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2.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3.掩耳盗铃的意思

4.掩耳盗铃的解释及典故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盗铃掩耳盗铃的意思和句子-盗铃掩耳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详细介绍如下:

一、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二、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三、掩耳盗铃文言文作者介绍: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姜子牙二十三世孙,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吕不韦早年往来贱买贵卖,累积千金家财。后在邯郸结识子楚,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国王位,又献赵姬生秦王嬴政。

庄襄王元年,吕不韦被拜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登相位后,模仿战国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令食客把自己所学所闻著写成书,汇集而成《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内容包含哲学、史学、政治、道德、天文、地理、农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尤其对后稷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是战国秦汉之际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著作,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在思想上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完整的统治理论和依据。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有严谨体系的学术著作。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伪造的人可以蒙蔽一段时间,但他们不能一辈子蒙蔽。他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为:

范?逃亡的时候,有个?趁机偷了?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钟太?了,不好背,他就打算?锤?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下,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的响声。他?怕别?听到钟声,来把钟夺?了,就急忙把?的两只?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听到钟的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的?朵就以为别?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注释:

范?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韩?、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国。

得:得到。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负:背、驮。

:跑。

则:但是。

以:?。

锤(chuí):槌?或棒?。

“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遽(jù):急速地。

《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掩耳盗铃演变后的故事为: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好看的铃铛,想把它偷走。可是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会被人发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很快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结果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掩耳盗铃所蕴含的哲理意义为:

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要是围绕着事物的客观性来讲得,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故事中的那个小偷以为把耳朵堵住铃声就会消失了,这是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总之一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掩耳盗铃的近义词为自欺欺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也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掩耳盗铃的反义词:开诚布公、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等。

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自己欺骗自己。

一、读音

掩耳盗铃的读音是[yǎn ěr dào líng]。

二、释义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自欺欺人。

三、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四、近义词

欺人自欺: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五、反义词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示坦白无私,真诚相待,能诚恳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掩耳盗铃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自己正在偷钟吗?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小偷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便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的解释及典故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 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啊?”

成长心语

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想别人看到你的举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至少应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才能被人接受。自欺欺人蒙住的只是你自己的双眼。唯有站得正、行得端,你才能成为一个不被人诟病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