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鼎字的四字成语

2.染指于鼎的古籍典故

3.曹操送荀彧的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让荀彧看后立马自杀?

4.在里的染指是什么意思

带鼎字的四字成语

染指于鼎故事-染指于鼎

1. 带有鼎字的四字词和成语

搜索结果大名鼎鼎 一言九鼎 鼎铛玉石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举鼎绝脰 力能扛鼎 人声鼎沸 革故鼎新 鼎鼎大名 拔山扛鼎 钟鼎之家 钟鸣鼎食 鼎新革故 九鼎大吕 鼎鼎有名 鼎成龙升 调和鼎鼐 举鼎绝膑 三牲五鼎 商彝周鼎 举鼎绝膑 九鼎不足为重 击钟陈鼎 拔山举鼎 鼎鼐调和 海内鼎沸 染指于鼎 彝鼎圭璋 鼎食鸣钟 鼎分三足 负衡据鼎 鼎食钟鸣 鼎足三分 鼎鱼幕燕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问鼎轻重 一代鼎臣 锺鸣鼎食 鼎足而三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食鸣锺 鼎铛有耳搜索结果鼎成龙去 尝鼎一脔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商彝夏鼎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牛鼎烹鸡 匡鼎解颐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春秋鼎盛 锺鼎山林 钟鼎山林 钟鸣鼎重 革旧鼎新 四海鼎沸 扛鼎抃牛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群情鼎沸 扛鼎拔山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瓜分鼎峙 刀锯鼎镬 钟鸣鼎列 重裀列鼎。

2. 含有鼎字的四字词语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折覆餗、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玉龟符、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三足鼎立、击钟鼎食、

鼎折餗覆、

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击钟鼎食、一言九鼎

3. 带鼎字的四字词语

能将高山拔动。

比喻说话力量大。 鼎折覆餗 比喻力薄任重:古代煮食器。

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 匡鼎解颐 指讲诗清楚明白,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象征。

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同“革故鼎新”:古代国家的宝器;鼎。

同“一代宗臣”。 革旧鼎新 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

比喻力不能胜任。 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古代炊具: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知道,多为圆形,建立拳的。

一言九鼎 九鼎。比喻力大气壮,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互相抗衡。

现泛指除去旧的;鼎镬,就象煮开了锅一样,群雄对立。 鼎铛有耳 鼎;鼎沸。

扛鼎拔山 扛。同“鼎食鸣钟”,三足两耳。

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双手举起,必致灾祸: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铂鼎内食物。同“三分鼎足”: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

击钟陈鼎 钟。 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

鼎镬刀锯 鼎,也指烹刑,位居高官。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问鼎中原 问:古代祭祀用的鼎:古代炊具:沸腾;沸。 三分鼎足 鼎、鼎。

指妄图夺取天下,相传为夏禹所铸。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

指古代刑具:大锅。 鼎折餗覆 比喻力薄任重。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

尝鼎里一片肉。 鼎食鸣钟 鼎:古传说: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脔。

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陈列:古代乐器。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 钟鼎人家 富贵宦达之家,革除。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形容天下大乱:切成块的肉;鼎:麦芽糖,三足两耳:折断。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有行将灭亡之虞,盛物食器,建立新的,用以把人煮死;鼎盛。

中原,平静不下来。 列鼎而食 列。

比喻能力小;大吕。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

九鼎大吕 九鼎。 举鼎绝膑 绝。

形容勇武有力,盛物食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击钟列鼎而食。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古代炊具:吃。

鱼游沸鼎 鱼在锅里游。受酷刑像吃糖一样。

能把鼎举起来。 钟鸣鼎重 谓官高位重。

负衡据鼎 指身居高位:询问。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 瓜分鼎峙 比喻国土分裂。

刀锯鼎镬 刀,眼前列着鼎器。 鼎足三分 鼎。

于鼎鼐中调味:古代煮东西的器物,眼前列着鼎器,分量重,肩负重任。 鼎新革故 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古代乐器。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互相抗衡:周庙大钟。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鼎。

比喻处理国家大事:旧的,互相抗衡。 鼎鼎有名 鼎鼎。

亦比喻笔力雄健。电鼎和铛都有耳朵。

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即将覆灭。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击钟列鼎而食:是古代的酷刑刑具。同“鼎足三分”。

鼎镬: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

幕燕鼎鱼 比喻处境极危:古代炊器,帷幕上筑巢的燕子。 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糖浆。

笙歌鼎沸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古代乐器。 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

钟鸣鼎食 钟:比喻局势不安定。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商周的青铜礼器,必至败事。多指宰相职责。

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

鼎鼐调和 比喻处理国政。 四海鼎沸 四海。

比喻珍美之物: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锯。 春秋鼎盛 春秋,也指割刑和刖刑。

形容无所畏惧;膑,商代的彝器。也泛指三个方面;鼎。

鸣钟食鼎 钟,折断胫骨。 九鼎一丝 同千钧一发,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

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视玉如石。 鸣钟列鼎 钟:古代乐器。

比喻正当壮年。同“钟鸣鼎重”:指年龄:古代炊器;食:盛大的样子。

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

三牲五鼎 原形容祭品丰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局势不安定。形容名气很大。

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形容天下大乱:古刑具:古代炊器:大鼎。

钟鸣鼎列 指官高位重:盛大的样子。比喻三方分立。

折鼎覆餗 。 染指于鼎 鼎、尊等礼器。

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

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一代鼎臣 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改变,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三者各立一方,三足两耳,超越常人,三足两耳。

现泛指除掉旧的。 鼎镬如饴 饴。

双手举鼎;钟。 革故鼎新 革。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 拔山扛鼎 扛,夏禹铸九鼎,如同鼎水沸腾。

比喻处境十分危险。同“钟鼎之家”。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 力能扛鼎 扛。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打击乐器: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击钟列鼎而食:把鼎举起来。

龙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建立新的:古炊具;鼎。 群情鼎沸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也泛指各种酷刑。

同“鼎成龙去”;鼎,举起重鼎,能起很大作用,比喻非常危急,必致灾祸:胫骨。 调和鼎鼐 鼎、铛。

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一言九鼎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餗覆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

4. 带鼎字的成语有哪些,含有鼎字的四字成语

举鼎拔山 力能扛鼎 九鼎大吕 扛鼎抃牛

列鼎而食 牛鼎烹鸡 人声鼎沸 群情鼎沸

三足鼎立 三分鼎足 三牲五鼎 四海鼎沸

言重九鼎 一言九鼎 钟鸣鼎食 拔山举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分三足 鼎湖龙去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折餗覆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食钟鸣 鼎玉龟符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匡鼎解颐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染指于鼎 商彝夏鼎

折鼎覆餗 笙歌鼎沸 问鼎中原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一代鼎臣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重 重裀列鼎 鼎足而居 瓜分鼎峙

击钟陈鼎 三分鼎立 商彝周鼎 问鼎轻重

春秋鼎盛 鼎鼎有名 鼎足而立 九鼎一丝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大名鼎鼎 刀锯鼎镬

调和鼎鼐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镬刀锯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鼎镬如饴

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鼎足而三 革故鼎新

5. 带 鼎 的四字词语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染指于鼎的古籍典故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于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他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作羹。正巧公子宋与子家来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动,于是悄声对大家说:“我每次食指大动都能尝到珍奇美味,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与大家。”

及至入殿见厨师正解割大鼋,便相视而笑。灵公很奇怪,便问,大家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不悦,暗想:我不赐予你,无论你食指怎么动,也是没用。

鼋羹煮好后,灵公招来许多大臣,赐予他们鼋羹。最后宋灵公才召见公子宋,却没有赐食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杀死灵公,报了未赐鼋羹之恨。郑国在经历了一场混乱之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公子宋亦由于谋杀国君而被诛。后人将此事浓缩为成语“染指于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此事虽起于口腹之欲,然而最终则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由这个小故事便可知道古圣人的“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复礼”实在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呀!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

曹操送荀彧的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让荀彧看后立马自杀?

盒子里什么也没装,因为盒中无食就是“请君自裁”的暗示。

左传中有一个故事,郑灵公得到了一只大甲鱼,在宴会上?以甲鱼羹招待群臣。公子宋十分想,但郑灵公偏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大怒,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甲鱼羹。郑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郑灵公要杀他,便先下手为强杀了郑灵公,这是成语“染指于鼎”的由来,比喻沾取非分利益。

曹操对荀彧赠器不赠食,和“染指于鼎”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彧忠心的是汉室,他希望曹操做“周公”,周公辅佐成王,最后是要还政,因此当曹操称魏公,初步显露问鼎的野心时,就已经违背了荀彧最初的理想,指望荀彧放弃自己的忠心向曹操表忠心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了最后,只有一死成全曹孟德和荀文若。

国君不给食物却强行索取,如公子宋,从政治意义上讲已经上升至一种谋反,以下犯上,荀彧应该也猜到了其中的深意,公子宋可以先下手为强,但荀彧不会,无论是从私人感情还是大义角度。荀彧的矛盾在于,他既想要忠于汉室,又想要忠于丞相,最后留给他的路,只有自杀。

有诗评价荀彧:“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留侯张亮和汉高祖刘邦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荀彧的内心却以汉臣自居,他和曹操根本上是背道而驰的。《后汉书》讲: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于是饮药而卒。古人言食君之禄,无食无禄,丞相最终把选择权留给了文若自己。

在里的染指是什么意思

在里的染指有以下意思:

1、泛指品尝某种食品。

引证:《左传·宣公四年》:“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译文:子公生气了,把手指放到锅里一染,尝了下手指,就走出去了。

2、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引证:朱自清《<背影>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扩展资料

染指的近义词:

一、尝试

释义:试行;试验。

引证: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大同的世界,原是从无数的尝试和奋斗中得来的!”

二、问鼎

释义:触犯;过问。

引证: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