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在第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指比喻人学识尚浅的成语是什么

3.成语大全口什么什么

4.文化程度不高怎么形容

5.荀子:君子之学是身心之学,小人之学是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的意思解释_口耳之学

1、略知皮毛[ lüè zhī pí máo ]: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2、略知一二[ lüè zhī yī èr ]: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3、略识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4、略有所知[ lüè yǒu suǒ zhī ]: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5、末学肤受[ mò xué fū shòu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6、口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7、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8、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9、浅尝辄止[ qiǎn cháng zhé zhǐ ]: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浮光掠影[ fú guāng lüè yǐng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口在第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末学肤受 (mò xué fū shòu)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比喻机械的模仿,非但没有学会别人的东西,反而把自己本身的东西也丢掉。

口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指比喻人学识尚浅的成语是什么

1. 第一个字口的成语有哪些

口碑载道 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口不应心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口出不逊 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口出大言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口多食寡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口耳并重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口腹之累 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口惠而实不至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口口相传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口蜜腹剑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口尚乳臭 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是口什么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

口干舌燥、

口若悬河、

口头禅、

口诛笔伐、

口耳相传、

口惠而实不至、

口不择言、

口口相传、

口传心授、

口齿伶俐、

口诵心惟、

口如悬河、

口口声声、

口碑载道、

口说无凭、

口吻生花、

口含天宪、

口出不逊、

口出狂言、

口吐珠玑、

口血未干、

口衔天宪、

口齿生香、

口不应心、

口服心服、

口不二价、

口诵心维、

口耳之学

口中雌黄、

口谐辞给、

口角春风、

口角生风、

口轻舌薄、

口腹之累、

口快心直、

口讲指画、

口似悬河、

口壅若川、

口耳相承、

口尚乳臭、

口燥唇干、

口耳并重、

口呆目钝、

口多食寡、

口角风情、

口坠天花、

口出大言、

口是心苗、

口沸目赤、

口无择言、

口干舌焦、

口呆目瞪、

口中蚤虱

希望能帮到你,更多成语可以访问。

3. 口中有口,打一四字成语

成语:忙中有错

拼音:máng zhōng yǒu cuò

解释:在慌张忙乱中照顾不周而产生差错。亦作“忙中有失”。

成语:忙中有失

拼音:máng zhōng yǒu shī

解释: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成语:眼中有铁

拼音:yǎn zhōng yǒu tiě

解释:比喻军容整肃。

成语:胸中有数

拼音:xiōng zhōng yǒu shù

解释: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成语:心中有数

拼音: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释: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成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拼音:shī zhōng yǒu huà,huà zhōng yǒu shī

解释: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成语:朝中有人好做官

拼音:cháo zhōng yǒu rén hǎo zuò guān

解释:朝:朝廷。指因有权势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成语:笑中有刀

拼音:xiào zhōng yǒu dāo

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成语:话中有话

拼音:huà zhōng yǒu huà

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成语:祸中有福

拼音:huò zhōng yǒu fú

解释:指不幸之中也包含着产生的因素。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4. 第一个字是口的成语有哪些

口口声声、

闭口无言、

口角风情、

口绝行语、

曲不离口、

口不应心、

信口开喝、

一口三舌、

脱口成章、

碍口识羞、

万口一词、

拑口禁语、

心服口服、

苦口恶石、

口讲指画、

拉家带口、

失口乱言、

蛇心佛口、

目呆口咂、

心口如一、

家大口阔、

矢口狡赖、

顺口谈天、

口尚乳臭、

目瞪口僵、

瞪目哆口、

信口开河、

利口辩给、

反咬一口、

顿口无言

5. 成语第四个字是口的有哪些

脍炙人口: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良药苦口: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谗慝之口: 谗:说别人坏话;慝:邪恶。进谗言的恶人的嘴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瞪目哆口: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反咬一口: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风门水口: 指要冲。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分身减口: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减口”。

分房减口: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饭来开口: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饭来张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饭来张口: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甘冒虎口: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河门海口: 比喻说大话。

河目海口: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阖门百口: 指全家所有人。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金舌蔽口: 比喻闭口不说话。

金人缄口: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流脍人口: 指(诗文等)被人广为传颂称美。

两肩荷口: 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6. 带有口字的四字成语

1、聱牙戟口

成语拼音:áo yá jǐ kǒu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成语出处:《明史 文苑传三 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2、饭来张口

成语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

成语解释: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成语出处: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3、缄口不言

成语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4、金口玉牙

成语拼音:jīn kǒu yù yá

成语解释: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语出处: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5、交口称赞

成语拼音: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7. 口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碍口识羞 聱牙戟口 百口莫辩 百口难分 百口同声 搬口弄舌

笔伐口诛 闭口捕舌 闭口不言 闭口藏舌 闭口结舌 闭口无言

辩口利辞 辩口利舌 病从口入 病由口入 谗口铄金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冲口而出 出口成章 出口入耳 出口伤人 垂饵虎口

唇干口燥 唇焦口燥 瞪目哆口 杜口裹足 杜口结舌 杜口绝言

杜口吞声 杜口无言 钝口拙腮 顿口无言 顿口拙腮 多口阿师

饭来开口 饭来张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分房减口 分身减口

风口浪尖 风门水口 佛口蛇心 佛心蛇口 改口沓舌 甘冒虎口

高下在口 河门海口 河目海口 阖门百口 糊口度日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黄口孺子 黄口小儿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豁口截舌 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祸从口生 鸡口牛后

极口项斯 缄口不言 缄口结舌 缄口无言 交口称誉 交口称赞

交口同声 交口赞誉 结舌杜口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金人缄口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锦心绣口

锦胸绣口 噤口卷舌 噤口卷舌 绝口不道 开口见胆 开口见喉咙

开口见心 空口无凭 口碑载道 口不二价 口不应心 空口说白话

口不择言 口齿伶俐 口齿生香 口出不逊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传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多食寡 口耳并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传 口耳之学 口沸目赤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干舌焦

口干舌燥 口含天宪 口讲指画 口角春风 口角风情 口惠而实不至

口角生风 口口声声 口口相传 口快心直 口蜜腹剑 口轻舌薄

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 口尚乳臭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说无凭

口似悬河 口诵心惟 口诵心维 口头禅 口吐珠玑 口吻生花

口无择言 口衔天宪 口谐辞给 口血未干 口壅若川 口燥唇干

口直心快 口中雌黄 口中蚤虱 口诛笔伐 口坠天花 苦口良药

苦口逆耳 苦口婆心 脍炙人口 拉家带口 琅琅上口 朗朗上口

良药苦口 两肩荷口 流口常谈 流脍人口 骂不绝口 免开尊口

面朋口友 摩口膏舌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张 目定口呆 目怔口呆 目睁口呆 讷口少言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牛口之下 弄口鸣舌

破口大骂 七口八嘴 钳口不言 钳口挢舌 钳口结舌 钳口吞舌

巧言利口 青口白舌 轻口薄舌 轻口轻舌 轻言肆口 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缺口镊子 热心苦口 人多口杂 如出一口

三缄其口 灭口 舌尖口快 蛇口蜂针 蛇心佛口 狮子大开口

十口相传 十字街口 十字路口 食不充口 食不糊口 矢口抵赖

矢口否认 矢口狡赖 是非口舌 守口如瓶 守瓶缄口 是非只为多开口

授人口实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顺口开河 俗谚口碑 素口骂人

缩衣节口 谈不容口 探口而出 糖舌蜜口 饕口馋舌 提心在口

瘏口哓音 脱口成章 脱口而出 万口一词 万口一辞 万口一谈

枉口拔舌 枉口嚼舌 枉口诳舌 妄口巴舌 惟口起羞 哓音瘏口

心不应口 心服口服 心口不一 心口如一 心口相应 心直口快

心拙口夯 信口雌黄 信口胡言 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性急口快 绣口锦心 血口喷人 血盆大口 牙白口清

哑口无声 哑口无言 掩口而笑 掩口胡卢 掩口葫芦 掩口失声

羊落虎口 养家糊口 养家活口 一口两匙 一口三舌 一口同声

一口同音 一口咬定 一口一声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口吸尽西江水

贻人口实 以口问心 异口同声 异口同音 异口同韵 易口以食

有口皆碑 有口难辩 有口难分 有口难言 有口无心 有口无行

誉不绝口 赞不绝口 赞口不绝 张口掉舌 张口结舌 直口无言

众口嗷嗷 众口纷纭 众 *** 传 众 *** 詈 众 *** 赞 众口难调

众口如一 众口铄金 众口同声 众口相传 众口销金 众口熏天

众口一词 众口一辞 拙口笨腮 拙口钝腮

成语大全口什么什么

指比喻人学识尚浅的成语是: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

拼音:

[cái shū xué qiǎn]

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自:《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示例: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文化程度不高怎么形容

口碑载道

形容群众到处称颂

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口不应心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口不择言

情急时说话不能选用恰当的言词。亦指说话随便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呆目瞪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口呆目钝

见“口呆目瞪”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口耳相传

口说耳听,递相传授

口耳之学

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谓只是耳听口说的学习。后用以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口沸目赤

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

口服心服

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

口含天宪

谓言出即为法令。形容把持国政,有生杀予夺之权。天宪,指朝廷法令

口角春风

①谓言谈如春风吹拂万物,能助之生长。喻指为人美言,助成其事。②形容能说会道

口角风情

口头表示的情爱

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

口口声声

①形容不住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②谓不住地说话或歌唱

口口相传

口头传布或传授

口快心直

有话就说,性情直爽

口蜜腹剑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口乾舌焦

见“口燥唇乾”

口乾舌燥

见“口燥唇乾”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

口如悬河

见“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亦作“口如悬河”。亦作“口似悬河”。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是心非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口是心苗

犹言为心声

口说无凭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口似悬河

见“口若悬河”

口诵心惟

见“口诵心维”

口诵心维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口无择言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衔天宪

见“口含天宪”

口谐辞给

谓言辞诙谐敏捷

口血未乾

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口血未乾”

口壅若川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

口燥唇乾

亦作“口乾舌燥”。亦作“口乾舌焦”。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口直心快

想什么便说什么

口中雌黄

谓随口更改言论不当处,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口坠天花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於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薰於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荀子:君子之学是身心之学,小人之学是口耳之学

形容人文化程度不高的成语有:浑浑噩噩、赐墙及肩、胸无点墨、口耳之学、末学肤受、不学无术、绣花枕头、不辨菽麦等。

文化程度是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

成语解释

1、浑浑噩噩: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含贬义。先用以形容质朴天真;现在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什么事也不懂的样子。也作“混混噩噩”。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2、孤陋寡闻: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常用作谦词。一般作谓语、定语。

3、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紧缩式;作谓语;比喻才学浅陋

4、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用于表示对事物的事理认识不清。一般作谓语。

5、管窥筐举: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含贬义管窥筐举的意思

6、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7、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文化水平低。

8、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9、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10、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1、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12、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3、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14、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5、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16、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17、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18、无能之辈: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19、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20、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21、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孟子和荀子,分别为战国时期儒家两大学派的代表,被人们并称为“孟荀”。王阳明认为:“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两位大儒一主性善一主性恶,教人向善却是一致的。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不过,荀子对修心也有非常丰富而独到的论述。本期推送摘录翻译分享之。

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

译文:君子扩充内心就会崇敬上天从而遵循天道,收敛内心就会敬畏礼义从而懂得节制。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译文:君子涵养心性没有比诚意更好,做到诚意,就没有别的干扰,只是守住仁德,遵循道义行动。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译文:心处于胸腔内,在此管理五官,因而叫做天然的主宰。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译文:天下只有一道,圣人同此一心。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译文:君子学习,道理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于全身,表现于举止;即使是细微的言行,也会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靠它来完善七尺身躯呢?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译文:什么东西会造成蒙蔽?喜好会造成蒙蔽,憎恶也会造成蒙蔽;开始会造成蒙蔽,结果也会造成蒙蔽;远处会造成蒙蔽,近处也会造成蒙蔽;学识广博会造成蒙蔽,学识浅陋也会造成蒙蔽;古代信息会造成蒙蔽,现在信息也会造成蒙蔽。但凡事物总有对立面,无不会互相造成蒙蔽,这是心思的常有弊病啊。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译文:圣人知道心思上的弊病,察见被蒙蔽的祸害,所以既不任凭爱好、又不任凭憎恶,既不是只看到开始、又不是只看到结果,既不是只看到近处、又不是只看到远处,既不是只追求广博、又不是只安于浅陋,既不是只了解古代、又不是只知道现在,而是将各种事物都排列出来,在中间确立一个标准,然后加以判别。所以众多事物的差异对立都不能互相蒙蔽以致混乱条理。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

译文: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因而《礼经》上没有而能顺应人心的,都是礼。

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译文:现在那丢失一根针的人,整天都没找到;当他找到时,并不是眼睛更加明亮,而是睁大眼睛才发现针。心里考虑问题也是这样。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成就道德,从而使得内心澄明,圣人之心也就具备了。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译文:什么是权衡标准?说:道。所以心不可以不了解道。如果心里不了解道,就会否定道而认可违背道的东西。

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

译文:心了解了道,然后就会赞成道。赞成道,然后就能遵循道来制止违背道的东西。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译文:人靠什么来了解道呢?说:心。心靠什么来了解道呢?说:虚心、专一而冷静。心从来没有不储藏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虚;心从来没有不彼此兼顾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

译文: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发号施令而不从什么地方接受命令;自我限制,自我驱使;自我决定舍弃,自我决定接受;自我行动,自我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它弯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译文:使眼睛不是正当之物就不想看,使耳朵不是正当之物就不想听,使自己的嘴巴不是正当之物就不想说,使内心不是正当之物就不想思虑。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译文:理气养心的方法是:血气刚强,用心平气和去柔化;深思过深,用平易善良来纠正;勇猛凶暴,用开导启发去帮助;行为躁轻率,用动静有法去节制;心胸狭小,用宽宏大量去开导;卑鄙、迟钝、贪图利益,用高尚的志向去激发;庸俗懒散,用良师益友去改造;怠慢、自暴自弃,用招灾惹祸去晓喻;单纯朴实、忠厚诚实,用礼法乐律去调济,用深思探索去疏通。但凡理气养心的方法,没有比遵循礼义更简易,没有比得到良师更重要,没有比精一向善神妙。这就是理气养心的方法。

心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译文:内心不平静,那么外界事物就看不清;我的思虑混乱,那就不能判断是非。

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主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而喻。

译文:辩论与解说,是内心对道的认识的一种表象。内心,是道的主宰。道,是治理的永恒法则。心意符合于道,解说符合于心意,言语符合于解说;使名称正确无误并互相约定,使名称的内涵质朴直观而使人明白。

注:首发于 大心学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