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薪字的成语

2.用辩组词的成语?

3.薪字组成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四字成语食字开头的成语

5.世说新语两则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6.四字成语大全带薪的

食辨劳薪_食辨劳薪是什么生肖

很多的 啊

食子徇君 食鱼遇鲭 食为民天

食味方丈 食荼卧棘 豕食丐衣 食生不化

食少事繁 食马留肝 食饥息劳 食藿悬鹑

食古如鲠 食甘寝宁 食甘寝安 食方于前

食箪浆壶 食不终味 食不重肉 食不知味

食不暇饱 食不求甘 食不累味 食不兼味

食不兼肉 食不遑味 食不二味 食不糊口

食不充口 食不充饥 食不充肠 食必方丈

食案方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言而肥 食肉寝皮 食古不化 食少事烦

食毛践土 食宿相兼 食前方丈 食而不化

食不果腹 食指大动 食辨劳薪 食日万钱

食不下咽 食玉炊桂 食不甘味 食不重味

食亲财黑 食租衣税

带有薪字的成语

食少事繁、食租衣税、食生不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肉寝皮、

食而不化、食不终味、食为民天、食不念饱、食指大动、食言而肥、

食少事烦、食鱼遇鲭、食古不化、食宿相兼、食不充饥、食藿悬鹑、

食马留肝、食案方丈、食不暇饱、食不下咽、食子徇君、食不充肠、

食味方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必方丈、食不果腹、食不餬口、

食亲财黑、食不充口、食毛践土、食前方丈、食日万钱、食不重味、

食古如鲠、食骨在喉、食甘寝宁、食玉炊桂、食不兼肉、食不遑味、

食方于前、食不甘味、食不知味、食指众多、食肉之禄、食不二味、

食箪浆壶、食不求甘、食不兼味、食无求饱、食甘寝安、食不求饱、

食饥息劳、食辨劳薪

用辩组词的成语?

薪桂米珠: 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枉突徙薪: 比喻防患于未然。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绝薪止火:

覆酱烧薪: 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秤薪量水:

坐薪悬胆: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止沸益薪: 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以荷析薪: 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席薪枕块: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添油炽薪: 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然糠照薪: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曲突移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披裘负薪: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米珠薪桂: 珠:珍珠。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粒米束薪: 指粮柴少得可怜。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薪字组成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⑴ 辨字组成语四字词语

不辨菽麦、

不辨真伪、

明辨是非、

离经辨志、

烈火辨日、

曲学回多辨、答

屯毛不辨、

辨日炎凉、

学问思辨、

未辨菽麦、

审思明辨、

辨物居方、

真伪莫辨、

牂羝不辨、

离言辨白、

乱真不辨、

以盲辨色、

鉴貌辨色、

质疑辨惑、

莫辨楮叶、

言约理辨、

不辨龙蛇、

食辨劳薪、

薰莸无辨、

饮水辨源、

晰毛辨发、

辨伪去妄

⑵ 识组词有哪些成语

识组词:见多识广、不识大体、目不识丁、远见卓识、一般见识。

部首:讠

笔画:7

五行:金

繁体:识

五笔:YKWY

基本释义:

1、认得:~字。相~。

2、知识:常~。学~。

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远见卓~。

(2)用辩组词的成语扩展阅读:

说文解字:

词组详解:

一、见多识广

白话释义: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倒胜十倍。”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翻译:阅历深,经验多。比男子汉眼睛力倒强十倍。

二、不识大体

白话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后汉纪》:“臣愚浅,不识大体。”

朝代:晋

作者:袁宏

译文:微臣愚蠢,不懂得考虑大局。

三、目不识丁

白话释义: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出处:《容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

朝代:宋

作者:洪迈

译文:现在的人经常都用不识一丁字的说法。

四、远见卓识

白话释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出处:《玉堂丛话·调护》:“然远见卓识,朔不可及也。”

朝代:明

作者:焦靖

译文: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还无法到达他的程度。

五、一般见识

白话释义:同样的见识、修养。不跟知识、修养较差的人争执,叫做不跟他一般见识。

出处:《鲁斋郎》第一折:“若知是我,怎么敢骂,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朝代:元

作者:关汉卿

⑶ 作的组词和成语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婢作夫人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成双作对 配成一对。

从中作梗 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打躬作揖 拱、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报拳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恳求的样子。

大题小作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大有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得意之作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恶作剧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二一添作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⑷ 辫的组词有什么成语

揪辫子

翘辫子

抓小辫子

成语词目:揪辫子

成语拼音:jiū biàn zǐ

拼音代码:jbz

成语解释:抓辫子。比喻抓住对方的短处、缺点作为把柄。

⑸ 用习惯组词的成语和词语

成语:习惯自然、风俗习惯

词语:习惯势力(由于习惯形成一时不易改变而起内约束作用的力量);

道德习惯(容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⑹ 对的组词,用对组词,带对字的成语

带对的成语 :

遥遥相对、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门当户对、

对酒当歌、

针锋相对、

成双成对、

死无对证、

对答如流、

棋逢对手、

牛衣对泣、

洒扫应对、

对簿公堂、

新亭对泣、

相对无言、

文不对题、

楚囚对泣、

唱对台戏、

楚囚相对、

夜雨对床、

从容应对、

对床夜语、

望衡对宇、

三曹对案、

⑺ 词组词四字成语

1、朝三暮四

释义: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翻译: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

2、四面楚歌

释义: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处:现代·《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3、五湖四海

释义: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出处: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翻译:用斗笠作为帆,扇子作为小舟,全国各地都可以任意遨游。

4、颠三倒四

释义:(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

5、四通八达

释义: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

出处:先秦·子华子《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翻译:道路的出口,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

⑻ 关于用左右组词的成语有哪些

右翦左屠、左支右吾、左右图史、左支右绌

左邻右里、左图右史、左铅右椠、左顾右眄

左提右挈、如左右手、左萦右拂、左枝右梧

左宜右宜、左图右书、左右开弓、左右逢原

左宜右有、左右两难、左右采获、左右为难

左支右调、左拥右抱、左书右息、左辅右弼

左归右归、左冲右突、左史右经、左右枝梧

左旋右抽、左挈右提、左文右武、左搘右捂

左支右捂、左顾右视、左来右去、左膀右臂

左思右想、左右逢源、左顾右盼、左邻右舍

⑼ 辩组词,辩字组词,怎么辩半组词,带辩字的成语

辩论、辩解、辩解、辩驳、辩护、辩证、辩白、申辩、雄辩、狡辩、答辩、分辩、争辩、声辩、置辩、强辩、诡辩.......能言善辩、百口莫辩、百辞莫辩、不可辩驳.......较多,可查词典

⑽ 辨组词,辨字组词,带辨字的成语

不辨菽麦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鉴貌辨色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见貌辨色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离经辨志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烈火辨日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真伪莫辨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辨如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辨物居方 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鉴毛辨色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历历可辨 历历:分明,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屯毛不辨 比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析辨诡词 指巧言邪说。

析辨诡辞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晰毛辨发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饮水辨源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同“饮水知源”。

质疑辨惑 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四字成语食字开头的成语

1. 薪可以组成什么四字成语

卧薪尝胆、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曲突徙薪、

抱薪救火、

薪尽火传、

厝火积薪、

米珠薪桂、

绸缪束薪、

抽薪止沸、

披裘负薪、

然糠照薪、

负薪救火、

采薪之忧、

反裘负薪、

未焚徙薪、

曲突移薪、

负薪之忧、

犊牧采薪、

救火投薪、

绝薪止火、

采薪之患、

坐薪悬胆、

抱火卧薪、

2. 薪字组成的成语

卧薪尝胆: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事上是指从根本上打败敌人的谋略。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见于《汉书·霍光传》)。

厝火积薪:置火种于堆积的柴薪之下。比喻危机已伏,尚懵然未觉。

薪尽火传: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

抽薪止沸: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米珠薪桂:米贵如珠,薪贵如桂。极言物价昂贵。

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添油炽薪: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食辨劳薪:形容见识卓越。

犊牧采薪:比喻老而无妻的人。

粒米束薪:指粮柴少得可怜。

久束湿薪: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3. 第四个字是薪的成语有哪些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尝胆卧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曲突徙薪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卧薪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杯水舆薪 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同“杯水车薪”。

尝胆眠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犊牧采薪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画卵雕薪 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燎助薪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4. 关于薪的四字成语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抱火卧薪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

比喻处境险恶 抽薪止沸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

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抱薪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采薪之忧 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卧薪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称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

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负薪之忧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有病的谦词。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

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

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曲突徙薪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卧薪尝胆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坐薪悬胆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

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

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

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

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杯水舆薪 见“杯水车薪”。 采薪之患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采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眠薪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 秤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

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

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犊牧采薪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反裘负薪 见“反裘负刍”。

负薪构堂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救燎助薪 同“救火投薪”。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

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粒米束薪 粮柴少得可怜。

披裘负薪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 曲突移薪 见“曲突徙薪”。 添油炽薪 犹言火上加油。

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枉突徙薪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

比喻防患于未然。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

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席薪枕块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以荷析薪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

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

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

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5. 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和带有薪字的成语

薪字开头成语有六个: 1、薪烬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出处:《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2、薪贵于桂[xīn guì yú guì] 形容物价飞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3、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管子传·自序》 4、薪储之费[xīn chǔ zhī fèi] 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5、薪桂米金[xīn guì mǐ jīn] 比喻生活极度贫苦。出处: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6、薪传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 薪:柴;自:从……出来的地方。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6. 带薪字成语有哪些

把薪助火

抱火卧薪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抱薪救焚

抱火厝薪

杯水舆薪

抱火寝薪

抽薪止沸

采薪之忧

称薪而爨

尝胆卧薪

厝火积薪

尝胆眠薪

采薪之患

采薪之疾

绸缪束薪

秤薪而爨

犊牧采薪

负薪构堂

负薪之忧

釜底抽薪

负薪救火

反裘负薪

桂薪玉粒

画卵雕薪

火尽薪传

积薪候燎

久束湿薪

救燎助薪

救焚益薪

积薪厝火

救焚投薪

救火投薪

绝薪止火

粒米束薪

米珠薪桂

披裘负薪

曲突移薪

曲突徙薪

然糠照薪

食辨劳薪

添油炽薪

枉突徙薪

卧薪尝胆

未焚徙薪

徙薪曲突

席薪枕块

薪尽火传

玉粒桂薪

以荷析薪

坐薪尝胆

止沸益薪

坐薪悬胆

不见舆薪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称薪量水

厝薪于火

覆酱烧薪

负薪之疾

负薪之病

负薪之言

负薪之议

负薪之资

噬指弃薪

薪尽火灭

薪桂米珠

薪桂米金

薪烬火传

薪贵于桂

7. 带薪的四字成语

带薪的四字成语 :

杯水车薪、

厝火积薪、

釜底抽薪、

卧薪尝胆、

抱薪救火、

曲突徙薪、

然糠照薪、

以荷析薪、

负薪之病、

画卵雕薪、

久束湿薪、

绝薪止火、

席薪枕块、

犊牧采薪、

抱火厝薪、

负薪之议、

火传穷薪、

把薪助火、

抽薪止沸、

火引冰薪、

救燎助薪、

负薪构堂、

复酱烧薪、

称薪量水、

反裘负薪、

薪烬火传、

米珠薪桂、

负薪之言、

厝薪于火、

采薪之忧

世说新语两则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1.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食字头成语

食字开头成语

食古不化、食髓知味、食指众多、食不累味、食玉炊桂、食不求甘、食骨在喉、食不暇饱、

食无求饱、食日万钱、食鱼遇鲭、食毛践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肉之禄、食马留肝、

食辨劳薪、食不下咽、食指大动、食少事烦、食荼卧棘、食淡衣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方于前、食不知味、食子徇君、食亲财黑、食古如鲠、食宿相兼、食为民天、食甘寝宁、

食不求饱、食言而肥、食饥息劳、食不念饱、食藿悬鹑、食肉寝皮、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食前方丈、食不充口

2. 食字开头的四个字成语

食案方丈

食必方丈

食辨劳薪

食不充肠

食不充饥

食不充口

食不二味

食不甘味

食不果腹

食不糊口

食不餬口

食不遑味

食不兼肉

食不兼味

食不累味

食不念饱

食不求饱

食不求甘

食不暇饱

食不下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知味

食不终味

食不重肉

食不重味

食淡衣粗

食箪浆壶

食而不化

食而不知其味

食方于前

食甘寝安

食甘寝宁

食古不化

食古如鲠

食骨在喉

食藿悬鹑

食饥息劳

食马留肝

食毛践土

食前方丈

食亲财黑

食日万钱

食肉寝皮

食肉之禄

食少事烦

食少事繁

食生不化

食宿相兼

食荼卧棘

食为民天

食味方丈

食无求饱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食言而肥

食鱼遇鲭

食玉炊桂

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指大动

食指繁多

食指浩繁

食指众多

食子徇君

食租衣税

3. 带食字的四字成语

带食字的四字成语:弱肉强食、节衣缩食、废寝忘食、钟鸣鼎食、发愤忘食、自食其力、宵衣旰食、因噎废食、自食其果、饮食男女、食古不化、丰衣足食、自食其言、饥不择食、衣食住行、足食足兵、食为民天、嗟来之食、恶衣薄食、一食万钱、同盘而食、酒食地狱、日月交食

1、弱肉强食

拼音ruò ròu qiáng shí

解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出自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

弱的肉,强大的食物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节衣缩食

拼音jié yī suō shí

解释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能减轻饮食,控制嗜好,节约衣服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节俭

3、废寝忘食

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元 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

4、自食其力

拼音zì shí qí lì

解释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粮食的力量是无数的。“陈浩集说:“食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的人。”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5、丰衣足食

拼音fēng yī zú shí

解释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自《 *** 选集·组织起来》: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 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食不果腹、食古不化、食为民天、食肉寝皮、食言而肥、食鱼遇鲭、

食指大动、食不累味、食藿悬鹑、食马留肝、食少事烦、食宿相兼、

食不下咽、食亲财黑、食不念饱、食日万钱、食骨在喉、食古如鲠、

食子徇君、食不知味、食不暇饱、食指众多、食荼卧棘、食毛践土、

食不充口、食玉炊桂、食前方丈、食无求饱、食不求甘、食淡衣粗、

食肉之禄、食甘寝宁、食饥息劳、食辨劳薪、食不求饱、食方于前

5. 食字打头的成语

成语:食不充口拼音:shí bù chōng kǒu解释:不能吃饱肚子。

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糊口”。

成语:食必方丈拼音:shí bì fāng zhàng解释: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成语:食不求饱拼音:shí bù qiú bǎo解释:吃饭不要求吃得很饱。成语:食味方丈拼音:shí wèi fāng zhàng解释:形容吃的阔气。

同“食前方丈”。成语:食荼卧棘拼音:shí tú wò jí解释:吃苦菜,睡粗草。

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成语:食不充肠拼音:shí bù chōng cháng解释:形容艰难贫困,勉强维持生活。

同“食不充饥”。成语:食不终味拼音:shí bù zhōng wèi解释: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成语:食生不化拼音:shí shēng bù huà解释:指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成语:食不知味拼音:shí bù zhī wèi解释: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6. 末尾带食字的四字成语故事

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食”有两音:1.sì 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2.shí 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故此处“食”读为sì,词性与“饮”相对。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他最喜爱的,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颜回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

人们将“一箪食,一瓢饮”简化成“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布衣蔬食 布衣粝食 粗袍粝食 粗衣恶食

近义词: 粗茶淡饭、布被瓦器 反义词: 锦衣玉食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解释: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例子: 家君在此数年,~,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敝衣粝食

解释: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出处: 宋·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褐衣蔬食

拼音: hè yī shū shí

解释: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7. 什么食的四字成语

饮食男女、

嗟来之食、

废寝忘食、

钟鸣鼎食、

因噎废食、

民以食为天、

箪食壶浆、

宵衣旰食、

衣食住行、

弱肉强食、

肉食者鄙、

食不果腹、

食言而肥、

箪食瓢饮、

饥不择食、

食指大动、

食古不化、

自食其力、

丰衣足食、

易子而食、

蚕食鲸吞、

节衣缩食、

自食其果、

饱食终日、

并日而食、

食不甘味、

东食西宿、

锦衣玉食、

不食周粟、

衣食父母

四字成语大全带薪的

本文选自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两则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分别是《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记述了谢道韫巧答谢太傅和陈元方巧辩陈太丘友人的故事。还有一则被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0课),是《杨氏之子》。

2背景编辑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实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3作者简介编辑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 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4选用课文编辑

人教2013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包括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古文。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5咏雪编辑

原文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5)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6)曰:“撒盐空中差可拟(7)。”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8)”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注释译文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未若:不如比作。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

《咏雪》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

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

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古今异义

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一词多义

1、因:未若柳絮因风起 (凭借)

(因为)

文言文特殊句式

1.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在“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即“(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之意。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

《咏雪》: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6陈太丘与友期编辑

主要内容

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原文

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

元方(7)时年七岁,门外戏(8)。客问元方:“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11)。”元方曰:“君(12)与家君(13)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

友人惭,下车引(14)之,元方入门不顾(15)。

字词释义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达

(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委

古义:丢 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5、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中心思想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一词多义

┌相顾惊疑(互相)

相├

└相委而去(副词,指友人。)

译文

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

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

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

看。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479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文章鉴赏

世说新语两则[1]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懂得维护父亲尊严,能言善辩。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

“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

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

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

个坚持原则的人。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

个言而有信的人。

例题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没有失礼,因为是友人无礼在先,元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②失礼,因为友人是失礼在先,但他已经表明悔意了,元方不该入门不顾,这是失礼的。

7世说新语编辑

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词语解释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莼羹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0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哦。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 嚄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哦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 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 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

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

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 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 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难兄难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 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 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

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

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馀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颊上三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 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劳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 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鹤唳华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1. 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和带有薪字的成语

薪桂米珠

薪尽火灭

未焚徙薪

枉突徙薪

食辨劳薪

绝薪止火

覆酱烧薪

秤薪量水

坐薪悬胆

止沸益薪

坐薪尝胆

以荷析薪

玉粒桂薪

薪尽火传

徙薪曲突

席薪枕块

添油炽薪

然糠照薪

曲突移薪

披裘负薪

米珠薪桂

粒米束薪

救焚投薪

救焚益薪

积薪厝火

绝薪止火

救火投薪

救燎助薪

久束湿薪

积薪候燎

火尽薪传

画卵雕薪

桂薪玉粒

负薪之忧

负薪救火

反裘负薪

负薪构堂

犊牧采薪

抽薪止沸

采薪之忧

尝胆卧薪

称薪而爨

采薪之患

采薪之疾

尝胆眠薪

秤薪而爨

绸缪束薪

把薪助火

抱火卧薪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抱薪救焚

杯水舆薪

卧薪尝胆

曲突徙薪

釜底抽薪

厝火积薪

杯水车薪

2. 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和带有薪字的成语

薪字开头成语有六个: 1、薪烬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出处:《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2、薪贵于桂[xīn guì yú guì] 形容物价飞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3、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管子传·自序》 4、薪储之费[xīn chǔ zhī fèi] 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5、薪桂米金[xīn guì mǐ jīn] 比喻生活极度贫苦。出处: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6、薪传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 薪:柴;自:从……出来的地方。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3. 带薪字成语有哪些

把薪助火

抱火卧薪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抱薪救焚

抱火厝薪

杯水舆薪

抱火寝薪

抽薪止沸

采薪之忧

称薪而爨

尝胆卧薪

厝火积薪

尝胆眠薪

采薪之患

采薪之疾

绸缪束薪

秤薪而爨

犊牧采薪

负薪构堂

负薪之忧

釜底抽薪

负薪救火

反裘负薪

桂薪玉粒

画卵雕薪

火尽薪传

积薪候燎

久束湿薪

救燎助薪

救焚益薪

积薪厝火

救焚投薪

救火投薪

绝薪止火

粒米束薪

米珠薪桂

披裘负薪

曲突移薪

曲突徙薪

然糠照薪

食辨劳薪

添油炽薪

枉突徙薪

卧薪尝胆

未焚徙薪

徙薪曲突

席薪枕块

薪尽火传

玉粒桂薪

以荷析薪

坐薪尝胆

止沸益薪

坐薪悬胆

不见舆薪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称薪量水

厝薪于火

覆酱烧薪

负薪之疾

负薪之病

负薪之言

负薪之议

负薪之资

噬指弃薪

薪尽火灭

薪桂米珠

薪桂米金

薪烬火传

薪贵于桂

4. 第四个字是薪的成语有哪些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尝胆卧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曲突徙薪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卧薪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杯水舆薪 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同“杯水车薪”。

尝胆眠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犊牧采薪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画卵雕薪 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燎助薪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5. 带薪字的成语

卧薪尝胆、

曲突徙薪、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抱薪救火、

薪尽火传、

厝火积薪、

米珠薪桂、

抽薪止沸、

负薪救火、

绸缪束薪、

采薪之忧、

披裘负薪、

反裘负薪、

曲突移薪、

未焚徙薪、

然糠照薪、

坐薪悬胆、

桂薪玉粒、

抱火卧薪、

把薪助火、

采薪之患、

负薪之忧、

抱火厝薪、

止沸益薪、

抱火寝薪、

画卵雕薪、

救火投薪、

坐薪尝胆、

犊牧采薪、以荷析薪、

秤薪而爨、

杯水舆薪、

添油炽薪、

食辨劳薪、

秤薪量水、

尝胆眠薪、

称薪而爨、

抱薪救焚、

粒米束薪、

枉突徙薪、

积薪候燎、

救焚益薪、

覆酱烧薪、

席薪枕块、

救焚投薪、

采薪之疾、

负薪构堂、

久束湿薪、

绝薪止火、

救燎助薪

6. 含“薪”字的成语有哪些啊

薪桂米珠: 薪:柴草。

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薪尽火灭: 薪:柴火。

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

比喻防患于未然。 枉突徙薪: 比喻防患于未然。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绝薪止火: 覆酱烧薪: 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秤薪量水: 坐薪悬胆: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

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止沸益薪: 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

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以荷析薪: 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

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席薪枕块: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添油炽薪: 犹言火上加油。

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然糠照薪: 烧糠照明。

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曲突移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披裘负薪: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

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米珠薪桂: 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粒米束薪: 指粮柴少得可怜。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

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

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

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救燎助薪: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同“救火投薪”。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

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积薪候燎: 比喻自取灭亡。

燎,火炬。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

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画卵雕薪: 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

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桂薪玉粒: 指柴米昂贵。

负薪之忧: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

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负薪构堂: 指继承先人德业。 犊牧采薪: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抽薪止沸: 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采薪之忧: 采薪:打柴。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卧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称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

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采薪之患: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采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眠薪: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秤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

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

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把薪助火: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

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抱火卧薪: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

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

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

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

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杯水舆薪: 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同“杯水车薪”。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曲突徙薪: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