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寻求一首歌曲的出处,其中有一句歌词是 风流云散、多少英豪..

2.含有风和雨的俗语。

3.“风流云散”为何常与“一别如雨”搭配?

4.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风流云散可以形容什么_风流云散

不像是个词语,意思大概近似于“风流云散”吧。

风流云散

fēnɡ liú yún sàn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处:

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今则天各一方,~,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清·严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我想寻求一首歌曲的出处,其中有一句歌词是 风流云散、多少英豪..

花好月圆反义词有:风流云散、花残月缺。

“风流云散”

读音:fēng liú yún sàn

释义:像风一样 流动,如云一样散开。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

出处:出自汉·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例句:北京城内随着运动的消失,各方人士也风流云散了。

“花残月缺”

读音:huā cán yuè quē

释义: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出处:出自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

例句: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含有风和雨的俗语。

歌名:《风流云散》

是武当2的主题曲

歌词:

风流云散 多少英豪

天地之间 时光最霸道

风流云散 多少英豪

天地之间 时光最霸道

草上行走水上飘 惟有心事抛不掉

腿脚如风拳如潮

禁不起 树影中的回眸笑

谁见过那把刺破愁绪的剑

谁见过那把斩断情丝的刀

谁见过那把刺破愁绪的剑

谁见过斩断情丝的刀

风流云散 多少英豪

那堪破情关的秘笈

哪里去寻找

哪里去寻找

酷狗音乐盒上就有的啦,你可以去听

“风流云散”为何常与“一别如雨”搭配?

1、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解释: ?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 处 :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释:小土块堆积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出处:荀况《荀子·劝学》。

3、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释: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出自:《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4、风则袭裘,雨则御盖。

翻译:王公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如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

出自:苏轼《教战守策》

5、风吹雨打吓不倒英雄汉 。

翻译:?比喻外界的磨难和挫折。

6、风风雨雨割不断情思。?

翻译:比喻多年的艰难。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释: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出自: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二句。

8、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解释: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年成好,粮食丰收。亦可喻指天下安宁。

出自: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风流云散”是像风吹过,像云飘散,比喻的是人们漂流分散。“一别如雨”则是指一场雨飘落下来,再也无法返回天空,即散了以后,再也不能相聚。因此把两语连用,多用来表示分别之后,再见无望。其语义是十分沉重的。如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表示的就是“再见无望”。“风流云散”也单用。如《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即是。又有“风吹云散”,比喻事情的消失或完结。如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此中的“风吹云散”即是。 “风流罪过”只指因男女关系所犯的错误吗?不是。从以前的用例看,“风流罪过”有三种意义。一是指因风雅之事所造成的细小过失。如《北齐书·郎基传》:“性清慎,无所营求。曾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抄书。潘子翼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基答书曰:‘观过知仁,斯亦可矣。’(郎基审清廉洁,不经营家产,不追求钱财。他曾说:‘在做官的任上,连木枕这样的小东西都不要置办,更不用说比这个更大的东西了。’但他却在任上让人给他抄了许多书。因此樊宗孟给他写信说:‘你在任上让人给你抄书,这也是一种风流罪过。’郎基回信说:‘观过知仁,这也算是一个例子吧)。”此中的“观过知仁”也是一个成语,语出《论语·里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人矣(孔子说:’人的过错,跟他所属的社会层次相对应,看他的过错,就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类的人了)。”“观过知仁”即从文中择出,指看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此人是哪一类人(“仁”同“人”)。那么从郎基所犯的让人“抄书”的错误中可知他是哪一类人呢?回答是:“他是风雅之士”。 二,指细小的过失。如元曲袁忠贤《单鞭夺槊》:“你唤尉迟恭来,寻他些风流罪过,则说他有二心,将他下在牢中。”此中的“风流罪过”即是。 三,指因男女关系所犯的过失。如黄庭坚《满庭芳》:“又须得,樽前席上成双。些子风流罪过,都说与明月空床。”此中的“风流罪过”即是。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宋代·詹玉《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记事感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泛一叶孤舟,驶遍田野荒地去寻访他的故园。还记得当年,绿荫将园门摭掩。我们一同寻访游览,满地苔藓都印下了我们木屐的齿印。那时赏心乐事真无限,纵情豪饮,任凭酒痕把衣袖湿遍,酒痕斑斑。如今想要寻觅以往的踪迹。只能空自感到惆怅和幽怨。昔日的百花园,已变成一片凄凉秋苑。从前共同赏花的友人,分别后全都风一样流逝云一样消散了。

流水悠悠远远,怎知流水之外,是纷乱的群山,可友人比那乱山还更远。料想他独处天涯,归梦何其短暂,想是早已忘掉故乡的绮窗雕栏。抬望眼,所见到的只是斜阳冉冉。抚著高大的树木,叹息自己的年华已晚。只有数点落下的红英,还在眷恋着凄婉的庭院。

鉴赏

这首词为记事感怀之作,写重过故友旧园时的复杂心绪,流露了对往事的无限依恋和因时光荏苒而产生的迟暮之感。王沂孙一改填词用典多惯例,这首词用典极少,文辞稍显简淡的情感曲折跌宕,用语波峭起折,也堪称一首佳作。

“泛孤艇、东皋过遍。”写重访中庵故园。扣准本题。“孤艇”,词人孤身一人重游,流落出访故地的落寞。“东皋过遍”之“遍”字说明作者足迹遍至东皋,留连徘徊。烘托出情境。词人对此地蕴含深情,此次特地前来追寻旧游之地。照下文“欲寻前迹”,足见发端伊始,虽入手擒题,却并非一览无余。曲意直笔,颇耐人寻味。

“尚记当日”点明下文是对往昔的追忆。“绿阴门掩”,表明当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景境宜人而访者少。“屐齿莓苔”,指游览之事:“酒痕罗袖”,是讲宴乐的。正所谓“事何限”表明事情的范围。而“记当日”指时间。昔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无限与当日交游、乐事的欣愉雅致相互生发映衬,给人印象颇佳。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笔锋转至眼前。履旧迹,寻前踪。一切皆已渺然。旧日舞台歌榭,已雨打风吹去。怡人春光。亦复化为令人惆怅的一片秋色。斗转星移,世事沧桑。““欲寻前迹”本应接在“东皋过遍”之后,词人却把它置于“尚记当日”后面,是一种腾挪之法。这种利用“时间差”的写法,造成今昔的强烈对比,和笔势上的波峭回环之感。词人同时还辅以不同的景致和虚实相生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昔之欢游,“绿阴”、“莓苔”的春色点染,乐景独好;今之萧条,一片“秋苑”的悲秋笔墨,哀感十足。昔日之乐何其乐,此时之哀何其哀矣。追忆昔游是出于想像,本是虚写。用了“屐齿莓苔”、“酒痕罗袖”的具体可感的细节,变得历历可见,足见词人对昔游的怀恋之深。重游寻迹,望故园萧条迹渺,感慨无穷,却将万端感慨凝为“空惆怅”一语,用“成秋苑”的写意笔墨,世间沧桑都言尽,寓不尽之意于象外言外,极为空灵,此正是碧山过人之笔。“空惆怅”感发于中庵园林的今昔相比,和与故人流散之哀,故而下启“自约”数句。“自约赏花后,别后总,风流云散”两句写出故人之离散。以风云流散变幻飘渺不定之姿,写人间别离,妥贴空灵而凄美可感。“总”字遥合于“孤”,写尽人去园空,形单影只相别久矣之感。孤寂的情怀和惆怅的眼睛。贯穿于故园之忆,之寻的过程,非常传神,是词人精心提炼的效果。

“水远”二字起头,于奇峭中常理,写法非常独特,不落俗套。于叙情之处,戛然收束,寓情于景,让人体味个人情改,颇为曲折。“水远”在景致上是遥应“泛孤艇”之所见。上片歇拍将故人离散的实事,幻为一片风流云散。“水远”则是紧承其命脉而来。却以山高水远进一步渲染离散之实。故人的萍踪渺然苍茫里,更加反托出词人怀念之情的悠深缠绵。又以“怎知”“却是”的虚字进一步勾勒,欧阳修《踏莎行》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之句,正是水远,表意浑厚。

“乱山尤远”。则知水远山长在前人笔下,超越自身美感,象征著天各一方的深沉的意蕴。这三句在淡墨无华中,具有浑厚的艺术感染力。在层层递进之中,融进了词人多少怀恋和伤离之情。“天涯梦短”,以“短”状梦,精警峭拔。是承上启下之转折,它承前反扣山长水远的天涯隔阻,束后则点出天涯未归之人的处境。“想忘了、绮疏雕槛”。“绮疏雕槛”,中庵园林的亭台楼榭。“想忘了”是体贴故人迟迟不归之婉辞。梦短路遥,是一种叫人割舍不断的痛苦无奈。短梦沟不通花花天涯的阻隔,使故人无可凭依。因而显见词人对故人的同情的了解。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再折回眼前之景,收束全词。它上承过故园的各种感怀,历层层曲折,极自然地以眼前景作结,正写出词人的情感变化。叙写的景色萧然:一片斜阳晚照、数点残花映红。“望不尽,冉冉斜阳”由周邦彦《兰陵王·柳》中的“斜阳苒苒春无极”名句佳句而稍加变动。

“春无极”改为“望不尽”极写中庵故园眼前秋苑的无限萧条。“春”“望”之变,与“重过”故园的题旨相扣。“抚乔木、年华将晚。”《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前种之树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泣然流泪。“冉冉斜阳”所描绘的日暮黄昏之景,使人易生苍凉迟暮之感。“望不尽”,更引出对人生的渺长和惆怅的反思。“抚乔木、年华将晚”进一步渲染此情此景。词中将这种迟暮之悲由、外景、外物引向内心深处,使之情景生发,汇融成为绮丽中带悲壮、淡远中寓苍凉的意蕴浑厚的意境。使人意感横生,情景交加,在烟霭苍茫之处,感慨则纷至皆来。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在斜晖脉脉的中庵故园里,只有几点残存的红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劫,目睹沧海桑田的变换,在由极或到极衰的转换中,也定是凄怆已极吧。对人、对花,皆是如此。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重游友人故园的怀旧之作。此词题为“重过中庵故园”,旧注以为中庵系元曲家刘敏中。刘敏中号中庵,有《中庵乐府》。但刘敏中乃由金入元者,据其他作品和其他史料看,似与王沂孙无关。故此中庵究属何人,有待详考。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詹玉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宋代·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

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农村 , 记事忧国忧民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宋代·詹玉《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记事感怀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宋代·陆游《书巢记》

书巢记

宋代 : 陆游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

展开阅读全文∨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记事 , 抒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