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朝元老是什么?

2.飞将军李广作为三朝元老,功绩显著,为何难以封侯?

3.三朝元老诚可夸是什么意思

4.如何评价明代三朝元老郑纪?

三朝元老_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

成语解释: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成语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举例说明: 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朝元老》)

三朝元老是什么?

三朝元老不是一个官名,而是特指资格老、阅历长的重臣。

一般说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飞将军李广作为三朝元老,功绩显著,为何难以封侯?

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成语举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朝元老》)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老资格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三朝元老诚可夸是什么意思

李广是西汉时期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三朝老将。在汉匈交战期间,李广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因为他骑射技术高超,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但是飞将军李广的命运却多舛,他打了一辈子仗,却终身未被封侯。

汉匈交战的几十年里,李广几乎每次都出征,而且当年跟着卫青打仗的将领,极少没有升官发财的,李广的堂弟李蔡被封了侯,连那些能力不及他的校尉也都封了侯,甚至李广很多部下都封了侯。武帝伐匈奴期间,因打匈奴有功而被封侯的人多达几十人,李广的才能不在他们之下,为什么却终身不得封侯?

李广画像

飞将军李广

李广出生于武将世家,他是秦末名将李信的后裔,在汉文帝时期从军,做了文帝的侍从,一次他跟猛兽搏斗显得格外勇猛,文帝感叹到,你要是生在秦末乱世,跟着刘邦打天下,封个万户侯很容易。

汉景帝即位以后,李广任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后,调任上谷太守。

李广带兵很特殊,他的部队从来不站岗、不巡逻,没有严格的组织,士兵平时都比较轻松。

而且每次行军出征,遇到断粮缺水时,李广总是等到士兵们吃饱喝足后,自己才喝,如果士兵不能填饱肚子,他绝不吃饭。除此之外,李广为将十分清廉,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分给属下。

李广做了40多年工资只有二千石的官员,家里财物不多,也没有购置家产,跟那些一当官就为自己家人谋利的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为此他深受士兵们的爱戴。

李广待属下宽厚不苛,与士兵同甘同苦、同吃同住,不仅给自己赢来非常好的官声,而且士兵也愿为他肝脑涂地。

李广剧照

武帝元光六年,汉武帝无法忍受匈奴多次举兵南下,派出四位大将出击匈奴,每人分配一万兵马,结果李广运气不好碰到匈奴精锐主力,兵败被俘。匈奴单于因仰慕李广的贤明,下令一定要活捉李广。

李广被放在网袋里,当匈奴大军大概行了十多里地时,李广躺那儿装死,他斜眼瞄了一下旁边的匈奴骑兵,发现骑着一匹上等的好马,李广突然从网袋里一跃跳上了战马,夺走骑兵的弓箭,快马加鞭往回跑,匈奴几百人追赶,李广一边逃跑一边射杀追兵,跑的那是一骑绝尘,最后扬长而去。

匈奴人十分惊讶,没想到汉军中有骑术如此精湛之人,所以匈奴人把李广誉为?汉之飞将军?。

后来匈奴入侵辽西,李广被调任为右北平太守,他在右北平任职期间,匈奴因畏惧李广几年不敢侵犯。

汉武帝剧照

李广为什么终身不得封侯?

第一、运气欠佳

武帝元光六年,匈奴先后多次举兵南下,让汉武帝忍无可忍,武帝派出四位大将,分别是卫青、 公孙贺、李广、公孙敖各自率领一万人马出征匈奴。

第一者卫青,他来到龙城,斩杀匈奴七百,全胜而归,四位将领中卫青最,他没有遇到匈奴主力。第二者公孙贺,在大草原转了一圈,没有碰到匈奴人。第三者公孙敖,遇到匈奴主力,兵败逃亡,汉军被斩杀七千人。最倒霉的李广,遇到匈奴精锐主力,全军覆没,自己惨遭被俘。

其实出征前,武帝谁也没有偏袒,他也不知道谁的能力更强,所以分配的军力相当,试一试他们领兵打仗的能力,可惜的是李广运气差,遇到匈奴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就算卫青遇到匈奴精锐,恐怕也会落得兵败被俘的下场。

卫青剧照

第二、自视才高

李广任上谷太守期间,天天与匈奴交战,公孙昆邪对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李广的才气举世无双,他自恃其才,天天跟匈奴交战,恐怕早晚会战死。景帝听后只好把李广调为上郡太守。

此后匈奴经常犯边,景帝派了一位深受信任的宦官随同李广到边地抵御匈奴,一次宦官带着几十个骑兵出猎,遇到三名匈奴人,宦官一看匈奴就仨人,打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结果由于战斗力的悬殊,宦官手下几十号人全部阵亡,宦官狼狈逃回汉营中。

李广知道后决定一定要把三名匈奴人除掉,于是他带着百名骑兵追赶匈奴,结果遇到匈奴几千骑兵,幸好李广没有逃跑,故意下马解鞍,其实李广摆了个空城计,目的为了造成一种他们是骑兵诱饵的象,果然匈奴上当,以为附近有汉军埋伏,李广才得以解脱。

其实李广这样做太过于冒险,万一忽悠失败,那不就全军覆没了吗?而且匈奴就三人,有必要追吗?是不是显得太好战了。

所以应了公孙昆邪那句话,李广自视才高,早晚有失守的一天。

李广剧照

第三、不懂帝王之术

景帝三年(前154)爆发七国之乱,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同太尉周亚夫平息叛乱,在与叛军交战中,夺了对方的军旗。古代行军打仗夺了敌军的军旗,算是立下大功,按常理李广应该被封侯,但是他犯下大错。

当时景帝的胞弟梁孝王刘武因赏识李广的才能,授他将军印玺,李广傻乎乎地接受了,梁王是藩王,而且非常受窦太后的宠爱,以致于威胁到景帝的皇位,景帝对这位弟弟非常忌惮,所以他借齐国之乱打压梁王。

没想到李广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受梁王的封赏,或许他不了解景帝与梁王之间的矛盾,或许他不懂帝王之术,总而言之李广拿着中央的工资,接受地方诸侯官职,只会让景帝猜疑,认为他支持梁王。

故而李广虽然在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但是并没有被封侯。

汉景帝剧照

结语

李广体恤士卒,有长者的风范,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封侯,后世之人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名言,来纪念这位祖孙数辈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

虽然李广没有被封侯,他却被后世之人推崇,连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诗仙李白都自称是李广的后裔,可见李广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他是那些一辈子没有打过胜仗,还被封了侯的草包将军不能比拟的。

如何评价明代三朝元老郑纪?

三朝元老诚可夸的意思是三朝的元老确实值得夸赞。

三朝元老,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háo yuán lǎo,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朝元老人物: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康熙十一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元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

三年,署大学士事。四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郑纪,字廷纲,号东园,仙游县文贤里上人。出身贫寒之家,父亲为烧炭翁。一生经历英宗、宪宗、孝宗三朝,人称“三朝元老”。历任翰林庶吉土、国子祭酒、按察副使、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因在明中叶时,郑纪提出《备荒六事》,从根本解决了明中叶的朝廷经济危机,所以,郑纪在史上又被誉为"经济名臣"。

该如何评价郑纪呢?

首先,他一身正气,无畏强权。明宪宗时期,皇帝朱见深特别宠信汪直、梁芳、韦兴等宦官,封汪直为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让其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使汪直等人祸害朝廷,气焰嚣张,他们屡兴大狱,谋害良臣。

梁芳倚仗有皇帝撑腰,贪腐谄媚,为讨好宪宗的宠妃万贵妃,“日进美珠珍宝悦妃意”,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宪宗因宠爱万贵妃却置若罔闻。此时,一身正气的郑纪站了出来,向宪宗冒死上奏《太平十策》,希望皇帝"远奸邪,任忠良,恤民命,兴礼教",但朱见深未予理会,于是郑纪愤而辞官,归隐故里达20年之久。正所谓“一身之患害,轻于百姓之荼毒”。

其次,他为官清廉,气节高尚。幼时郑纪母亲曾立训教导:“勤俭家风慈母训,他日富贵莫忘贫”。在他以后几十年的为官生涯里,始终牢记慈母训导,从不敢忘。郑纪在明孝宗时期重新得到了重用,任经筵同考官,掌握着科举考试判卷的重要职能,有人通过各种办法,想让郑纪在判卷的时候偏袒特定人选,遭到郑纪的严词拒绝:“名爵乃国家之公器,岂能私相授受?”

在任国子祭酒时,学馆膳费有不少结余,司礼监陈宽想拉拢他,将结余的膳费千多银两送给郑纪,遭到他的断然拒绝。郑纪因此招致同僚诬陷,遂一再请求退职。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三,他情系桑梓,关爱乡里。郑纪乡居的二十二年间,倡建学堂,与陈迁等人,组织了仙游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耆乐社”,开创仙游文学活动的先河;植树修桥,先后捐资筹资修建了鹿鸣、登瀛、步云、朝天、卧龙诸桥;当得知仙游百姓不堪税赋时,郑纪立即上疏孝宗,恳请减免税赋。孝宗为其奏疏流露的真情所感动,命户部减免仙游三年田赋。

郑纪还十分重视风俗教化,革陋习,树新风,尚节俭。为此,他特制定了《归田咨目》十条,用意正如其序所言:“以自警束,以训子孙,以告乡人。非敢任移风易俗之责,但不欲助其纵侈耳!”

其四,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郑纪明景泰元年中秀才;景泰四年中举人,天顺四年中进士。一生著作著述颇多。清康熙版、乾隆版《仙游县志》均有记载:郑纪著有《归田录》八卷,诗集四卷,《文集》五十卷,《圣功图》十卷。《东园文集》在清代收入了《四库全书》。正所谓“文入四库,诗称静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我们是否可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为郑纪作总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