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哪

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蕴含着丰富的什么因素

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

4.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

5.请问到底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谢谢!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_本固邦宁

本固邦宁的意思是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出处:

《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haO86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语法:

本固邦宁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谏。

示例:

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本固邦宁。京剧《串龙珠》

近义词:

本固枝荣

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造句

1.早在杰斐逊或林肯诞生的几千年前,就有一位中国圣贤写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中国自古有“岁稔年丰”、“强本节用”的传统,农业从来就是立国之本,所谓本固邦宁,也因此,“不稼不穑”多遭诟病。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执政治国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5.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才概括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经典表述。

6.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伤民则天下危矣!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哪

儒家早期经典礼记中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原文是: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儒家

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

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蕴含着丰富的什么因素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资料拓展:

《五子之歌》出自《尚书》中的《夏书》,《尚书》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还在,是其一篇穗燃,

《五子之歌》是对中国最早的帝王亡国猜迹虚的叹息,体现了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唐人同谷子据典故也曾改编过《五子之歌》。

大禹的儿子启作为夏朝君主开启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君主制时代。然而继承王位的儿子太康,就因为没有德行,导致老百姓反感。

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

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

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

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州中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家国社会的根本,以百姓福祉为根基,才能上下一心而社稷久安。

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是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国家才能安宁。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内涵

1、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民为邦本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取决于人民的生活状态。只有当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国家才能有稳固的基础。

2、民生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本固邦宁意味着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的生计。应该关注民生问题,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教育、医疗、就业等。只有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国家才能稳定。

二、民为邦本思想的起源

1、早期中国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关注人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人民的生活状态。

2、儒家思想的民本观念: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民本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强调仁爱和民本,认为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疾苦,以人民利益为重。儒家经典《论语》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指人民,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关于民为邦本思想的发展与传承和现代价值

一、民为邦本思想的发展与传承

1、古代中国的民本实践

在古代中国,一些开明的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付诸实践。比如,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人民的生活状况,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2、现代中国的民本理念

在现代中国,民为邦本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人民视为国家的根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尊重和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民为邦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1、民为邦本的思想提醒我们关注人民的生计和利益,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2、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识。民为邦本的思想强调人民的根本地位,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请问到底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谢谢!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这句话同唐朝魏征纳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民本意思的表现。有了百姓,才会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君,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这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故选D。

正确的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惟:唯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扩展资料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语,出自《尚书·五子之歌》。这篇歌词是大禹的五位孙子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抒发怨愤之情的文章,文章首句就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祖父(大禹)曾经训示我们说:人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贱失礼。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君位就稳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虽说此训不一定都是夏禹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性质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基本上是“天命”论笼罩下的民本思想,属于“天命顺民命”的类型。夏商周的统治者认为,君权是天命赋予的,但天命是顺从民意的,如果统治者不体恤民力,不修德政,天命就会根据民心所向转移到新君那里。

如《尚书》之《五子之歌》《汤誓》《泰誓》三篇文章,就代表了夏禹、商汤、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商汤在讨伐夏桀之罪的《汤誓》中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正因为统治者明白天命顺民命的道理,所以统治者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尤其是“小国周”统治者从“大国商”的灭亡中总结了历史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夏商时期的民本思想。

如《尚书·周书·蔡仲之命》就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是不分亲疏的,他只辅佑有德之君。民心也无常主,他只归附于爱己之君。这也成为后世儒家的“民本”思想来源。

宋·陆九渊《与陈悴书》:“民惟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心而不之恤哉?”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一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矧邦畿千里之内,拥黄图而借玉食,惟民是藉。”

清·赵贞怀《天雨花》八:“好个当朝宰相臣,常言‘民乃邦之本,本固邦宁’,汝可闻?”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五:“民惟邦本,国家之度用,将吏之俸禄,军中之粮饷,皆出于民。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