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韦编三绝,不喝盗泉之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2.“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是什么意思?

3.不什么盗泉

4.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出自哪篇作品

6.不饮盗泉《淮南子·说山》 翻译

不饮盗泉_不饮盗泉水和不食嗟来之食对应的语句是什么

志士不饮盗泉水:从前有一人出远门非常渴,到了一处有口井叫盗泉,于是那人便忍住不喝.问其故,答说:喝了这水有辱自己的盛名.

廉士不受嗟来食:有一人落魄后,非常饿.于是有人给他一碗饭,说:喂,过来吃.但他坚持不吃,说:我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形容人有骨气

孔子韦编三绝,不喝盗泉之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盗泉之水

注音 daò quán zhī shuǐ

释义 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或不义之财。

关于盗泉

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

典故

据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意思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此后,孔子说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成为无数人警示自己的格言。

相关例句

《淮南子·说林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廻车避朝歌 ,掩口去盗泉 。”

《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 徽志吐盗泉,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你既然执定了这个渴不饮盗泉,饥不食漏脯的宗旨,我也不敢进辞了。”

白蕉《江浦》诗:“米盐今日贵,儿女昔年娇。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嗟来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典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礼记·檀弓下》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带有侮辱性的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示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是什么意思?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不饮盗泉之水

不饮盗泉之水,是古代留用至今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是,只因此泉名为盗泉,所以即使口渴,也绝不饮用一滴。后用于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的高尚节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话解释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不什么盗泉

盗泉、恶木均是物名,意思是口渴了也不和喝盗泉的水,因为名字不好。天气再怎么眼热诚,都不去恶木下乘凉,因为恶木之名不雅。现在形容人的洁身自好,高风亮节。出自孔子的一本书,具体记不住了。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与不什么盗泉相近的是不饮盗泉。

不饮盗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喝有争议的泉水。

这个成语来源于《尸子·卷下·卷四》:臣闻之,招龙子一朝而获,莫敢饮于盗泉,为名所恶也。这里的意思是,听说有一种名叫招龙的鸟,它只喝清晨的露水,不喝有争议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害怕名声被玷污。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贪财物,不受非分之财。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接受贿赂,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就可以说他是不饮盗泉。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能够坚守原则,保持清白。比如,一个人在金钱、权力等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可以称他为不饮盗泉。

不饮盗泉的造句:

1、他从小就秉承着不饮盗泉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清廉公正的态度。

2、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始终不饮盗泉,保持自己的廉洁。

3、作为一个公职人员,他从不饮盗泉,不受贿赂,清清白白做人。

4、他从不饮盗泉,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5、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坚守不饮盗泉的原则,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作风。

6、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他始终坚守不饮盗泉的原则,不受任何腐败行为的玷污。

7、那个官员一直坚守不饮盗泉的信念,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8、他的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承不饮盗泉的原则,诚实经营,公平竞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赞赏。

9、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不饮盗泉,总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来维持生计。

10、在那个年代,许多人因贪污而堕落,而他却始终不饮盗泉,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11、诚信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饮盗泉,秉持廉洁自律的原则。

12、这位市长不饮盗泉,拒绝贪污,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13、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动摇不饮盗泉的决心,他的廉洁和诚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4、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是秉持不饮盗泉的原则,坚持诚信经营,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15、在那场反腐斗争中,他坚决不饮盗泉,清廉自守,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廉洁自律的良好榜样。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出自哪篇作品

有志向和气节的人,会时刻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纵然在危机的时刻,也能恪守己道。盗泉: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对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

不饮盗泉《淮南子·说山》 翻译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之士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这句话常用于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出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这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尸佼的《尸子》,《尸子》一书为杂家学说,全书记叙了诸子百家对政治、经济、文化、学习等观点的看法。《尸子》共22篇,仅存十之二三。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曾子(即:曾参)认为(君子的)孝道,不可以超过(或:进入)以“胜母”为名的里巷(或:里弄);

墨子主张“非乐”,不愿进入以“朝歌”为名的城邑;

孔子倡导(为人要)廉洁公正,不喝名为“盗”的泉水。

这些就是所谓的修养(或:培养志气)了。

原文应该是:

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孔子(一说“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胜母”的词义指超过母亲,这是封建孝道所不容的,所以以孝著称的孔子的大弟子曾参,不进以“胜母”为名的里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