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斧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2.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读音

3.和斧钺有关的成语

4.苏武传全文翻译

5.斧四字成语大全

6.关于汤的成语有哪些

斧钺汤镬_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汤镬是指开的水锅或油锅;指用滚汤水煮人的酷刑。汉语词语,拼音是tānghuò,指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比喻痛苦的处境.

汤镬之刑又被称为“烹刑”,顾名思义就是将放在一个大鼎或者大镬之中,用滚烫的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据说这种酷刑可以将煮的连渣都不剩。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篇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之语,高_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颜师古也说:“鼎大而无足曰镬。”因为烹人要用鼎或镬,所以,古时就把这种酷刑叫做镬烹、鼎镬或汤镬。

如《汉书·刑法志》说“陵夷至于战国,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烹)之刑”,《旧唐书·魏元忠传》说:“既诛贼谢天下,虽死鼎镬所甘心”。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斧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壹』 形容刑罚的成语

关于刑罚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罢马不畏鞭箠: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

笞杖徒流: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楚毒备至: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指使用各种刑罚。

刀锯不加:刀锯:旧时的刑具;不加:不加于身。指躲过刑罚。

刀锯之余:刀锯:古代刑具,代指刑罚。受刑之余。指阉人。

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鼎镬刀锯: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遁天之刑: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恩威并济:威:以法自治或以武力威协。奖赏和刑罚一起使用。指统治者同时用高压和怀柔手段。

恩威兼济:恩:恩惠,奖赏;威:刑罚,武力威胁;济:利用。恩惠和刑罚同时进行。指统治者或掌权者同时用怀柔和高压两种手段。

罚薄不慈:薄:轻;慈:仁慈。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法外施恩: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斧钺刀墨:斧钺:古代军法用来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的刑罚。泛指。

瓜蔓抄: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贵德贱兵: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交臂历指: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望纳

『贰』 形容酷刑的成语

刀锯鼎镬: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刀锯斧钺: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鼎镬刀锯: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鼎镬如饴: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千刀万剁: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又称“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枭首示众:旧时酷刑,把人头砍下来并高挂起来,使众人都看到。

『叁』 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刑的成语如下:

僭赏滥刑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明刑弼教 弼:。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明刑不戮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的公文或布告中。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政简刑清 旧时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

当刑而王 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遁天之刑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繁刑重赋 过重的刑罚和繁多的赋税。

果刑信赏 指赏罚严明。

讳兵畏刑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隆刑峻法 指刑法重而严。

威刑肃物 以严刑使人恭顺。

刑措不用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刑于之化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刑余之人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严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以刑止刑 犹以刑去刑。

以刑致刑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肆』 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尚德缓刑、

遁天之刑、

礼乐刑政、

当刑而王、

非刑逼拷、

威刑不肃、

明正典刑、内

果刑信赏、

严刑峻容法、

以刑止刑、

刑不上大夫、

讳兵畏刑、

刑过不避大臣、

决狱断刑、

繁刑重敛、

明刑弼教、

造言之刑、

刑措不用、

僭赏滥刑、

刑于之化、

刑马作誓、

威刑肃物、

怀刑自爱、

明刑不戮、

刑期无刑、

政简刑清、

刑余之人

『伍』 关于刑的成语有什么

严刑峻法、

明正典刑、

明刑弼教、

以刑止刑、

刑余之人、专

以刑去刑、

刑期属无刑、

政简刑清、

当刑而王、

遁天之刑、

隆刑峻法、

僭赏滥刑、

明刑不戮、

果刑信赏、

威刑肃物、

严刑峻制、

刑于之化、

讳兵畏刑、

繁刑重赋、

刑措不用、

以刑致刑

『陆』 含有“刑”的成语

含有“刑”的成语 :

怀刑自爱、

明刑弼教、

刑期无刑、

刑余之人、

威刑不肃、

明刑不戮、

政简刑清、

讳兵畏刑、

刑马作誓、

遁天之刑、

果刑信赏、

刑措不用、

严刑峻法、

刑于之化、

非刑逼拷、

繁刑重敛、

礼乐刑政、

威刑肃物、

当刑而王、

刑过不避大臣、

明正典刑、

以刑止刑、

决狱断刑、

造言之刑、

尚德缓刑、

僭赏滥刑、

刑不上大夫。

『柒』 形容刑警的成语有哪些

1.尽忠职守[ jìn zhōng zhí shǒu ]

忠于自己的公司,立志于自己工作。

2.正义凛然[ zhèng yì lǐ回n rán ]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答严,令人敬畏。

3.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 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4.鞠躬尽力[ jū gōng jìn lì ]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同“鞠躬尽瘁”。

5.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 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臣空有赤胆忠心;无能回其万一。”

『捌』 与刑相关的成语,带刑字的成语,刑字成语大全,刑

严刑峻法、非刑拷打、繁刑重赋、果刑信赏、隆刑峻法、以刑去刑、非刑吊拷、非刑逼拷、繁刑重敛、明刑不戮、明刑弼教、威刑肃物、严刑峻制、以刑致刑、以刑止刑、当刑而王、义刑义杀、详刑慎罚、省刑薄敛、刑措不用、刑期无刑、刑于之化、刑余之人、刑天争神、刑仁讲让、刑马作誓 、 政简刑清、遁天之刑、讳兵畏刑、决狱断刑、僭赏滥刑、明正典刑、扑作教刑……

『玖』 形容酷刑的成语有哪些

[鼎镬如饴]dǐng huò rú yí翻译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出处] 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五马分尸]wǔmǎfēnshī翻译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

[斧钺汤镬]fǔ yuè tāng huò翻译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鼎镬刀锯]dǐng huò dāo jù翻译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四卷:“真知夫进退得丧死生祸福之不足以累吾心,则虽鼎镬刀锯,视之如寝饭之安矣。”

[千刀万剁]qiāndāowànò翻译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干着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

『拾』 形容刑警的成语

人民卫士,一心为民 破案神速,为民除害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为民排忧,心系百内姓 英勇无畏,奋容勇缉私 忠于职守,为民服务 敬业正直,为民解忧 正义卫士,社会良知 雷霆出击,破案神速 神警雄风,罪犯克星 鱼水相依,为民救急 神勇机智,尽显警威...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读音

鬼斧神功:

猬锋螗斧: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双斧伐孤树: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郢人斤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运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运斧般门: 犹言班门弄斧。

破斧缺斨: 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横刀揭斧: 指持刀执斧。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鬼工雷斧: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斧钺汤镬: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斧破斨缺: 斨:古代一种斧子。指武器破损残缺。

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的刑罚。泛指。

刀锯斧钺: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操斧伐柯: 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不辟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鬼斧神工: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和斧钺有关的成语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读音是:suī?mēng fǔ yuè tāng huò,chéng?gān?yuè zhī。

《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

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开头两段为第一部分,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中间十一段为第二部分,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最后四段为第三部分,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

全文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入骨三分。

写作背景:

苏武是西汉大臣。他出使匈奴,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

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

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谋反者的首领缑王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

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

苏武传全文翻译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刀锯斧钺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斧钺汤镬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

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的刑罚。泛指。

不辟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斧四字成语大全

《苏武传》全文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匈奴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同策划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挖野鼠穴里藏的草食充饥。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传》原文:

《苏武传》(节选)

班固?〔两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赏析: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刻画这些特征时颇费艺术匠心。

首先是剪裁得法。范晔称赞班固“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后汉书·班固传论》),很为中肯。本文详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这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对这十九年的生活也没有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写,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劝降、逼降和苏武的拒降。至于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笔。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略写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简略,对于苏武身后得以画图麒麟阁的荣宠就写得很详细。由此可见,本文不仅做到了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而且详中有略,略中有详,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

其次是对比鲜明。本文安排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处:一是与张胜对比。作者写张胜的见利忘义、丧失骨气,衬托了苏武的深明大义和富于骨气;写张胜的遇事束手无策,对国家不负责任,衬托了苏武的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二是与卫律对比。作者暴露了卫律卖国求荣的可鄙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善于伪装。他装出满肚子委曲的样子,极力埋怨汉武帝对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吕祖谦曾经指出:“当陵之海上说苏武,陵母固未诛也,而激切捭阖,指斥汉失,若必欲降武者,则此言岂可尽信哉!”(《汉书评林》引)尽管李陵后来又装出关心苏武生活的样子,赐以牛羊,但苏武确实没有相信他的话。李陵斤斤计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而苏武则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顾,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两种思想,两种胸怀,有如天渊之别。李陵越说得委婉动听,就越显得渺小可鄙;苏武越沉默寡言,就越显得可敬可佩。事情发展到后来,连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构成了对比。开始时甘于充当一名无耻的说客,经与苏武多次交谈,方始认识到人间还有“羞耻”二字,不得不自讼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这是第一层对比。动员苏武投降时说得头头是道,及至看到苏武回国时又哭得哀哀欲绝。这是第二层对比。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对于变节者来说,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残喘,但他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必须身不由己地去充当说客,结果是扮演了一个可怜虫的角色。当苏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时,正是他的叛国者的灵魂被公诸于世之日。在李陵饯别苏武的宴会上,苏武不会片言不发,但作者却不着苏武一语,只是淋漓尽致地刻画李陵悔恨、懊丧、羞惭的种种表现,对比的色彩异常鲜明。就苏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也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苏武的光辉形象已经栩栩如生地活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词句注释:

父:指苏武的父亲苏建,有功封平陵侯,做过代郡太守。

兄弟:指苏武和他的兄苏嘉,弟苏贤。郎:官名,汉代专指职位较低皇帝侍从。汉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举其子弟为郎。

稍迁:逐渐提升。栘(yí)中厩(jiù):汉宫中有栘园,园中有马厩(马棚),故称。监:此指管马厩的官,掌鞍马、鹰犬等。

通使:派遣使者往来。

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亲统大军十八万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晓谕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汉,病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为是被汉杀死,扣留了路充国。事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辈:批。

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汉,汉武帝年号。

且(jū)鞮(dī)侯:单于嗣位前的封号。单(chán)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中郎将:皇帝的侍卫长。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

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斥候:军中担任警卫的侦察人员。

作者简介: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善属文,因续作其父班彪《史记后传》,为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经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任兰台令史,转为郎,典校秘书,成《汉书》。后从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得罪,班固亦受牵连,下狱死。有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

创作背景:

苏武是西汉大臣。他出使匈奴,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谋反者的首领缑王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

缑王原是归附汉朝的匈奴贵族,他重新陷没匈奴中是因为汉武帝派他随浞野侯赵破奴去接应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事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臣。苏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苏武在解决这道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他的光辉形象。

表达主题:

《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开头两段为第一部分,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中间十一段为第二部分,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最后四段为第三部分,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全文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入骨三分。

名家点评:

宋代吕祖谦:当陵之海上说苏武,陵母固未诛也,而激切捭阖,指斥汉失,若必欲降武者,则此言岂可尽信哉!(《汉书评林》引)

清代何焯:(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冀其终降,以分谤也。(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义门读书记》卷十七)

清代李慈铭:如以后世史法论,图画麒麟阁功臣事,必当属之《霍光传》后矣。此知班氏犹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之旨也。苏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传后,以慰千载读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晋、宋以后史家所知。(《汉书札记》)

清代赵翼:叙次精彩,千载下犹有生气,合之李陵传,慷慨悲凉,使迁为之,恐亦不能过也。(《廿二史札记》)

关于汤的成语有哪些

1. 含斧的成语有哪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

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刀锯斧钺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斧钺汤镬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

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

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的刑罚。

泛指。 鬼斧神工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双斧伐孤树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不辟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

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操斧伐柯 执斧砍伐斧柄。

比喻可就近取法。 斧破斨缺 斨:古代一种斧子。

指武器破损残缺。 鬼工雷斧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同“鬼斧神工”。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横刀揭斧 指持刀执斧。 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

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破斧缺斨 斧、斨,泛指兵器。

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郢人斤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

同“郢匠挥斤”。 郢人运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

同“郢匠挥斤”。 运斧般门 犹言班门弄斧。

2. 四字成语大全

张三李四、再三再四、四面八方、四面楚歌、不三不四、四平八稳、挑三拣四、四脚朝天、五湖四海、文房四宝、颠三倒四、低三下四、三从四德、朝三暮四、名扬四海、四大皆空、危机四伏、志在四方、丢三落四、四通八达、说三道四、四分五裂、家徒四壁、四书五经、四海一家、四海升平、四马攒蹄、狼烟四起、四体不勤、骈四俪六、四肢百骸、四海承风、四战之地、四时八节、三三四四、三老四少、言三语四、一谦四益、四时充美、横三竖四、四方辐辏、四方之志、四清六活、四海鼎沸、八万四千、四面出击、四角俱全、囊括四海、六通四辟、三朋四友、巴三览四、烽火四起、四百四病、拉三扯四、臂有四肘、调三窝四、差三错四、四时之气、骈四俪六、四肢百骸、四海承风、四战之地、四时八节、三三四四、三老四少、言三语四、一谦四益、四时充美、横三竖四、四方辐辏、四方之志、四清六活、四海鼎沸、八万四千、四面出击、四角俱全、囊括四海、六通四辟、三朋四友、巴三览四、烽火四起、四百四病、拉三扯四、臂有四肘、调三窝四、差三错四、四时之气、半三不四、。

3. 四字成语大全

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 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 花样多(五花八门) 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圆、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三字俗语类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 的人。 9、(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给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蛇洞 龙潭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4. 成语大全 最后一个字是斧的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鬼工雷斧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横刀揭斧 指持刀执斧。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郢人斤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运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纳,O(∩_∩)O谢谢~)

5. 垩字开头四个字成语大全

没有“垩”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含“垩”字的成语也只有4个:

1、鼻垩挥斤

bí è huī jīn

解释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2、郢人斫垩

yǐng rén zhuó è

解释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出处元·刘敏中《最高楼》词:“郢人斫垩元无迹,仙家种玉不论畦。”

3、郢人斵垩

解释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出处元 刘敏中 《最高楼》词:“ 郢 人斵垩元无迹,仙家种玉不论畦。”

4、成风尽垩

chéng fēng jìn è

解释形容技艺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金城汤池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金汤之固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就汤下面比喻趁机行事。

落汤螃蟹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清汤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如蹈汤火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如汤沃雪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汤里来,水里去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以汤止沸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不避汤火指不畏凶险。

残汤剩饭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重金袭汤指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蹈赴汤火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