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榭歌台后面一句

2.舞榭歌台的榭是什么意思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怎么翻译?

4.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一句有何深刻含义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什么意思

6.“舞榭歌台”后面一句是什么

7.舞榭歌台用了什么修辞

歌台舞榭_歌台舞榭宜正月是什么生肖

⑴ 以舞开头的成语

1、舞榭歌台[ wǔ xiè gē tái ]

详细释义: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出 处: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文: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2、舞文枉法[ wǔ wén wǎng fǎ ]

基本释义: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出 处: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六回

3、舞枪弄棒[ wǔ qiāng nòng bàng ]

基本释义: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4、舞燕歌莺[ wǔ yàn gē yīng ]

基本释义: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出 处:宋·梁栋《念奴娇》词:“舞燕歌莺台阁。”

译文:景色宜人的阁台。

5、舞文巧法[ wǔ wén qiǎo fǎ ]

基本释义: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出 处:汉·王充《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

译文:长大成为官吏,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谋求私利只为自己。

⑵ 舞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1.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2.舞榭歌楼: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3.舞弊营私: 舞:玩弄;弊:指坏事;营:谋求。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

4.舞爪张牙: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5.舞榭歌台: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6.舞文玩法: 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7.舞文饰智: 指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8.舞文巧诋: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9.舞裙歌扇: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同“舞衫歌扇”。

10.舞弄文墨: 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亦作“舞文弄墨”。

11.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12.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13.舞词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14.舞笔弄文: 指舞文弄墨。

15.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16.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⑶ 带有“舞”字的成语

百兽率舞 (bǎi shòu shuài wǔ)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抃风舞润 (biàn fēng wǔ rùn)

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

伯歌季舞 (bó gē jì wǔ)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不舞之鹤 (bù wǔ zhī hè)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长袖善舞 (cháng xiù shàn wǔ)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活动。

歌楼舞榭 (gē lóu wǔ xiè)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歌台舞榭 (gē tái wǔ xiè)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歌舞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歌莺舞燕 (gē yíng wǔ yàn)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鼓舞人心 (gǔ wǔ rén xīn)

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酣歌恒舞 (hān gē héng wǔ)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鸾歌凤舞 (luán gē fèng wǔ)

比喻美妙的歌舞。

眉飞色舞 (méi fēi sè wǔ)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翩翩起舞 (piān piān qǐ wǔ)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前歌后舞 (qián gē hòu wǔ)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轻歌曼舞 (qīng gē màn wǔ)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鹊笑鸠舞 (què xiào jiū wǔ)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群魔乱舞 (qún mó luàn wǔ)

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山鸡舞镜 (shān jī wǔ jìng)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舞衫歌扇 (wǔ shān gē shàn)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舞文弄法 (wǔ wén nòng fǎ)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wǔ wén nòng mò)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喜跃抃舞 (xǐ yuè biàn wǔ)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⑷ 关于舞的成语有哪些

闻鸡起舞、

眉飞色舞、

龙飞凤舞、

载歌载舞、

群魔乱舞、

舞文弄墨、

舞之鹤、

歌舞升平、

手舞足蹈、

莺歌燕舞、

张牙舞爪、

清歌妙舞、

项庄舞剑、

舞榭歌台、

营私舞弊、

欢欣鼓舞、

雪花飞舞、

鼓舞人心、

红飞翠舞、

笔歌墨舞、

莺飞燕舞、

龙蛇飞舞、

凤舞鸾歌、

鸾飞凤舞、

山鸡舞镜、

沂水舞雩、

舞裙歌扇、

百兽率舞、

风号雪舞、

歌莺舞燕

瑞雪飞舞、

村歌社舞、

舞刀跃马、

酣歌恒舞、

伯歌季舞、

欢忻鼓舞、

翔鸾舞凤、

缓歌慢舞、

舞弄文墨、

舞文玩法、

燕舞莺啼、

欢忭鼓舞、

鸾回凤舞、

凤仪兽舞、

舞文弄法、

缓歌缦舞、

龙盘凤舞、

凤舞龙蟠、

歌楼舞榭、

舞文饰智、

析律舞文、

舞笔弄文、

鸡鸣起舞、

莺吟燕舞、

吹弹歌舞、

舞词弄札、

支手舞脚、

肉飞眉舞、

选歌试舞、

矜牙舞爪

札手舞脚、

舞文巧诋

⑸ 舞开头的成语大全

舞文弄墨 [ wǔ wén nòng mò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ǔ wén nòng mò ]

舞、弄:故意玩弄;文内、墨:文笔容。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例 句

照直写下来,那就清清楚楚了。而写碑的人偏要~,所以反而越舞越糊涂。

⑹ 舞什么弄什么成语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版舞弊徇私。

舞词权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笔弄文

指舞文弄墨。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⑺ 关于舞的成语有哪些

舞动千秋、百兽率舞 笔歌墨舞 抃风舞润 伯歌季舞 不舞之鹤 长袖善舞

楚舞吴歌 吹弹歌舞 村歌社舞 凤歌鸾舞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舞鸾歌 凤仪兽舞 歌楼舞榭 歌台舞榭 歌舞升平 歌莺舞燕

鼓舞欢忻 鼓舞欢欣 鼓舞人心 酣歌恒舞 酣歌醉舞 红飞翠舞

欢忭鼓舞 欢呼鼓舞 欢忻鼓舞 欢欣鼓舞 鸡鸣起舞 龙飞凤舞

龙盘凤舞 龙蛇飞舞 龙翔凤舞 鸾飞凤舞 鸾歌凤舞 眉飞色舞

妙舞清歌 弄法舞文 翩翩起舞 婆娑起舞 前歌后舞 轻歌曼舞

清歌曼舞 清歌妙舞 鹊笑鸠舞 群魔乱舞 山鸡舞镜 神飞色舞

手舞足蹈 涂歌巷舞 违条舞法 闻鸡起舞 舞笔弄文 舞弊营私

舞词弄札 舞刀跃马 舞凤飞龙 舞弄文墨 舞裙歌扇 舞衫歌扇

舞文弄法 舞文弄墨 舞文巧诋 舞文饰智 舞文玩法 舞榭歌楼

舞榭歌台 舞爪张牙 析律舞文 喜跃抃舞 项庄舞剑 揎拳舞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选歌试舞 选舞征歌

徇私舞弊 燕歌赵舞 燕舞莺歌 燕舞莺啼 沂水舞雩 莺飞燕舞

莺歌蝶舞 莺歌燕舞 莺吟燕舞 营私舞弊 载歌且舞 载歌载舞

札手舞脚 张牙舞爪 支手舞脚 珠歌翠舞 足蹈手舞 醉舞狂歌

⑻ “舞”在第一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以“舞”在第一个字的成语并不多,下面介绍五个舞字开头的成语、典故及语义。

一、舞词弄札

读音:wǔ cí nòng zhá

基本解释:犹言舞文弄墨。舞词弄札,成语,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出处: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 王隐 、 虞预 毁辱相凌, 子野 、 休文 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於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

二、舞文弄墨

读音:wǔ wén nòng mò

基本解释: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常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三、舞榭歌楼

读音:[wǔ xiè gē lóu]

基本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出处:宋·沈唐《望海潮》词:“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

四、舞鸾歌凤

读音:[wǔ luán gē fèng]

基本解释:鸾凤在歌舞。 比喻男女间情深意切。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长短句》:“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欲别时,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关。”

五、舞文饰智

读音:wǔ wén shì zhì

基本解释:指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出处: 《旧唐书·魏元忠传》:“贞观中,万年尉司马玄景舞文饰智,以邀干没,太宗弃之都市。”

⑼ “舞”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舞笔弄文,舞弊营私,舞词弄札,舞刀跃马,舞凤飞龙,舞棍弄棒,舞鸾歌凤,舞弄文墨,舞枪弄棒,舞衫歌扇,舞态生风,舞文弄法,舞文巧诋,舞文巧法,舞文饰智,舞文玩法,舞文枉法,舞榭歌楼,舞榭歌台,舞燕歌莺,舞爪张牙

⑽ 以舞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笔弄文 指舞文弄墨。

舞弊营私 舞:玩弄;弊:指坏事;营:谋求。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

舞词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舞弄文墨 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亦作“舞文弄墨”。

舞裙歌扇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同“舞衫歌扇”。

舞文巧诋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舞文饰智 指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舞文玩法 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舞榭歌楼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舞榭歌台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舞爪张牙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舞榭歌台后面一句

原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他曾两度挥戈北伐 ,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传说中他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在这里,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 ,写的是现实的感慨。

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舞榭歌台的榭是什么意思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全文: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怎么翻译?

舞榭歌台 [wǔ xiè gē tái]

基本释义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出 处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一句有何深刻含义

意思是: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什么意思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承上而来,针对孙权在进口时候写的.”舞榭歌台“不仅点出京口的繁华,并且透漏当时对歌舞的争逐,象征着东吴的兴盛局面,代表着孙权时代的繁华景象,英雄孙权的显赫功绩照耀千古.而后一句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则写作者感叹壮丽河山依旧,但时光无情,这种局面和场景已不复存在,一切繁华尽享,英雄事业都被历史风雨吹大的荡然无存.

”舞榭歌台“的凋敝是歌舞升平的不复存在,是有盛而衰现象的折射.言外含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也表现一种事随运去、开始无情的声长浩叹.词人感慨至深的是这种兴而后衰的现象历来没有例外,故于”风流“、”被雨打风吹去“之间着一”总“字.

这三句,明示风雨的无情,不管当年是如何的风光,如何了不起,一切繁华热闹,英雄风流韵事,最后还不是”雨打风吹去“都头来都消失在茫茫的时间里,荡然无存,使得感叹更深一层.这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情怀如出一辙.

这六句,通过典故与对比,表达了人生是短暂无常的悲哀.自然是永恒存在的,但是人间事在时光的推移下已经消失.词人以人间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对比,来表现人间的无常,传达了人世短暂无常的悲哀.

“舞榭歌台”后面一句是什么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扩展资料: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舞榭歌台用了什么修辞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舞榭歌台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高败,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