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面的那句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什么?

3.“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什么,急!

5.身体发肤读音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身体发肤_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完整诗句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

示例: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扩展资料: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孝经·开宗明义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面的那句

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什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孔子说:我们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是行孝的开始。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后世,光宗耀祖,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儒家十三经之一。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

孔子说∶“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扩展资料:

反义词:体无完肤

[成语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典故出处]晋·裴松《世语》:“死之日体无完皮。”

译文:死的时候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

[近义词]遍体鳞伤、皮开肉绽

[反义词]完好无损、安然无恙、完美无缺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恩泽深厚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什么,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身体发肤

身体发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ēn tǐ fà fū。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身体发肤读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扩展资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百度百科——开宗明义章第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身体发肤的读音是shēn tǐfāfū。

身体发肤来源于古代,表示自己的身体和肌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的身体和肌肤。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体和肌肤,认为它们是父母赐予的,不可轻易损伤。因此,这个成语也意味着珍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不轻易冒险或做出危险的举动。

身体发肤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表示人的外貌和形象。在古代,人们的形象和外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和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发肤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和形象,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和精神状态。例如,当一个人经历了一些挫折或困难之后,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这时可以用身体发肤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身体发肤这个成语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和形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和精神状态。它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不要轻易冒险或做出危险的举动。

身体发肤的造句:

1、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发肤,因为它们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媒介。

2、他的身体发肤都散发着一种自然的健康和活力。

3、她的身体发肤都充满了女性的曲线美。

4、他的身体发肤都显得疲惫不堪,显然是过度劳累的结果。

5、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发肤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6、她的身体发肤健康而美丽,让人羡慕不已。

7、他的身体发肤都充满了力量和魅力。

8、身体发肤的健康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护。

9、他的身体发肤都散发着一种自信和魅力。

10、她的身体发肤都显得柔弱而娇嫩,需要特别的呵护。

11、只有通过深入照顾自己的身体发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和美丽。

12、他的身体发肤都散发着一种阳刚之气,让人感到震撼。

13、她的身体发肤都显得柔美而和谐,让人感到舒适。

14、身体发肤的保养和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15、他的身体发肤都散发着一种神秘和诱人的气息,让人无法抗拒。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解释: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它,这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扩展资料: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开宗明义章,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解释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