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词谐用"和"枭首示众"是什么意思?

2.曹操下令绞死吕布后,为什么还要枭首示众?

3.汉朝时枭首示众有多“流行”?

4.甄嬛传:听说汪景琪被枭首示众,甄嬛作何反应?

"庄词谐用"和"枭首示众"是什么意思?

枭首示众的历史典故-枭首示众

庄词谐用,庄,形容词,庄重。谐,形容词,戏谑,诙谐谐趣。

把庄重的词语用于戏谑的场合。例如,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宿舍联欢会,先请宿舍长作重要讲话。——这里的召开、重要讲话等就是庄词谐用。

与庄词谐用相反的是谐词庄用。

枭首示众,枭,动词,悬头示众。《汉书·高帝纪》:枭故塞王欣头。注:“悬首于木上。”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枭首示众的意思就是斩首悬示于众。与其相类的词语还有:枭示(枭斩。砍头悬挂示众);枭夷(诛杀净尽);枭除(诛杀清除)等。

曹操下令绞死吕布后,为什么还要枭首示众?

曹操和吕布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捉住吕布之后,将他杀了之后斩首示众,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抒发了自己对吕布的怨气,第二个原因就是这样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士气,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曹操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吕布则是一位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吕布被曹操捉住之后,自然是逃不过被杀的命运,但是曹操先把吕布绞死,又把他的头颅砍下来示众,这样做无疑是在羞辱吕布。

曹操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替自己出一口气。曹操是一代枭雄,而且是一个嫉恶如仇,睚眦必报的人,在一次和吕布的战争中,曹操落败,仓皇而逃,甚至被吕布逼到了要向自己的发小袁绍低头寻求帮助的时候,曹操心里是非常记恨吕布的。吕布落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当然要报这一个仇,要让自己出一口气,所以就先把吕布绞死,又把他的头砍下来,以泄自己的心头之恨。

曹操把吕布的头砍下来示众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鼓舞士气,顺便打击对方的士气。在古时的作战中,将领在一支军队中是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将领威风凛凛,他所带领的军队就会士气大增,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将领是非常重要的。吕布的头颅被示众,他的大军肯定会非常的惊慌,从而整个军队都变得非常的泄气,士气没办法重振,军心涣散,曹操自然就会很容易的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曹操擒拿吕布之后,并没有满足于杀了他,反而把他的头颅示众,原因有以上两点。在很多描写古代的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将领被砍首示众的画面,这样的现象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将领如果失败了,那么他所带领的军队也会变得非常的颓废,从而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汉朝时枭首示众有多“流行”?

这个不能用“流行”表示吧,流行是说这件事比较受欢迎,容易被所有人所接受,而当时汉朝使用枭首示众只是当时的一种制度,通过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以达到震慑人心,彰显国威的作用,虽然现在的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这是古代常用的方法。

汉朝其实是个军国主义国家,讲的就是非军功不封侯,就是说不管你的能耐有多大,你只要不上场杀敌,封侯这件事就没有任何指望,当时整个国家的精力和都偏向军事,对于边境的各种势力取主动打击的政策,在这期间就兴起了斩首,通过这种方式,将战败敌人的头颅悬挂示众,既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又能彰显国家的实力。

其中比较有名应该是对楼兰王的斩首行动,楼兰王当时在汉朝和匈奴之前摇摆不定,为彰显国威,威慑各族,傅介子奉命以赏赐的名义前往楼兰,在对方的地盘上众目睽睽下将人家的国王杀了,而且迅速的稳定了局势,让他们臣服于大汉,后将楼兰王的头带回悬挂在城楼上,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将汉朝的威慑力传播出去。

古时候的通讯不发达,枭首示众的方法在现在看来非常残酷,但是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力,而且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的震慑西域各族,能很好的保证当时丝绸之路的顺畅,对中西方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甄嬛传:听说汪景琪被枭首示众,甄嬛作何反应?

皇上处理了年羹尧后,全部人愈发得疑神疑鬼,不信任身旁的所有人,总感觉任何人与他并不是上下齐心。

年羹尧被革职时,有些人翻出了他的智囊汪景琪给他们吹的彩虹屁,称年羹尧是宇宙空间第一名人,里边写了许多不识大体之言,说雍正皇帝这一国号不太好,说皇上是庸人,嫉妒年羹尧的才可以这些,总而言之,皇上龙颜大怒了。

龙颜大怒

随后汪景琪就被枭首示众,头颅悬架于菜市口十年不能拿到,警示大家,并且还拖累了家人,女眷流放披甲人为奴,男丁流放宁古塔,生疏亲族,凡在官的一律撤职。

你觉得这件事情也无怨皇上,哪有些人那么傻在领导干部眼下办事有异心即使了,骂领导干部也要拿纸笔写下来,想销毁都难。

甄远道尽管协助皇上清除了年羹尧,可是因为性情缘故,针对皇上对汪景琪这一惩罚或是感觉有点儿重了。终究枭首示众就而已,也要挂在菜市口十年,在所难免让老百姓心慌气短,可伶远房亲戚也要殃及。

甄远道尽管平常谨小慎微,但却忘记了除开皇上要留意,身旁的朋友还要预防。把心里念头和鄂敏讲了,结果被鄂敏把握住了这一点下功夫。才拥有之后诬蔑他与钱世名交下,说他有悖逆的心,最终惨被发配宁古塔。

甄嬛不愧是甄远道的闺女,两个人的念头基本上一模一样。

大逆不道

可皇上的脾气就是自身反感谁,便必须另一方一定要和自身站在一起,要不然便是不识大体。

古时候处死犯全是公布的,并且在人多的地方行刑,容许人民群众看热闹,因此一般都选在街边、繁华区。《唐六典·刑部》中要求,“凡决大辟罪皆于市”。“看热闹”看行凶,相当于当代电视机的“直播现场”。

北京市一条歇后语,叫“鹤年堂讨割伤药——死到临头”,便是由于鹤年堂药房在清朝京都知名的法场菜市口周边。

因此枭首示众的目地通常是为了更好地具有威慑,维护保养公共秩序的功效,还能让老百姓和高官对法律法规和君王威势造成敬畏之心。

而古时候对行刑的月、日、时非常有注重,对行刑有固定不动的时间,除开一些罪不可恕非得马上处决的严刑,大多数全是在固定不动时间行刑。

秋后问斩

《唐六典·刑部》中就曾明确规定,“每岁春分后至立秋,不可决死罪。”

这就发生了大家常说的“秋后问斩”,也就是立秋之后、春分之前对犯开展处死。缘故是为了更好地切合天和,合秋冬季肃杀之气。

除固定不动月份以外,如非得处死罪犯,也会绕开正月、五月、九月,由于这三个月份是“断屠月”。

并且,就算在能够 行刑的月份,也不是每日都能行刑的。如碰到24个节气日、十一国庆、皇上生日等关键日子是不可以行凶的。此外,1、8、14、15、18、23、24、28、29、30这十天叫“十直日”,归属于“禁杀日”,是肯定不可以行刑的,就算是要马上行刑的犯罪分子,要务必避开这好多个日子。

行刑时间

明代的行刑时间多选题在午时,也就是大伙儿常说的“午时三刻”,大约是下午的11点到13点。听说是由于午时气血最火,亡灵无法作怪,这些监斩官、行刑者也无须畏惧被“亡灵”压身,遭受“恶报”。

实际上,汪景琪作为年羹尧的同党,也就过了嘴瘾,枭首示众早已非常惨了,头颅也要被挂在菜市口十年,是有一些惨了,并且老百姓每日买水果见到一个脑壳挂在菜市口不吓得慌才怪。

并且汪景琪的远房亲戚确实不幸,很有可能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自身就被放逐了,确实可怜,也无怪乎甄远道和甄嬛会起一些恻隐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