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烈日当头农夫心内如火烧,楼上王孙公子把扇摇 这句话的出处?

2.崔郊《赠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3.王孙公子指什么

4.“王孙公子叹无缘”,这“王孙公子”是指谁啊?八十回后他该有怎样的结局?

5.王孙的解释

烈日当头农夫心内如火烧,楼上王孙公子把扇摇 这句话的出处?

王孙公子叹无缘-王孙公子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此诗为施耐庵所作《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在黄泥岗挑酒时唱的.写盛夏伏旱时,农民和王孙公子的不同心情、态度的对比,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崔郊《赠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崔郊

崔郊(生卒年不详),元和年间秀才,流传下来的诗作仅一首。据记载:崔郊年轻时曾与姑母的婢女相爱,并私订终身。不料贪图钱财的姑母把婢女卖给了贵族于。此后,崔郊对其朝思暮想,始终无法忘情。一次寒食节时,二人意外邂逅。百感交集之下,崔郊写了这首《赠婢》。正是这首诗感动了于,于是他将婢女赠与崔郊,使二人结为夫妇。崔郊题诗娶佳人的故事也成为佳话。

赠婢

原文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译文

王孙公子争相追求,美丽的女子泪湿罗帕。权贵之家门庭深邃如海,一进去便与曾经爱恋的人形同陌路。

鉴赏

全诗主要是写与情人分别之后的心痛之情。诗人用语极为概括,并没有过多铺陈自己的悲欢,但也因此使诗的立意得到提升,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由于门第观念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第一句以“公子王孙”的争相追求,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容貌的美丽。第二句中,诗人抓住“垂泪滴罗巾”这一细节,写出女子被迫与爱人分离,委身于公子王孙时的痛苦心情。诗人借用“绿珠”的典故,暗示出女子遭劫的不幸命运,婉转地表达了诗人对公子王孙的不满。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传说她“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向石崇索要绿珠,遭到拒绝。石崇因此入狱,后绿珠坠楼身亡。

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深沉的感慨。女子一嫁入“侯门”,深似海的环境使她再不能与外界有什么联系,只能和昔日的恋人形同陌路。两句话由“一入”、“从此”两个词联结,中间又以侯门“深如海”作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绝望之情,读来更显哀婉,也更容易打动读者。“侯门”指有权有势的名门望族。“萧郎”是诗词中的常用语,泛指女子所钟情的男子,这里是诗人自称。

全诗寓意深刻,含蓄委婉,怨而不怒,读之却令人无比心酸。

王孙公子指什么

春秋时期,天子一族称为王族,王的儿子称为王子,王的孙子称为王孙。诸侯有五个等级,但统称为公,公的孙子称为王孙。因此在这个时期王孙贵族应该是周天子一族。到战国时期,七个国家到称王了,因此这个时期的王孙公子就是应该指这些贵族的孙子。

“王孙公子叹无缘”,这“王孙公子”是指谁啊?八十回后他该有怎样的结局?

是陈也俊.

妙玉和贾宝玉之间,只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交流,并没有所谓的爱情关系。那么既然如此,为爱而选择终身皈依佛门的妙玉,她所爱的究竟是谁呢?《世难容》曲所描述的“王孙公子叹无缘”中的那个“王孙公子”,到底指的是何许人也?在《红楼梦》的文本当中,会有这个人的身影吗?

我们还要再进行精读。《世难容》曲最后说,“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有人说,读完这个,我就更觉得高鹗写得对了,是吧?最后她就遭泥陷了,是不是?最后,贾宝玉,他当然是王孙公子,荣国公的后代嘛,就叹息自己跟妙玉没缘分。

现在我要跟你说的是,当她作为无瑕美玉遭泥陷之后,“王孙公子叹无缘”,这个“王孙公子”究竟是谁?谁叹无缘?我认为不是贾宝玉。贾宝玉当然也够得上一个王孙公子,但这句话里所说的不是贾宝玉,因为在前八十回里面,你找不到贾宝玉觉得自己跟妙玉之间有姻缘,后来因为姻缘不成就叹息,找不到这样的蛛丝马迹。

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正儿八百地写出“王孙公子”四个字的地方有没有呢?是有的。在秦可卿办丧事的时候,在第十四回,曹雪芹的行文就非常明确地交代,当时来参加丧葬仪式的有些什么人物呢?当然他写到了很多王侯显贵,但他此处就有这么一句话,你注意到了吗?他前面列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然后就说“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举”。注意到了吗?正文里面有“王孙公子”字样。这里面有冯紫英,大家很熟悉了,我前几讲也不断讲到这个人,冯紫英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暗地出场都是有的,对不对?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了,说这个可能就是随便这么一写吧?拉名单嘛!谁来参加丧事了,王孙公子有什么人,随便一写而已。冯紫英后面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陈也俊,一个是卫若兰,肯定也就是随便一写,你也真是,难道“王孙公子叹无缘”会是这里面的人吗?我认为就会是。为什么?卫若兰这三个字在前八十回的正文里面只出现过这一次,淡淡地出现,对不对?但是卫若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在脂砚斋的批语里面一再提到这一点,说在八十回后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例如在第二十六回,脂砚斋批语说,“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曹雪芹已经写得了,不光是一个构思,八十回后有一回的文字是写卫若兰射圃。什么叫射圃?就是满族他很讲究习武,除了像要打猎,贵族家庭有时候也出外打猎以外,他们有时候还要在自己家里面的花园或者是什么场地练习射箭,叫射圃。第七十五回已经写了贾珍在宁国府天香楼下,邀请世家子弟和富贵亲友来射箭;在八十回后,曹雪芹又写了卫若兰射圃的文字,只可惜迷失无稿了,被借阅者丢失了。有人就好奇了,说这个在第十四回里只出现过一下名字的卫若兰,居然八十回后是个角色,还要射圃,那么这个射圃算个什么情节呢?他和里面其他的人物之间,有没有什么重要关系呢?哎呀,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在第三十一回又发现一条脂批,说“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配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就这么重要。第三十一回写史湘云在大观园里面走,她的丫头翠缕跟着她,然后就捡到了一个金麒麟。史湘云自己身上就戴着一个金麒麟,这时又捡到了一个金麒麟,而且这一回的回目很奇怪,叫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因为麒麟这个东西最后伏下一段事,什么事?就是有一男一女,最后他们白头偕老,共度残年。这个情节在后数十回曹雪芹已经写出来了。那么史湘云所捡到的这个麒麟,是谁佩戴的麒麟呢?就是这个卫若兰。后数十回卫若兰在射圃的时候所佩戴的那个麒麟,就是第三十一回里面的这个麒麟。关于这一对麒麟的事情,我下面还会给你细讲,这里不再枝蔓,但是我要提醒你,绝不能轻视第十四回曹雪芹所开列的这个名单,是不是?

前八十回中卫若兰只在第十四回里面这个名单中出现了一次。有的人觉得很无聊,认为作者不知道怎么着,忽然攒出一个名字,就那么随便一写,并没有什么深意。这样的读者总是觉得,写嘛,怎么可能连笔下一个名字都打着那么多埋伏呢,你别总这么眼尖心细了,行不行?可是我读《红楼梦》遍数多了,我就懂得,曹雪芹下笔,就有那么厉害,别的人写的别的另说,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是一部奇书。他似乎不经意地点那么一笔,出现那么一个名字,嘿,到头来,那就是伏笔,就有用意,他的手法就那么高妙,就那么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味儿来。他在第十四回写出那么几个王孙公子的名字,真不是废语赘文,都有他的深意。脂砚斋一再指出,曹雪芹的笔法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如常山之蛇,见头不见尾,见尾不见头,非常地蜿蜒曲折。所以《红楼梦》为什么是部伟大的?仅在设置伏笔方面,就非常了不起。

再来细读第十四回里的这句交代。如果说排在最后的这个卫若兰在八十回后都是一个重要人物的话,那么陈也俊这个名字,难道就是一个胡乱写出来的名字吗?又由于我在前面告诉了大家我的思路,从太虚幻境四仙姑和《枉凝眉》曲可以判断,史湘云和妙玉是并列的在贾宝玉一生当中起过重大作用的女性,那么既然卫若兰和史湘云有关系,我觉得我的判断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个陈也俊,就应该是一个和妙玉有关系的王孙公子。“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我个人认为,第一,“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第二,很可能他就是陈也俊。

有红迷朋友问,你为什么非认定是陈也俊?第十四回那句话里,不是还有韩奇和冯紫英吗?韩、冯二位都写了家庭背景,写出家庭背景就起到点染的作用,可以让读者感觉到秦可卿丧事之隆重,那么,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暗出明出几次,看不出他和妙玉有什么关系;惟独陈也俊这个名字很怪,和卫若兰一样,没特别写出是谁家的公子,但又排在卫若兰之前,这个名字如果不是一个伏笔,实在没有写的必要,卫既然与湘有瓜葛,那么,陈只能是与妙有关系。

为什么说妙玉“不合时宜”?在那样一个社会,你出家了,带发修行了,你父母又双亡了,你自作主张爱上一个王孙公子,你追求彻底的恋爱自由,那是非常出格的,那就叫不合时宜。这倒也罢了,很可能还有哪个权贵之门,靠着自己的权势,要强娶妙玉,所以妙玉她不是因为政治原因逃避到京城来,投奔到大观园,住进栊翠庵的,她很可能就是为了争取对自己生命的支配自由,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她率性而为,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生活。所以,她确实是让别人觉得太古怪了,你是一个尼姑,又父母双亡,或者她和陈也俊有恋情的时候父母还在,父母也不会同意,你这么样自由恋爱,太出格,太离奇,是不是?但是她坚持自己的情感追求,她是一个“肮脏到头”的奇女子。

当然,很显然,她没有能够和她所爱恋的王孙公子——很可能就是这个陈也俊——结合在一起,所以《世难容》曲最后说,“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发出长太息的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而是陈也俊。

王孙的解释

王孙的解释

(1) [prince's descendant]∶王爵的子孙 (2) [young man]∶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 青年 男子 王孙公子 详细解释 (1).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 左传 ·哀公十六年》 :“王孙若 安靖 楚 国, 匡正 王室,而后庇焉。 启 之愿也。”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 萋萋 。” 王夫之 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 汉 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唐 杜甫 《哀王孙》 诗:“腰下宝玦青 珊瑚 , 可怜 王孙泣路隅。”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王孙绮席倒金尊,美 女红 炉添兽炭。” (2).旧时对人的尊称。 《史记·淮阴侯列传》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 贞 索隐引 刘德 曰:“ 秦 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文选·左思<蜀都赋>》 :“有 西蜀 公子者,言於 东吴 王孙。” 李善 注引 张华 《博物志》 :“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 宋 苏轼 《送曾仲锡通判如 京师 》 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3).人名。指 卓王孙 。 汉 临邛 人,家巨富。 《文选·左思<蜀都赋>》 :“ 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刘逵 注:“ 王孙 , 卓王孙 也。” (4).人名。指 汉 杨王孙 。 宋 苏轼 《赠章默》 诗:“难从 王孙 裸,未忍 夏后 堲。” 李厚 注:“ 前汉 杨王孙 ,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5).植物名。黄孙的 别名 。 (6).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 (7).猴的别称。 汉 王延寿 《王孙赋》 :“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 :“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蒋之翘 辑注:“王孙,猴也,状似愁胡。” 清 钱谦益 《 徐霞客 传》 :“﹝ 霞客 ﹞以山魅、木客、王孙、玃父为 伴侣 。” (8).蟋蟀的别名。 《周礼·考工记·梓人》 “以注鸣者” 孔颖达 疏引 《方言》 :“﹝精列﹞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 ,或谓之王孙。”按, 《方言》 “王”作“蚟”。 (9).复姓。 汉 代有 王孙皓 、 王孙卿 、 王孙庆 。

词语分解

王的解释 王 á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 国家 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俹 )。 中国 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孙的解释 孙 (孙) ū 儿子 的儿子: 孙子 。 孙女 。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 子女 )。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卬 )孙(孙子的子女)。玄孙( 曾孙 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 后代 )。王孙(贵族的子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