,说如果国家有道,南容一定能出人头地,得到重用。国家无道呢,他也能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不会招祸被杀。所以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南容。

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容的故事,在后面十一章还有:“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这是南容三复白圭的典故,南容读《诗经》,读到一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玉有瑕,还能磨掉;言语有瑕,就没办法补救了。南容读到这一句,一天之内,反复念叨了三遍,孔子听见了,认为他很谨慎、很可靠,就把侄女嫁给他。

盛世,就贡献才能给社会;乱世,有智慧保全自己和家庭,等待和忍耐。

赋能王解读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二章。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第一章是说公冶长,孔子把自己的亲姑娘嫁给公冶长。

第二章就说南容,也就是南宫适kuo!

把自己哥哥孔皮的姑娘嫁给了南宫适。

大家知道孔圣人择婿肯定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的,在上一章我们讲公冶长,这一章重点来讲一讲南宫适。

南宫适,又称南容,我们就不再多说了,南容可能更方便与大家交流。

南容是孔子的弟子,非常有才干,非常的谨慎,孔子特别的欣赏他,对他做什么评价呢?

如果这个国家有道,也就说现在是属于盛世,君王很用心的,政治环境很好,这种情况下,南容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因为他非常有才能,

如果是身逢乱世,也就是这个国家君王无道,政治混乱,这种情况下,他也能够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不会招祸被杀,也就是说他有智慧可以自保。

他既有才干又有智慧,还有人品那么好的帅小伙儿,怎么能不欣赏呢?正好大哥有个姑娘,我就把侄女嫁给他。

说到这里,我来给大家交代一下背景。

孔子这个人,他是贵族之后,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其实已经是有一点没落了。

他的父亲叫叔梁纥。

据说他父亲70多岁时才娶了孔子的母亲,那大家想一想,孔子是有大娘,他大娘的一个孩子叫孔皮,有点残疾。

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孔子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负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可以说一切的艰难困苦他都尝过,他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一个人。

他的道德学问文章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这不是偶然的。

他对哥哥留下来的这个女儿,也是尽心的照应,最后把她嫁给了人品道德才智智慧都具足的南容。

在论语里,好几处都提到过南容,下面还会提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才把侄女嫁给他。

白圭就是白玉,圭就是做官的人上朝时手上拿的手板,秦汉以后经过改变,形式为竹简。

它是干什么用的呢?第一,这是礼仪的规定,要拿着手板举着,表示尊敬,另外一个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记事本儿。

古代没有记事本儿。我们遇到什么大事想向皇帝汇报,如果忘了怎么办呢?就把他要点写在白圭上,这样的话可以提醒自己要讲什么事儿,有重点,要点。就像我们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二三点我们要讲什么,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上古图画中的帝王,手中也都拿着一块长形的手板。

再说说古人为什么重玉,是有其意义的,并不是说像现代的爱好宝石,说它是稀世奇珍。

古人重玉着是因为它冰清玉洁,就是人品要像玉一样洁白,拿玉来比自己人格学问的修养。

所以才特别地重视玉,后世相传,有戴玉的戒指和手镯。

至于腰间挂玉佩又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人跌倒了会受伤,而所配的玉会先代人受伤,玉碎了人就可以免于损伤。

这其实是迷信,其实玉先着地,给我们卸力了,它把力量承受了。我们当然受到的伤害就减轻了。

比如说我们穿着裤子或者穿上鞋,外面有什么东西,有它挡一下,我们就会免于受伤,导致伤害减轻,是一个道理。

并不是说玉就藏着神灵。

我们知道白圭就是一块玉。上古有一篇白圭这首诗,是专门赞叹玉的,说它玉洁冰清,玉的洁白不能够有一点瑕疵和污点!

南容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非常欣赏,再三的朗诵。孔子听到,看到他再三朗诵这首诗,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说到这里,是很有意思的。那如果真的像记载的这样简单,那我们年轻人看到哪家**漂亮,去他家门口唱几支歌试试看,不把你赶出去才怪呢!

孔子就那么爱听这个歌吗?其实是这样的,就是孔子他平日善于观察。

有一句话叫,观其言,察其行。通过他日常行为,通过他的爱好来判断他一个人的人品。

那一句诗我给大家说一下: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就是白玉如果有瑕疵的话,还可以磨掉,但言语有瑕的话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这句话南容反复吟诵,其实就是在打磨自己的认知。白玉那么贵重,有微瑕,我们可以去磨掉就好了,但言语一旦出口你就收不回来啦。

你想再改也已经不是一回事了,所以要谨言,说话要注意,不能胡说八道。

不能不假思索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伤害别人的话,有杀伤力的话,结果破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孔子看到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在修养自己的心性,就认为他既谨慎又可靠,觉得把侄女托付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咱还是回到这一章内容上来,就是孔子通过对南容学问人品、道德、修养的考察,认为南容这样的人,在一个社会上了轨道的太平时代,他不会被埋没,他一定会出头,他有这个才能。

大家知道吗?有才能的人往往会锋芒毕露,非常凌厉,他一旦不得志,就容易受不了,满腹牢骚,好像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如果我出来,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自视甚高。

而这样混乱的时代,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说错话,办错事,就有被杀头的危险。

但是南容,他不会。因为他有这个心性,有这个修养,他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他不但能够在盛世时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而且能够在乱世时明哲保身,不去招祸,保全自己和家族。

说到这里,提到四个字叫明哲保身。

这个成语其实是个褒意词,就这个人非常明白事,也知道如何自保。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高的智慧,但后世把明哲保身弄成了贬义,好像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似的,其实是不对的。

至于到底明哲保身的来源以及演化,还有故事,时间关系就不在这里多赘述啦,有机会和大家讲一讲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

如果大家熟悉孟子的话,肯定会听过这样的话。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那这里和孔子交代的这个有冲突吗?其实是没有的。

孔子在这里讲明哲保身,免于刑戮,不是让我们在面临这种大原则的关头的时候贪生怕死,而是说在普通的情况下,我们要有自保之道,大家知道生命诚可贵。当你命都没了,你能干什么呀!

而孟子强调的是,牵扯到生死与价值观的矛盾了,是跪着生还是站着死,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来做什么事儿,绝对不是鲁莽的来做评判。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其实也是儒家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不和人争斗。

该我出手的时候我就出手,条件不足,我首先要保全自己,等待和忍耐。这样和孙子兵法的思想也是高度一致的,都是求全。有胜算就打,没胜算,坚决不打,保全有生力量,等待和忍耐,对于孔子和孙子来讲,求全都是核心的价值观。

大家知道孙子有个孙子兵法,里面是关于用兵打仗的智慧,其实也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

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南容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能够显露自己的才干,而在国家政治混乱时,能够保全自己,免于刑戮。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求这首诗的详细注解以及这首诗写作时的相关背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说起婉约派代表词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推柳永为魁。我以为一直以为柳永名永,字三变。毕竟,古人还是很愿意给自己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号的,比如东坡是因为苏轼喜欢白居易家的东坡。然而,某天发现,原来,柳永原名三变,后来为了参加科考才改名叫柳永的。那么三变是什么意思,指哪三变呢?

“三变”一典出自《论语·子张》。原文如下: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看君子觉得他很严肃端庄,近距离接触发现他很温和,而听他说话又很严厉。这里的君子,指的应该是孔子。也就是说子夏心中的孔子就是这样的“三变”形象。这样一来,柳三变的父亲给儿子起名的意思就很明确了:希望儿子成为孔子一样的君子啊!

柳永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叫柳三复,二哥叫柳三接。

三复者,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

意思是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不能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当然,三复的“三”代指很多,倒不是真的就是背诵三遍。

三接者,出自《易经·晋卦》。“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是不是看不懂,哈哈哈,其实我也看不懂。所以我百度了一番,发现易经实在是高深到不行。这句话的大意一种是说康侯(别问我谁是康侯,大师们也没有定论)受赐很多车马,一日被接见三次。;一种说康侯用甲马御敌,可一天三次接敌。不过我猜测,柳三接的爸爸给他起名的时候,应该理解的是前一种意思,毕竟,做父亲的应该不希望儿子一天到晚在刀光剑影中讨生活。

三复、三接、三变,其中前两个三应该都能作为约数理解,指多次,而三变的“三”就是指3。从这三个名字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儿子们的殷殷期望!

圭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咏玉唐 朱湾

献玉屡招疑,终朝省复思。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像楚人卞和一般进献美玉却多次被误解,每天反省自己有何瑕疵,做事三思而后行(《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不得不感叹三良(《诗经 秦风 黄鸟》子车氏三英)的悲剧遭遇,学着南荣(《论语 先进篇》南荣三复白圭...,白圭诗即《诗经 大雅 抑》)一般谨慎小心。要想进步必须先选好朋友(《论语 季氏》益者三友...),要想远游必须选择师长(《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谁知道那不飞不鸣的大鹏鸟志向在何处(《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早年的故事),已独自飞向了大儒帷下听讲经典(《史记 儒林传》董仲舒少治春秋,三年不窥园)。这首诗的典故很多,但是很好理解。

三的成语

白圭之玷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失圭撮

奉为圭臬

荜门圭窦

筚门圭窬

残圭断璧

传圭袭组 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重圭叠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

断圭碎璧

圭角岸然

形容风操严峻。

圭角不露

圭璋特达

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

零圭断璧

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

三复白圭

指慎于言行。

析圭担爵

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析圭儋爵

指任官受爵。

析圭分组

谓任官受印。组,组绶。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玉圭金臬

先进篇原文及翻译

折臂三公

一饭三遗矢

三角恋爱

三寸金莲

拼命三郎

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二桃三士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

二三其节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二次三番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重三叠四 〖解释〗形容多次重复。

语四言三 〖解释〗指信口乱说闲话。

壹倡三叹 〖解释〗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一饭三吐哺 〖解释〗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一而二,二而三 〖解释〗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蹄闲三寻 〖解释〗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事无三不成 〖解释〗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解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解释〗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拳两脚 〖解释〗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薰三沐 〖解释〗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沐三薰 〖解释〗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句话不离本行 〖解释〗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三句不离本行 〖解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三夫成市虎 〖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解释〗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解释〗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解释〗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鼎立 〖解释〗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叠阳关 〖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二心三意 〖解释〗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解释〗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出处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示例故事

白璧三献 〖解释〗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八难三灾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朱弦三叹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昼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重三迭四 见“重三迭四”。

至再至三 指一而再,再而三。

遮三瞒四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攒三集五 见“攒三聚五”。

再衰三涸 见“再衰三竭”。

余声三日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有三有俩 谓有富馀钱财。

一献三售 见“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时三刻 同“一时半刻”。

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日三岁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

一日三复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举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阳关三迭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杨穿三叶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五典三坟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推三推四 同“推三阻四”。

挑三嫌四 见“挑三拣四”。

条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挑三检四 见“挑三拣四”。

挑三豁四 谓挑拨是非。

挑三拨四 见“挑三豁四”。

蹄闲三寻 见“蹄间三寻”。

蹄间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汤去三面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诗家三昧 作诗的诀窍。

事不过三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三贞五烈 见“三贞九烈”。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灾六难 见“三灾八难”。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盈三虚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交泰 见“三阳开泰”。

三言两句 见“三言两语”。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

三熏三沐 ①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心两意 见“三心二意”。

三写易字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 同“三写易字”。

三徙成国 见“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窝两块 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

三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头六证 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八臂 见“三头六臂”。

三汤五割 见“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首六臂 同“三头六臂”。

三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三山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四四 犹言三三两两。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拳二脚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求四告 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 谓非常清白。

三亲四眷 见“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期贤佞 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婆两嫂 犹言三妻四妾。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臡八菹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熏 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

三毛七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街六市 同“三街两市”。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两市 泛称各街市。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三谏之义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家村 指偏僻的小乡村。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回五次 多次。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环五扣 形容捆绑结实。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三好两歉 同“三好两歹”。

三好两歹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二怯 同“三好两歹”。

三跪九叩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顾草庐 见“草庐三顾”。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

三复白圭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风十愆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翻四覆 翻:转。反复无常。

三反四覆 反复无常。

三番两次 屡次,多次。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 同“三等九格”。

三朝五日 三、五天。

三长四短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差五错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不拗六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步两脚 快速行走貌。

三病四痛 谓病痛很多。

三榜定案 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般两样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三百瓮齑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日已三竿 同“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绕梁三日 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让再让三 谓几次三番地推让。

让三让再 见“让再让三”。

偏三向四 谓偏向、袒护某方。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暮四朝三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茅庐三顾 见“草庐三顾”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六街三陌 见“六街三市”。

两头三绪 形容心意烦乱。

两头三面 同“两头白面”。

两两三三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两道三科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两般三样 不一样,不一致。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并四 同“连三接二”。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

连二并三 同“连三接二”。

狂三诈四 多方欺诈。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距跃三百 指欢欣之极。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喻久经熬炼。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颊上三毫 同“颊上三毛”。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

横三顺四 见“横三竖四”。

先进篇

本篇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都不在我身边了。”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娴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几句诗反复诵读,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那个好学用功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用功,不幸短命早逝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象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平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

详细翻译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兽莽。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贫困。端木赐不听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途径,孔子说:“不踩着前人的脚印,做学问也到不了家。”

详细翻译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孔子说:“要赞许说话稳重的人,但这种人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仅仅从容貌上看起来庄重呢?”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