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写作手法

2.以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3.读书札记|《苏轼诗词文选评》9苏轼苏辙与夜雨对床

4.这首诗的意思?

5.“对”字打头的成语有木有?

对床夜语_对床的意思

“贺新郎”是这首词的词牌,“送胡邦衡谪新州”是这首词的题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这里交待了词的写作背景、原因和主题。

词的上阕述时事。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首句:梦绕神州路。写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围着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转。“绕”,即萦绕,牵挂心间,不能忘怀。这里有徘徊、巡回之意。“神州路”,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区。作者为什么要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这两句写梦中所见。中原沦陷惨状,以“怅”为领字。所怅者,一是“连营画角”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二是“故宫离黍”。当他在梦中来到汴京的时候,那萧瑟的秋风,更引起了他的无限悲伤,当年繁华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军营,一阵阵哀厉高亢的军号声连成一片,原来的皇宫大殿长满了野草,完全变成了荒凉的废墟。

以上几句,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因为胡铨主张收复中原、反对议和而得罪权臣,被贬谪岭南,所以起笔即从中原写起。“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是写对中原地区的深沉怀念和收复失地的愿望。作者通过对北宋灭亡、汴京荒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事的忧伤。这就与坚决主战的胡铨沟通了感情,因为他们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开头很不寻常,作者不写送别之情,不写景物之状,而从共同关心的国事写起,表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并引以为知已,说明他们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层: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是对开头四句的追问和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呢?

底事昆仑倾砥柱,底事,即何事,什么事,什么原因,为什么?“昆仑倾砥柱”即“倾昆仑砥柱”。昆仑,即昆仑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传说昆仑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见《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古人以昆仑为至高无上的山。砥柱,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水经·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中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如柱然,故曰砥柱也。”《禹贡》称:“异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砥柱。”倾,即摧毁、倒塌。作者在这里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比喻北宋王朝倾垮。

九地黄流乱注。喻指金人的入侵以及战争带来的惨景。九地:九州,即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区。黄流乱注:黄河泛滥,洪水横流。这里喻指金兵的猖狂入侵。

聚万落、千村狐兔。即“万落千村狐兔聚”,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破败景象。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落,即村落。狐兔,这里指入侵之敌。

在这里,作者叙述了国家残破之恨和人民遭难的惨状,以山崩地裂,洪水泛滥比喻国家的破亡和金兵的入侵,用狐狸和野兔的聚集,表现了战争造成的荒凉,反映出人民所承受的灾难。又以“九地黄流乱注”与上层的“连营画角”,“聚万落、千村狐兔”与上层的“故宫离黍”,上下照应,显得生动形象,深沉悲愤。

在第二层中,诗人提出了疑问,问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且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故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几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其言外之意是: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此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天意从来高难问,天意:上天的意志。此指皇帝的态度。高难问:难以让人琢磨,猜不透。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况:况且。人情:人们之间的交往情谊。一说“人之常情”。老易悲,是说天意既难测,而人越到老了,想起人们之间交往的友情,越容易感到悲伤,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悲难诉。从这里可以看出,“悲难诉”的内涵是: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这种悲伤是难以诉说的。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出自杜甫诗《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以表示对高高在上的执政者的心意难测,一味妥协投降、忘了亡国之仇的不满。

更南浦,送君去。写送别。作者的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出自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或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以上几句是写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胡铨的慰勉。在上一层里,作者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在当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所以作者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两句诗,来暗示国破家亡的罪责,应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诗人以怨愤的笔调写道:上天的意志向来都是难以令人猜测的,何况人越到老了,想起人们的交往之情越容易悲伤,这种悲伤的原因也很难诉说得清楚。是为国家的命运悲伤,还是因为朋友的贬谪悲伤,作者使用“难诉”二字,其意丰蕴含蓄,即是对上面问题的回答,又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人老了容易悲伤,现在为自己的知已送别,其悲伤更属必然了,所以,作者用“更”字,又深入了一层,具体落实在送别上,至此点明主题。

上阕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忧国思想,而把个人的伤离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不同于一般,这就与那些只写离情别绪的俗套之作有明显的区别。突出了共同的爱国思想,也就把词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故词的下阕转写友谊与慰勉,叙别情: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下阕也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换头四句紧扣上阕结尾送君“南浦”之意,通过景物描写,说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

首句: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秋初之夜。初秋的凉风从岸边烟柳丛里吹来,驱散了残余的暑气,这是地面景象。而夜空中,则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在横斜的银河里,散布着稀疏的星星,月亮洒着淡淡的月光,不时,偶有一两片云彩轻轻地缓缓地漂荡在空中。耿:明亮。斜河:天河,即银河;银河偏斜,又称斜汉,表示夜已深。这里作者以凄清的夜景衬托离别时的气氛和心情。此时此刻,有何感受呢?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设想分别后的情形,表达怀恋的深情。。

万里江山知何处。极言今后相隔万里,不知道你在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回首:回忆,回想。对床夜语:两人对躺在床上谈话到深夜,说明友谊之深。对床,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夜雨,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几句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雁不到、书成谁与。书,即书信。雁不到:相传雁能传书,但北雁南飞止于衡阳回雁峰,而新州在衡阳之南。故民间有“大雁飞不到岭南,书信难以寄出”的说法。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天留意”也是说宋代朝臣贬谪远方,好友大都不敢互通音讯。苏轼等人,也常在诗中提到过。“雁不到”,为假托而已。

这几句是先从眼前的分别写起,次忆旧情,复叹别后悲伤。意思是:今宵分别之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谁能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从今以后,天各一方,而我们对床夜话的情景,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唯有通过书信表达我们的友情。但是,新州是个连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就是写成了书信,又有谁捎得去呢?这里由眼前的送别,想到了今后可能书信难通,只能回忆以前的友情,这就更深入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留恋和悲伤。

以上几句,格调悲沉。词的结尾,作者劝慰友人,调子转而激昂: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是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远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态的变化,有四顾苍茫之感。目尽:极目远望。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像孩子一样只顾说个人恩怨呢?肯,在这里是怎么肯的意思。儿曹,即小儿女辈。儿曹恩怨:指小孩之间一会儿好,一会儿埋怨。相尔汝,形容两人讲话时互相指着对方的那种样子。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出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作者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这几句是说,遥望苍天,俯仰今古,历史上出现了多少英雄人物,我们也要象他们那样,决不做只念恩怨私情的儿女之辈。请满饮此杯后,听我唱一曲《金缕》,为你壮行送别吧!词的煞拍,创造了一个激昂阔大的意境,雄壮的笔调,表现了作者不肯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所抒发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作者连梦中都思念着被金军蹂躏的中原河山,表现了对南宋投降路线的不满与愤恨,特别是词的结尾所表白的与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在当时的艰难困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写作手法

dui开头的成语有堆案盈几、对簿公堂、对床夜语、对景伤情、对答如流、对酒当歌、对牛弹琴、堆积如山等。

基本解释:

堆案盈几: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床夜语: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对景伤情: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对牛弹琴:1、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2、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堆积如山: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例句:

1、逸兴已消,诗书虽堆案盈几,却疗不得饥寒,任它胡乱塞在座外,直至白日西倾,也无兴再去研读它。

2、如果你执意否认你侵犯我公司的经营权,那就只好对簿公堂了。

3、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4、问起来,却是为宝姐姐送了他东西,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5、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6、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

7、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8、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

以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这种方法,目前语文上还没有给取个具体的名字,我们只能说这类的手法,然后找一类的诗,只能这样

读书札记|《苏轼诗词文选评》9苏轼苏辙与夜雨对床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薄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不起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对床风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同“对床夜雨”。

对床听语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对床夜语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对号入座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对景挂画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对景伤情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对客挥毫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对面不识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泣新亭泣:小声哭;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对天发誓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对屠门而大嚼屠门:肉铺。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对嘴对舌指斗嘴,争吵。

对症发药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对着和尚骂贼秃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对证下药下药:用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症用药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这首诗的意思?

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白居易也有《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苏辙来京城科考,晚上风雨大作,他们恰读“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相约“功成身退,夜雨对床”,早点退休,过闲居的快乐生活。后来苏轼在给弟弟的诗中常说“夜雨对床”,让“对床夜语”成了一个指代兄弟久别重逢,一起促膝长谈的典故。

苏轼26岁。贤良方正科考试后,任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走的时候,苏辙只能送他到了郑州西门。苏辙刚往回走,苏轼在马上赋诗一首寄给苏辙,希望早日实现“夜雨对床”: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苏轼58岁。哲宗亲政,苏轼预感朝政要大变,在自己请求出外做官,要远去定州做知府时,心情抑郁。哲宗拒绝他来拜别,他对朝堂的生活也充满厌倦。从东府走时,想起这三年京城的三进三出,作了白首不归的打算,并预见苏辙也将不久于此,作《东府雨中别子由》,还说什么时候能“夜雨对床”: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果如他所料,哲宗招回新党人物,恢复神宗新法。对他们这些“旧党”一网打尽,应贬尽贬,一贬再贬。苏轼贬到儋州是被降罪最重的一个。到了海南岛,则远无可远,无以复加,“所欠唯一死”了。

苏轼65岁。苏辙也62岁了。哲宗突然驾崩,徽宗继位,苏轼苏辙都获得“减刑”为“任便居住”在哪里住都行。

苏轼慢悠悠地走,最终决定回常州。而苏辙在11月接到许他任意居住后,年底就到了许昌,京城附近。这么迅速,是要寻机归朝。也许是他们对政治局势的不同判断,也许是对重新卷入党争的不同态度,苏轼苏辙在这里没有同步。这竟使他们失去再次见面的机会,再没有见面的机会。最后的相见,还是三年前苏轼从惠州到海南路上,追赶上要到雷州贬所的苏辙,在都被贬的路上同行了1个月。“丁丑岁,予谪海南,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余时病痔呻吟,子由亦终夕不寐。因诵渊明诗,劝余止酒。乃和原韵,因以赠别,庶几真止矣”,赠别的诗里再没有提“夜雨对床”。他是知道去了海南就回不来了。

年少兄弟的约定,年老亦未完成。弥留之际,“苏轼除了因不能与苏辙面辞而感到痛苦外,其他一无牵挂”。

“对”字打头的成语有木有?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薄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对床风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同“对床夜雨”。

对床听语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对床夜语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对号入座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对景挂画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对景伤情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对客挥毫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对面不识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泣新亭泣:小声哭;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对天发誓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对嘴对舌指斗嘴,争吵。

对症发药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对证下药下药:用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对症用药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