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身碎骨的意思解释

2.粉身碎骨是成语吗

3.粉身碎骨的作者、诗题

4.《石灰吟》于谦

5.粉身碎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粉身碎骨浑不怕是化学变化吗_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此诗托物言志,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粉身碎骨的意思解释

“粉身碎骨”这个成语用于比喻为了完成某件事业或逃避危险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粉身碎骨”出自曹植的《谢封甄城王表》,原文是“死生由命,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意思是生死由命定,为了完成使命,付出生命和身体也在所不惜。

“粉身碎骨”是一个很生动的成语,以粉身碎骨来形容生命的牺牲和身体的毁灭,表达了为理想或使命而不顾生命的决心和勇敢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或完成使命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身体满目疮痍或生命消失,也在所不惜。这展现出一种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

“粉身碎骨”不仅仅代表一种生命牺牲的形象,更代表一种为理想献出生命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理想、视死如归的传统美德。理解这个成语,需要对这种文化内涵与传统精神有所理解,把握其深层的寓意与意蕴。

粉身碎骨造句

1、为了保卫家园,士兵们英勇地粉身碎骨。

2、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粉身碎骨,殊死不辞。

3、在科学实验中,有些科学家为了完成重现而粉身碎骨。

4、为了完成重要任务,特工们总是视死如归,粉身碎骨。

5、无畏的记者为了揭露真相,敢于粉身碎骨。

6、面对严酷的考验,真正的勇者永远都有粉身碎骨的觉悟。

7、为了保卫信仰,殉道者们的精神永远令人敬仰,他们能粉身碎骨。

8、在自然灾害面前,为了营救他人,许多人表现出无比的勇气与决心,粉身碎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是成语吗

身体粉碎而死。 比喻 为了 某种 目的或 遭到 什么 危险 而丧失 生命 。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 厚德 。”唐·蒋防《霍小玉传》:“ 平生 志愿 ,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成语例句: 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 结果 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粉身碎骨 。

注音: ㄈㄣˇ ㄕㄣ ㄙㄨㄟˋ ㄍㄨˇ

粉身碎骨的近义词: 肝脑涂地 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与项羽战 荥阳,争 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 身首异处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北齐书·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宋 陆游 《条对状 杀身成仁 意思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粉身碎骨的反义词: 完好无损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mash body into powder and breakthe bones into pieces

俄语翻译: разбиться вдрéбезги

日语翻译: 艖命(しんめい)を惜(お)しまない,生命(せいめい)を犠牲(ぎせい)にすること

其他翻译: <法>être brisé en morceaux <mourir de mort violente>

成语谜语: 鸡蛋碰石头

读音注意: 骨,不能读作“ɡú”。

写法注意: 粉,不能写作“分”。

歇后语: 螳螂挡车

粉身碎骨的作者、诗题

粉身碎骨

fěn shēn suì gǔ

[释义]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语出] 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正音] 骨;不能读作“ɡú”。

[辨形] 粉;不能写作“分”。

[近义] 肝脑涂地 身首异处 马革裹尸 赴汤蹈火

[用法] 多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石灰吟》于谦

一、“粉身碎骨”出自——明.于谦的《石灰吟》。

二、附原文如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三、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四、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粉身碎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原文: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注音一式 ㄈㄣˇ ㄕㄣ ㄙㄨㄟˋ ㄍㄨˇ 汉语拼音 fěn shēn suì gǔ 出处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释义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例句 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杨朔《东风第一枝》) 相似词 杀身成仁,肝脑涂地,碎首裂身 相反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