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众心成城比较短的翻译

2.众心成城文言文翻译

3.众志成城,下一句是什么不倒

4.众志成城什么意思

众心成城_众心成城力断金,信守不渝得人心

铄:熔化。 形容 舆论力量大,连 金属 都能熔化。 比喻 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 众口铄金 。”

成语例句: 群言淆乱,异说争鸣; 众口铄金 ,积非成是。

众口铄金的近义词: 积毁销骨 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人言可畏 言: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大年顷以轻去上左右,人言可畏,赖上始终保全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英语翻译: public clamour can confound right and wrong

文言文众心成城比较短的翻译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示例《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众心成城,俗说曰:众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同心共饮,雒阳酒可尽也。”

造句段祺瑞既得员同情,便以为众心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众心成城文言文翻译

释义谓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示例《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众心成城,俗说曰:众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同心共饮,雒阳酒可尽也。”

众志成城,下一句是什么不倒

1. 众心成城文言文翻译

景王不听劝谏,终于铸造了大钟。

景王二十四年,大钟铸成,乐工报告说乐音和谐。景王告诉伶州鸩说:“钟声不还是和谐了吗。”

伶州鸠答道:“陛下不明瞭其中的缘故。”景王说:“为什么呢?”伶州鸠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

现在化费了财物而民众疲惫,无不怨恨,臣不认为这是和谐。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

所以,谚语说:‘大家的志向可以成为城池,大家的说法可以把金子溶化’。三年里面耗费钱财的事情做了两件,恐怕至少有一件是要失败的。”

景王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二十五年,景王去世,大钟所奏的音声不和谐。

2. 众心成城文言文翻译

景王不听劝谏,终于铸造了大钟。

景王二十四年,大钟铸成,乐工报告说乐音和谐。景王告诉伶州鸩说:“钟声不还是和谐了吗。”

伶州鸠答道:“陛下不明瞭其中的缘故。”景王说:“为什么呢?”伶州鸠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

现在化费了财物而民众疲惫,无不怨恨,臣不认为这是和谐。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

所以,谚语说:‘大家的志向可以成为城池,大家的说法可以把金子溶化’。三年里面耗费钱财的事情做了两件,恐怕至少有一件是要失败的。”

景王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二十五年,景王去世,大钟所奏的音声不和谐。

3. 文言文 众心成城 的翻译

〔译文〕 -二十三年,周景王为了铸造无射乐钟而打算先造个大的林钟乐钟。

单穆公说:“不行啊。铸造大钱已经夺去了民众的资财,又要铸大钟来加重民众的负担。

如果民众的积蓄都被夺走,又加重他们的负担,他们怎么活下去?钟不过是用来奏乐的,如果无射按大林钟这样的大钟来造,耳朵无法听到它的声音。钟声是让耳朵听的,耳朵听不见,就不算钟声了。

犹如眼睛看不清楚的东西,不能硬让眼睛去看。眼睛所能观察的范围,不过几尺之间;其所能分辨的颜色,也不过一两丈的距离。

耳朵所能听到的和声在清音与浊音之间;其所能分辨的清、浊之音,不超过个人的能力所及。所以先王铸造乐钟,大小不超过乐音的标准,重量不超过一百二十斤。

音律、长度、容量、重量都因此确定,锱铢分寸、斤两丈尺的单位都由此产生。所以,圣人对此十分慎重。

现在陛下所铸造的钟,耳朵无法听到声音,大小不符合规制,钟声中听不出和声,规格上不能成为标准,既无益于乐又浪费民众财产,那有什么用呢?--- -“乐音不过是让耳朵能听见,美物不过是让眼睛能看到。如果乐音听起来震耳欲聋,美物看起来眼花缭乱,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呢。

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枢纽,所以必须听和谐之音而看正当之物。所听和谐才能耳聪,所看正当才能目明。

耳聪才能言语动听,目明才能德行磊落。言语动听而德行磊落,才能思虑纯正。

用这些来对待民众,民众才心悦诚服地感恩戴德,就能归附于君王。君王有民众的拥护来建功立业,因而能事无不成、求无不得,于是才能讲求音乐。

耳听和谐之音而口说动听之言,以此来制订法令颁布于民众,并用度、量来规范,民众就会忘我劳作,不怠惰地服从,不走样地完成事务,这是音乐所起的最大作用。口尝味道而耳听声音,声音和味道产生精气。

精气在口为言语,在眼为视觉。言语用来申明号令,视觉用来观时导行。

用号令来修明政事,用行动来增殖财富。政治清明而财富增加,这是音乐所起的最大作用。

如果视听不和谐,出现耳鸣眼花,味入于口就不会精美,味不精美则精气涣散,精气涣散则无法和谐。于是就会有狂乱背理的言论,有胡涂混乱的看法,有错乱不定的号令,有谬误邪恶的准则,发布的政令失掉信用,刑法政事混乱不堪,行动违背季节,百姓失去依据而不知该如何出力,各自都有离散之心。

君王失去了民众,要做的完不成,要求的得不到,那还怎么能愉悦快乐呢?陛下在三年之中就做了二件使民众离心的事,国家可就危险了。”--- -景王不听劝阻,去问乐官伶州鸠。

伶州鸠答道:“臣的职责无法知道这些。臣听说,琴瑟宜于演奏宫调,乐钟宜于演奏羽调,磬石宜于演奏角调,笙箫是取其音声悠扬,乐音低弘不逾越宫声,尖细的不超过羽声。

宫声,是乐音的主音,由它依次到羽声。圣人保有音乐而珍惜生财,资财用来置备器用,音乐用来增殖财富,所以质重的乐器演奏尖细的音声,质轻的乐器演奏低弘的音声。

因而乐钟宜于演奏羽调,磬石宜于演奏角调,埙缶琴瑟宜于演奏宫调,笙箫取其音声悠扬,鼓柷则音声不变。--- -“施政就像奏乐,奏乐要求和谐,和谐要求均平。

五音用来和谐乐调,十二律用来均平音声。钟磬奏出乐音,琴瑟笙箫衍成曲调,诗句用以表达,歌声用以咏唱,笙竽发出和声,埙缶加以装饰,鼓柷规范节拍。

各种乐器都能发挥作用称为乐极,所发出的声响汇集在一起称为乐音,乐音和谐相应称为和,高低音声不相干扰称为平。就像这样,用金属铸成钟,把石磨成磬,组合丝木为琴瑟,穿凿匏竹为笙箫,用鼓声调节而演奏起来,以与八方之风相应。

于是阴气不郁积,阳气不散乱,阴阳有次序,风雨按时降,福祉频临,民众多利,品物齐备而乐音和谐,上下逸乐,这就叫乐正。现在尖细的音声越过了主音而干扰了乐律,耗费过度而损害了财用,乐律受到干扰而财用感到缺乏就有害于音乐。

无射尖细的音声为大林钟低弘的音声所抑制凌掩,不能动听入耳,就不是和谐。听起来低沉迂远,就不是均平。

既干扰乐律使财用缺乏,其音声又不和谐均平,就不是乐官所能管辖的了。--- -“有和谐均平的音声,便有繁衍增殖的财物。

于是表达它的诗句符合道德,咏唱它的歌声符合音律,道德和音律都没有差池,用来沟通神人,神灵因此而安宁,百姓因此而顺从。如果耗费财物、疲惫民众来放纵个人的*欲之心,入耳之音既不和谐,所奏之乐又不合法度,不仅无益于教化,而且离散民众、激怒神灵,这就不是臣所得知的事了。”

--- -景王不听劝谏,终于铸造了大钟。景王二十四年,大钟铸成,乐工报告说乐音和谐。

景王告诉伶州鸩说:“钟声不还是和谐了吗。”伶州鸠答道:“陛下不明了其中的缘故。”

景王说:“为什么呢?”伶州鸠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现在化费了财物而民众疲惫,无不怨恨,臣不认为这是和谐。

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三年里面耗费钱财的事情做了两件,恐怕至少有一件是要失败的。”景王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二十五年,景王去世,大钟所奏的音声不和谐。

---。

4. 文言文 众心成城 的翻译

〔译文〕 -二十三年,周景王为了铸造无射乐钟而打算先造个大的林钟乐钟。

单穆公说:“不行啊。铸造大钱已经夺去了民众的资财,又要铸大钟来加重民众的负担。

如果民众的积蓄都被夺走,又加重他们的负担,他们怎么活下去?钟不过是用来奏乐的,如果无射按大林钟这样的大钟来造,耳朵无法听到它的声音。钟声是让耳朵听的,耳朵听不见,就不算钟声了。

犹如眼睛看不清楚的东西,不能硬让眼睛去看。眼睛所能观察的范围,不过几尺之间;其所能分辨的颜色,也不过一两丈的距离。

耳朵所能听到的和声在清音与浊音之间;其所能分辨的清、浊之音,不超过个人的能力所及。所以先王铸造乐钟,大小不超过乐音的标准,重量不超过一百二十斤。

音律、长度、容量、重量都因此确定,锱铢分寸、斤两丈尺的单位都由此产生。所以,圣人对此十分慎重。

现在陛下所铸造的钟,耳朵无法听到声音,大小不符合规制,钟声中听不出和声,规格上不能成为标准,既无益于乐又浪费民众财产,那有什么用呢?--- -“乐音不过是让耳朵能听见,美物不过是让眼睛能看到。如果乐音听起来震耳欲聋,美物看起来眼花缭乱,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呢。

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枢纽,所以必须听和谐之音而看正当之物。所听和谐才能耳聪,所看正当才能目明。

耳聪才能言语动听,目明才能德行磊落。言语动听而德行磊落,才能思虑纯正。

用这些来对待民众,民众才心悦诚服地感恩戴德,就能归附于君王。君王有民众的拥护来建功立业,因而能事无不成、求无不得,于是才能讲求音乐。

耳听和谐之音而口说动听之言,以此来制订法令颁布于民众,并用度、量来规范,民众就会忘我劳作,不怠惰地服从,不走样地完成事务,这是音乐所起的最大作用。口尝味道而耳听声音,声音和味道产生精气。

精气在口为言语,在眼为视觉。言语用来申明号令,视觉用来观时导行。

用号令来修明政事,用行动来增殖财富。政治清明而财富增加,这是音乐所起的最大作用。

如果视听不和谐,出现耳鸣眼花,味入于口就不会精美,味不精美则精气涣散,精气涣散则无法和谐。于是就会有狂乱背理的言论,有胡涂混乱的看法,有错乱不定的号令,有谬误邪恶的准则,发布的政令失掉信用,刑法政事混乱不堪,行动违背季节,百姓失去依据而不知该如何出力,各自都有离散之心。

君王失去了民众,要做的完不成,要求的得不到,那还怎么能愉悦快乐呢?陛下在三年之中就做了二件使民众离心的事,国家可就危险了。”--- -景王不听劝阻,去问乐官伶州鸠。

伶州鸠答道:“臣的职责无法知道这些。臣听说,琴瑟宜于演奏宫调,乐钟宜于演奏羽调,磬石宜于演奏角调,笙箫是取其音声悠扬,乐音低弘不逾越宫声,尖细的不超过羽声。

宫声,是乐音的主音,由它依次到羽声。圣人保有音乐而珍惜生财,资财用来置备器用,音乐用来增殖财富,所以质重的乐器演奏尖细的音声,质轻的乐器演奏低弘的音声。

因而乐钟宜于演奏羽调,磬石宜于演奏角调,埙缶琴瑟宜于演奏宫调,笙箫取其音声悠扬,鼓柷则音声不变。--- -“施政就像奏乐,奏乐要求和谐,和谐要求均平。

五音用来和谐乐调,十二律用来均平音声。钟磬奏出乐音,琴瑟笙箫衍成曲调,诗句用以表达,歌声用以咏唱,笙竽发出和声,埙缶加以装饰,鼓柷规范节拍。

各种乐器都能发挥作用称为乐极,所发出的声响汇集在一起称为乐音,乐音和谐相应称为和,高低音声不相干扰称为平。就像这样,用金属铸成钟,把石磨成磬,组合丝木为琴瑟,穿凿匏竹为笙箫,用鼓声调节而演奏起来,以与八方之风相应。

于是阴气不郁积,阳气不散乱,阴阳有次序,风雨按时降,福祉频临,民众多利,品物齐备而乐音和谐,上下逸乐,这就叫乐正。现在尖细的音声越过了主音而干扰了乐律,耗费过度而损害了财用,乐律受到干扰而财用感到缺乏就有害于音乐。

无射尖细的音声为大林钟低弘的音声所抑制凌掩,不能动听入耳,就不是和谐。听起来低沉迂远,就不是均平。

既干扰乐律使财用缺乏,其音声又不和谐均平,就不是乐官所能管辖的了。--- -“有和谐均平的音声,便有繁衍增殖的财物。

于是表达它的诗句符合道德,咏唱它的歌声符合音律,道德和音律都没有差池,用来沟通神人,神灵因此而安宁,百姓因此而顺从。如果耗费财物、疲惫民众来放纵个人的*欲之心,入耳之音既不和谐,所奏之乐又不合法度,不仅无益于教化,而且离散民众、激怒神灵,这就不是臣所得知的事了。”

--- -景王不听劝谏,终于铸造了大钟。景王二十四年,大钟铸成,乐工报告说乐音和谐。

景王告诉伶州鸩说:“钟声不还是和谐了吗。”伶州鸠答道:“陛下不明了其中的缘故。”

景王说:“为什么呢?”伶州鸠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现在化费了财物而民众疲惫,无不怨恨,臣不认为这是和谐。

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三年里面耗费钱财的事情做了两件,恐怕至少有一件是要失败的。”景王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二十五年,景王去世,大钟所奏的音声不和谐。

---。

众志成城什么意思

众志成城,下一句是“众口铄金”。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景王准备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读yì),一组是大林。他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对此很担忧,极力加以劝阻。他认为铸大钱不利于流通,是对平民百姓的残酷掠夺;而铸大钟更是劳民伤财,所以这样做将会使百姓离心,国家危险,但景王听不进去。

司乐大夫伶州鸠也劝阻说,编钟的声律强调和谐,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没有和谐了。他引用民谚“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

但景王还是不听。三年间,既铸了大钱,也造了大钟。结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爆发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扩展资料:

众志成城的近义词:

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出自: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

万众一心:意思是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出自《后汉书·朱擕传》。

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百度百科-众志成城

百度百科-勠力同心

众志成城的释义:也说众心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志成城。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解释2: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段祺瑞既得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周景王命人铸造了大钱币,又想铸造两口大钟。单国国君单穆公劝谏他说:"不行啊,陛下才铸造了钱币,已经劳民伤财了,现在又要铸造大钟,肯定会加重人民的负担。

到时候百姓的积蓄都没有了,要怎么活下去呢?钟不过就是用来奏乐的,如果太大就奏不出乐音了。而且乐音是用来让人欣赏的,如果发出来的声音震耳欲聋,那还有什么意义?

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有限,所以先王在铸造乐钟时,都不会做得太大太重,钟的大小规格都十分慎重。现在陛下所做的钟太大了,已经超出了礼制,钟声也不是乐声。

铸造这样的大钟既没有意义又劳民伤财,为什么还要做呢?君王在位时,下达的政令要让百姓心服,这样王位才能坐得安稳。现在陛下要接连做两件让百姓离心的事,国家可就危险了。"

周景王不信单穆公的话,就去问乐官伶州鸠。伶州鸠说:"我不懂单穆公说的那些,我只知道乐音要和谐才会动听。

过高或过低的声音都不和谐,所以听来也不悦耳。想来陛下施政也应该像乐音一样,各方面都要和谐才好。至于大钟发出的声音是不是符合法度,会不会有益教化,那我就不知道了。"

周景王最终还是不顾单穆公的劝阻,决定铸造大钟。一年后,大钟铸好了,乐工报告周景王,说大钟发出的乐音非常和谐。周景王高兴极了,就对伶州鸠说:"你看,大钟的声音不是很和谐吗?"伶州鸠却说:"陛下不明白,这钟声算不上和谐。"

周景王忙问:"为什么这么说?"伶州鸠回答:"陛下铸造大钟,要是百姓都很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可现在陛下为了铸造大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老百姓全都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钟声也变得刺耳了。

俗话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而全天下人的责难,连金属都能被销熔。陛下做了这样的事,又怎么能称得上和谐呢?"周景王听了伶州鸠的话很不高兴,还斥责他说:"你真是老糊涂了!"可是大钟造好后没多久,周景王就去世了,周王朝也爆发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