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笔直书的意思是

2.秉笔直书的成语故事

3.秉笔直书 主要内容

4.秉笔直书的解释

秉笔直书阅读理解答案_秉笔直书

孔子编撰《春秋》的原则可以归纳为秉笔直书、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1、秉笔直书:孔子明确表示他撰写《春秋》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记录历史,准确地反映事实真相。他坚持按照历史事实进行编写,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篡改。这种秉笔直书的原则,体现了孔子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

2、微言大义:在保持史实准确的前提下,孔子在《春秋》中通过微妙的文字表达,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史实来展示宏大的意义,从而让读者能够从中领略到历史的智慧和人文的精神。

3、春秋笔法:孔子在《春秋》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这种方法通过文字的精心组织来表达褒贬之情,通过不同的措辞和修辞来揭示的深层含义。这种笔法不仅使《春秋》具有了文学色彩,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

孔子编撰的《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1、历史价值的传承:《春秋》作为一部真实记录历史的史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春秋时期的具体史料和,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春秋》的秉笔直书原则也影响了后世史书的编写,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2、文化价值的丰富:《春秋》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包括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等。其中,人文精神表现在对人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等方面;道德观念则强调忠诚、孝道、诚信等传统美德;政治思想则主张仁政、德治和礼制等。这些文化价值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价值的引导:《春秋》通过对历史的描述和评价,传递出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它强调了公正、公平、正义等社会价值观,呼吁人们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这种社会价值的引导对后世的社会发展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秉笔直书的意思是

1、秉笔直书的直书是:史实记录。

2、秉笔直书的意思是记录事情根据事实不避讳。形容客观公正对待历史。

3、秉笔直书的出处来源于清代曾朴的《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中“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秉笔直书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庄公昏庸无能被相国崔杼了。后来崔杼掌握大权,史官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如实记录使崔杼大怒并杀了史官,然而杀了一个还有第二个,当崔杼问到难道不怕被杀头时,史官回答如实记录是他们的职责。

秉笔直书的成语故事

秉笔直书的意思是:秉:执,握。直:正,不曲。直书: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记述、书写。拿起笔来径直写出。原指史官书写历史只根据史实的真相来写。现泛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能真实地反映情况。

秉笔直书(拼音:bǐng bǐ zhí sh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秉笔直书(秉:持,握住)指拿起笔不加隐讳地径直写出,多用于形容书写史实不隐晦。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夏五月,崔杼杀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秉笔直书”。

成语故事: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在位时,齐庄公贪恋大夫崔杼之妻棠姜的美色,偷偷地与其私通,后来崔杼发觉了,就一直心怀怨恨。公元前548年,崔杼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

秉笔直书 主要内容

秉笔直书

bǐng

zhí

shū

[释义]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语出]

清·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客观对待历史

[例句]

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秉笔直书的解释

秉笔直书,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

春秋时,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的二弟会慑于他的*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二弟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二弟。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的三弟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但最终怕惹起众怒,不可收拾,只好强压怒火放了太史的三弟。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给后人的鼓舞和启发是很大的,它永远鼓励着人们实事求是,勇敢的去探索、追求、坚持真理。

秉笔直书的解释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词语分解

秉笔的解释 执笔详细解释执笔。《 国语 ·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宋 宋敏求 直书的解释 据实书写。 晋 杜预 《春秋经传 集解 序》:“尽而不污,直书其事。”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所以效 马迁 史体,叙事直书,约 李斯 碑文,勒铭称制。” 冯 自由 《 辛亥 革命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