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2.投笔从戎的意思是什么

3.“班超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4.投笔从戎的典故

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_投笔从戎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翻译: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扔掉笔去参军?

投笔从戎的近义词:弃文就武

解释: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出自: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翻译:我听说《诗》、《礼》传记家,这是你放弃文业,改从武事,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读过《武经七书》么?

扩展资料

投笔从戎的反义词:卖剑买牛、解甲归田

一、卖剑买牛?[ mài jiàn mǎi niú ]?

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翻译:有人拿着刀剑的人,使卖剑买牛,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二、解甲归田?[ jiě jiǎ guī tián ]?

解释: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出自:清.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同时有些宿将,解甲归田以后,大起园林,广置姬妾,正在享福。”

翻译:同时有一些老将,脱下军装,回家种地以后,大起园林,大量取小老婆,正是在享受幸福。

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投笔(从戎)去。

出自朱德《赠诸友》,原文: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译文:

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独自一人走遍东西方。

扔掉笔去参军,改变旧时代的风俗。

投笔从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因以“投笔从戎”为弃文就武的典故。

译文: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1909年初,朱德时年23岁。朱德于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后,在学校秘密传阅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继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这时,他不仅感到清专制腐败,还明确地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他多方秘密请求加入同盟会未果。

首句“志士恨无穷”,恨,本来是仇恨、感叹,这里有遗憾之意。一个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肯定是极端不满的;对残酷的封建专制,肯定是非常仇恨的。为了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因此,“孤身走西东”。

“西东”乃是“东西”的倒装,这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指东西南北、祖国和世界各地。最后两句“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借用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明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和追求,也说明自己追求的目的是为了开创一代新风,改变龌龊不堪的社会现实,从而救民于水火。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什么

投笔从戎?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意思是:(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扔掉笔去参加军队。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进而报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班超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投笔从戎 [t?u bǐ c?ng r?ng] 的意思:

 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翻译:因为家庭贫穷,班超曾经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怎么可以现在一样碌碌无为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灯谜:秀才当兵:投笔从戎

?

 故事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故事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终于封了侯。

?

 词语造句:

 (1) 一个男人,投笔从戎,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我对军人的感慨,就像对我的生命一样坚强。

 (2)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3)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4)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5)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6) 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7) 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8) 历史上有很多为人都是投笔从戎的,我们孩子啊犹豫什么呢。

投笔从戎的典故

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

这已成为成语或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某点人汉朝对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

解 释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以雪国耻。”

近义词 :弃文就武

反义词 :解甲归田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家贫,超为官佣书.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立功封侯,史留名

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投笔从戎的典故如下: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