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给出这篇古文的译文

2.《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3.《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什么?

4.《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2)

5.成语( )人不()

6.孥的意思?

7.《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2)

罪人不孥的含义_罪人不孥

罪开头的四字成语如下:

罪魁祸首、罪孽深重、罪加一等、罪不容诛、罪有应得、罪该万死、罪责难逃、罪大恶极、罪恶昭彰、罪恶滔天、罪不及孥、罪盈恶满、罪以功除、罪不可逭、罪在不赦、罪合万死、罪人不孥、罪疑从轻、罪恶如山、罪己责躬、罪恶贯盈、罪不当罚等

词语释义

1、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2、罪孽深重[zuì niè shēn zhòng]: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3、罪大恶极[zuì dà è jí]:罪恶严重到极点。

4、罪有应得[zuì yǒu yīng dé]: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5、罪该万死[zuì gāi wàn sǐ]:尤死:处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

6、罪恶滔天[zuì è tāo tiān]:形容罪恶极大。

7、罪恶深重[zuì è shēn zhòng]: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8、罪加一等[zuì jiā yī děng]: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9、罪责难逃[zuì zé nán táo]: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10、罪恶昭彰[zuì è zhāo zhāng]: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昭彰:明显。

11、罪不容赦[zuì bù róng shè]:罪恶极大,不可能被放走。

12、罪人不孥[zuì rén bù nú]: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13、罪业深重[zuì yè shēn zhòng]: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14、罪不可逭[zuì bù kě huàn]:罪责不可逃避。

15、罪不及孥[zuì bù jí nú]: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16、罪盈恶满[zuì yíng è mǎn]:形容罪大恶极。

17、罪以功除[zuì yǐ gōng chú]: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18、罪己责躬[zuì jǐ zé gōng]: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请给出这篇古文的译文

妻孥的成语有:卖妻鬻子,罪人不孥,孀妻弱子。

妻孥的成语有:齐人骄妻,患难夫妻,悦妻如初。2:词性是、名词。3:结构是、妻(上下结构)孥(上下结构)。4:注音是、ㄑ一ㄋㄨ_。5:拼音是、qīnú。

妻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妻孥qīnú。(1)妻子和儿女。

二、引证解释

⒈见“妻帑”。

三、国语词典

妻子与儿女。汉.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妻孥手自烹庖,太守躬亲陈设,百样整齐,只等副大使来。」也作「妻帑」。

四、网络解释

妻孥妻孥,是汉语词汇,拼音:qīnú解释为妻子和子女的统称。

关于妻孥的诗词

《四月二十一日同妻孥泛舟登吕氏济川亭》《九月九·不是妻孥须入山》《己酉二月二日车驾渡扬子江四日匆遽离镇江余与妻孥徒步趼足饥走至吕城道中口占》

关于妻孥的诗句

妻孥挽我奉真祠妻孥不悦甥侄闷说与妻孥须办取

关于妻孥的词语

罪人不孥齐人骄妻夫妻店罪不及孥杀妻求将妻离子散结发夫妻夫尊妻贵夫贵妻荣卖妻鬻子

关于妻孥的造句

1、籍没法是元代刑法中的一种附加刑,是指没收犯者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甚至包括犯者的妻孥和奴婢以充公。

2、伯帖木儿将百骑追至一大河,虏其妻孥,追奔逐北。

3、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4、大丈夫做事斩截果断,妻孥财禄皆身外之物,尽无可虑。

5、而操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妻孥的详细信息

《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①,毁诸?已乎?” 齐宣王问道:“人家都建议我毁掉明堂,毁掉它呢,还是不毁呢?”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孟子答道:“明堂是(施行仁政的)王者的殿堂。大王如果打算施行仁政,就不要毁掉它了。”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宣王说:“仁政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②,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③ 孟子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地,农民只抽九分之一的税;做官的世代享受俸禄,关卡和市场(对商人)只稽查不征税;湖泊池沼不设禁令,(任人;)惩办罪人不牵连妻儿。年老无妻叫鳏,年老无夫叫寡,年老无子叫独,年幼无父叫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困难而又无所依靠的人。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必定先照顾这四种人。《诗经》上说:‘富人的生活是称心啦,要怜悯这些孤独无依的人!’”王曰:“善哉言乎!” 宣王说:“说得好啊!”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孟子说:“大王如果觉得好,那么为什么不照着去做呢?”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爱财。”对曰:“昔者公刘好货④,《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⑤,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⑥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说:“从前公刘爱钱财,《诗经》上说:‘粮食积聚满囤仓,筹足干粮装橐囊。团结安定声威扬。箭上弦弓开张,干戈斧钺都带上,于是启程奔前方。’这就是说,留守故土的人粮食满囤仓,迁徙新地的人带足干粮,然后才启程远行。大王如果爱财,能和百姓共同享用,那么实行仁政有什么困难的呢?”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⑦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说:“从前太王也好色,宠爱他的妃子。《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清晨骑马奔驰,沿着西边水滨,到了岐山脚下,带着宠妃姜氏女,来勘察可建宫室的地方。’在那时候,内无找不到丈夫的女子,外无打光棍的单身汉。大王如果好色,(同时)也让百姓都有配偶,那么,实行仁政会有什么困难呢?”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什么?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的,并不是说有乔木的意思,有时期我的意思。你没有亲我了。过去所进,今天不知道它灭亡的原因。”

王说:“我是怎么认识他的无能而放弃的?”他说:“国君任用贤人,如不能人,要使卑一尊,疏过悲伤,能不谨慎吗?左右的人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还可以;全国的人都说他好,然后考察了,出有什么,然后用的。左右的人都说不可能,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可能,然后考察了,出现不可呢,然后去的。

左右的人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然后考察了,见可杀了,然后杀了他。所以说国人杀了。像这样,然后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

齐宣王问:“汤放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几个?孟子回答”:“以前有过这样的。”他说:“我杀了自己的国君可以吗?”他说:“贼仁德的人叫做贼,贼义的人叫残,残暴的人,是的一个人。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没有听说杀你呢。”

齐人伐燕,胜利的。宣王问:“有人告诉我不要用,有人说我取的。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天而举办的。人的力量是做不到,不可取,天必有祸殃。

取的,怎么样?孟子回答”:“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就拿的。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用。古人有这样做的,文王就是这样。以万乘之国攻打万乘之国,一箪食壶水,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吗?避开水火一样。”

齐国人准备攻取燕,诸侯救援的。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攻打我的,如何对待他?孟子回答”:“我听说以七十里统治天下的人,汤是一样的。没有听说过用千里害怕别人的东西。书上说:‘商汤征伐,从葛开始。’天下信的,向东征伐,西夷怨恨,向南征讨,北狄怨恨。

说:‘为什么后来我?’人们看上去好像大旱之望云霓啊。使市场的不停,耕地的人不改变,杀了他的国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如果及时雨降下,老百姓非常高兴。书上说:“后来他苏。现在燕国虐待它的人民”,王去征伐它,人们认为将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箪食壶浆前来迎接王师。如果杀了他的父亲和兄弟,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把他的武器装备,怎么行呢。

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的,现在又加倍地而不施行仁政,这是动天下的军队啊。国王立即下令,相反的旄倪,只有他的重任,在燕国民众,设置你就离开了,这样做还来得及啊。”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四书 ”之一。

扩展资料:

《孟子 粱惠王下》赏析:

一是外交策略;二是匹夫之勇与大勇的问题。

此前孟子的谈论,主要是内政问题,而这一次齐宣王开口便问:“交邻国有道乎?”直端端地把问题引向了外交。孟子于是作出了他的外交策略阐述。

归结起来,就是大国要仁,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国搞好外交关系。做到了这两方面,那么,就会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的世界和平格局。

而做到这两方面的心理基础,便是大国以天命为乐,顺应“天地生万物”的好生之德,不欺负弱小,替天行道;小国敬畏天命,服从天命,不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

这里的天命不一定作神秘化的理解,而就是历史、地理条件和时代形成的国际大趋势。

孟子在这里所阐述的外交策略并不深奥,其中大国、小国的做法,在后世乃至于今天也仍然是有参考意义的。

百度百科-梁惠王下

《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2)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古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斋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主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知

曰:“王之好乐甚,则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古

曰:“可得闻与?”斋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主

曰:“不若与人。”知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古

曰:“不若与众。”斋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主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知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古

曰:“若是其大乎?”斋

曰:“民犹以为小也。”主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知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主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知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知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古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主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古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古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知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斋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々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斋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主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知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古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古

王曰:“善哉言乎!”斋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主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知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场,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主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知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主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古

王曰:“弃之。”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主

王曰:“已之。”知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古

王顾左右而言他。斋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知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古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主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知

曰:“臣弑其君,可乎?”古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主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知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斋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古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斋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知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知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古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主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知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主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知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古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斋

“君请择于斯二者。”主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古

公曰:“将见孟子。”斋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知

公曰:“诺。”古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斋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主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知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古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斋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知

成语( )人不()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乐,音洛,下同。雪宫,离宫名。言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下不安分,上不恤民,皆非理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乐民之乐而民乐其乐,则乐以天下矣;忧民之忧而民忧其忧,则忧以天下矣。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朝,音潮。放,上声。晏子,齐臣,名婴。转附、朝?,皆山名也。遵,循也。放,至也。琅邪,齐东南境上邑名。观,游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狩,舒救反。省,悉井反。述,陈也。省,视也。敛,收获也。给,亦足也。夏谚,夏时之俗语也。豫,乐也。巡所守,巡行诸侯所守之土也。述所职,陈其所受之职也。皆无有无事而空行者,而又春秋循行郊野,察民之所不足而补助之。故夏谚以为王者一游一豫,皆有恩惠以及民,而诸侯皆取法焉,不敢无事慢游以病其民也。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睊,古县反。今,谓晏子时也。师,众也。二千五百人为师。春秋传曰:?君行师从。?粮,谓糗糒之属。睊睊,侧目貌。胥,相也。谗,谤也。慝,怨恶也,言民不胜其劳而起谤怨也。方,逆也。命,王命也。若流,如水之流,无穷极也。流连荒亡,解见下文。诸侯,谓附庸之国,县邑之长。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厌,平声。此释上文之义也。从流下,谓放舟随水而下。从流上,谓挽舟逆水而上。从兽,田猎也。荒,废也。乐酒,以饮酒为乐也。亡,犹失也,言废时失事也。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行,去声。惟君所行也。?言先王之法,今时之弊,二者惟在君所行耳。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说,音悦。为,去声。乐,如字。征,陟里反。招,与韶同。畜,敕六反。戒,告命也。出舍,自责以省民也。兴发,发仓廪也。大师,乐官也。君臣,己与晏子也。乐有五声,三曰角为民,四曰征为事。招,舜乐也。其诗,征招角招之诗也。尤,过也。言晏子能畜止其君之欲,宜为君之所尤,然其心则何过哉?孟子释之,以为臣能畜止其君之欲,乃是爱其君者也。尹氏曰:?君之与民,贵贱虽不同,然其心未始有异也。孟子之言,可谓深切矣。齐王不能推而用之,惜哉!?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赵氏曰:?明堂,太山明堂。周天子东巡守朝诸侯之处,汉时遗址尚在。人欲毁之者,盖以天子不复巡守,诸侯又不当居之也。王问当毁之乎?且止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夫,音扶。明堂,王者所居,以出政令之所也。能行王政,则亦可以王矣。何必毁哉?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与,平声。孥,音奴。鳏,姑顽反。哿,工〔一〕可反。茕,音琼。岐,周之旧国也。九一者,井田之制也。方一里为一井,其田九百亩。中画井字,界为九区。一区之中,为田百亩。中百亩为公田,外八百亩为私田。八家各受私田百亩,而同养公田,是九分而税其一也。世禄者,先王之世,仕者之子孙皆教之,教之而成材则官之。如不足用,亦使之不失其禄。盖其先世尝有功德于民,故报之如此,忠厚之至也。关,谓道路之关。市,谓都邑之市。讥,察也。征,税也。关市之吏,察异服异言之人,而不征商贾之税也。泽,谓潴水。梁,谓鱼梁。与民同利,不设禁也。孥,妻子也。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先王养民之政:导其妻子,使之养其老而恤其幼。不幸而有鳏寡孤独之人,无父母妻子之养,则尤宜怜恤,故必以为先也。诗小雅正月之篇。哿,可也。茕,困悴貌。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二〕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糇,音侯。橐,音托。戢,诗作辑,音集。王自以为好货,故取民无制,而不能行此王政。公刘,后稷之曾孙也。诗大雅公刘之篇。积,露积也。糇,干粮也。无底曰橐,有底曰囊。皆所以盛糇粮也。戢,安集也。言思安集其民人,以光大其国家也。戚,斧也。扬,钺也。爰,于也。启行,言往迁于豳也。何有,言不难也。孟子言公刘之民富足如此,是公刘好货,而能推己之心以及民也。今王好货,亦能如此,则其于王天下也,何难之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大,音泰。王又言此者,好色则心志蛊惑,用度奢侈,而不能行王政也。大王,公刘九世孙。诗大雅绵之篇也。古公,大王之本号,后乃追尊为大王也。亶甫,大王名也。来朝走马,避狄人之难也。率,循也。浒,水涯也。岐下,岐山之下也。姜女,大王之妃也。胥,相也。宇,居也。旷,空也。无怨旷者,是大王好色,而能推己之心以?民也。杨氏曰:?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若使为人臣者,论事每如此,岂不能尧舜其君乎?愚谓此篇自首章至此,大意皆同。盖钟鼓、苑囿、游观之乐,与夫好勇、好货、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无者。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二者之间,不能以发,而其是非得失之归,相去远矣。故孟子因时君之问,而剖析于几微之际,皆所以遏人欲而存天理。其法似疏而实密,其事似易而实难。学者以身体之,则有以识其非曲学阿世之言,而知所以克己复礼之端矣。〔一〕?工?原作?二?,据清仿宋大字本改。〔二〕?粮?,清仿宋大字本作?囊?。

孥的意思?

成语( )人不() :

诲人不倦、

害人不浅、

诲人不惓、

罪人不帑、

明人不做暗事、

损人不利己、

不眨眼、

饱人不知饿人饥、

罪人不孥、

不见血、

求人不如求己、

不露相、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遇人不淑

《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2)

孥 ?nú

基本字义:1、儿女。?

2、妻子和儿女。

出处:宾须无曰:“瑕之妻孥见在大陵,可囚于栎城为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组词孥稚(指儿童) 罪不及孥 ? 罪人不孥

扩展资料:

详细解释

1. 子女,亦指妻子和儿女:妻孥、孥戮(诛及妻子、儿女)、孥稚(指儿童)。

同本义

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宋·秦观《赠张潜道》

妻子与儿女的统称

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清·吴敏树《说钓》

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

2.通“奴”。以为奴婢。

〈古〉通"奴"奴婢,奴仆。

予则孥戮汝。--《书·甘誓》

3.妻子和儿子:以其孥适西山(适:到、去)。

4.儿子:妻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孥

少时,众将将武庚推至殿前,武庚跪下。众诸侯齐曰:?殷受不道,罪盈满贯,人神共怒,今日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子牙曰:?众诸侯之言甚是。?武王急止之曰:?不可!纣王肆行不道,皆是群小、妖妇惑乱其心,与武庚何干?且纣王炮烙大臣,虽贤如比干、微子,皆不能匡救其君,又河况武庚一幼稚之子哉?今纣王已灭,与子何雠?且?罪人不孥?,原是上天好生之德,孤愿与众位大王共体之,切不可枉行杀戮也。俟新君嗣位,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正所以报商之先王也。?东伯侯姜文焕出而言曰:?元帅在上:今大事俱定,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况且天不可以无日,国不可以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今武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宜正天位,以安天下民心。况我等众诸侯入关,襄武王以伐无道,正为今日之大事也。望元帅一力担当,不可迟滞,有辜众人之心。?

众诸侯齐曰:?姜君侯讲得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子牙尚未及对,武王惶惧逊谢曰:?孤位轻德薄,名誉未着,惟日兢兢,求为寡过以嗣先王之业而未遑,安敢妄觊大位哉!况天位惟艰,惟仁德者居之,乞众位贤侯共择一有德者以嗣大位,毋令有忝厥职,遗天下羞。孤与相父早归故土,以守臣节而已。?傍有东伯侯厉声大言曰:?大王此言差矣!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大王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黎民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大王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大王又何必固辞?望大王俯从众议,毋令众人失望耳。?武王曰:?发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东伯侯姜文焕曰:?昔帝尧以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肖,帝求人而逊位,群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肖,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命,故相继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以至德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大王以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大王而谁?大王又何必固逊哉!?武王曰:?孤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姜文焕曰:?大王不事干戈,以仁义教率天下,化行俗美,三分天下有其二;故凤鸣于岐山,万民而乐业。天人相应,理不可诬。大王之政德,与二君何多让哉!?武王曰:?姜君侯素有才德,当为天下之主。?

忽听得两傍众诸候一齐上前,大呼曰:?天下归心,已非一日,大王为何苦苦固辞?大拂众人之心矣!况吾等会盟此地,岂是一朝一夕之力,无非欲立大王,再见太平之日耳。今大王舍此不居,则天下诸侯瓦解,自此生乱,是使天下终无太平之日矣。?子牙上前急止之曰:?列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之说。?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在九间殿,见武王固逊,俱纷然争辨不一,子牙乃上之,对武王曰:?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不悦服,大王礼当正位,号令天下。况当日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此上天垂应之兆,岂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悦而归周,正是天下响应,时不可失。大王今日固辞,恐诸侯心冷,各散归国,涣无所统,各据其地,日生祸乱,甚非大王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愿大王详察!?武王曰:?众人固是美爱,然孤之德薄,不足以胜此任,恐遗先王之羞耳。?东伯侯姜文焕曰:?大王不必辞逊,元帅自有主见。?乃对子牙曰:?请元帅速行,不得迟滞,恐人心解散。?子牙急忙传令:?命画图样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后有大贤,大王再让位未迟。?众诸侯已知子牙之意,随声应诺。傍有周公旦自去造台。后人有诗诵之,诗曰: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沴气已随余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