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2.“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是什么?

3.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哪里

5.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梦幻泡影_梦幻泡影图片

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如下:

意思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像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以用作宾语,含贬义,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详细解释:

解释: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相关成语:

沤浮泡影、杯蛇幻影、肥皂泡、泡蘑菇、如法泡制、谈空说幻、变幻无常、变幻无穷、梦中说梦、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泡幻、幻泡、梦泡、泡影、幻梦、梦幻、幻影、梦影、泡泡、沤浮泡影。

造句: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山育明德,流薰万里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2、波光淋漓如梦幻泡影,我们在世事变迁中看淡你我。如果有停下的机会,下一秒的回望,我将看到谁?

3、人生在世,一生不过一瞬,生命变幻不居,感官犹如微弱星火,肉体无非蛆虫饵食,灵魂乃不安的漩涡,命运一片黑暗,名誉难以捉摸。到头来,有形肉体似水循环复始,灵魂尽成梦幻泡影。

4、在我面前,所有的邪恶都不过时梦幻泡影罢了!手印飞转,古典豁然飞出,一团黑色的烟雾从里面冒了出来,逐渐化成一只恶魔的身影,在清远的体内咆哮起来。

5、刚才是在远处看曼珠,待近距离的看清曼珠的脸时,他更加愣住了,思绪似乎回到了很久远的时候,似梦似真,如梦幻泡影却又如此真实。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什么一统魔道,一统修仙界,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幼稚可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

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

扩展资料

金刚经(佛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作如是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 rú shì guān,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

扩展资料:

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 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像梦幻一样空虚,如泡沫中的影子一样无常,像露珠一样短暂,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应该按照这样的看法来观看世间的一切。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出处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全文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是什么

一切有为法是佛学术语,包含一切事物、物质、意识、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一切有为法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出自《金刚经》,《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哪里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的一首四字偈语,是鸠摩罗什译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南怀瑾讲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如幻影一样,**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太阳里的幻影等。

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这位**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那位**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

参考链接:

偈语 (词语)-百度百科

金刚经(佛典)-百度百科

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凡是有形有影的东西,都是虚无的。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出自《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住须臾,诳惑凡人”。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

金刚经(佛典)_百度百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一切皆如,梦幻泡影”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幻像,就像梦境和泡影一样,不真实不永恒。

出处

《金刚经》

原文节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译文

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像是梦境、泡影,

或者像是清晨的露水,或者是电光一闪,应该以这种观点来看待。

赏析

这句话传达了佛教的空性思想,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虚幻、短暂的,与真正的实相无关。只有放弃执着于这些虚妄的现象,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解脱。

创作背景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它是印度北传佛教中最为著名的经典之一,也是东亚佛教很重要的经典。

注释

有为法指的是有缘起的法,一切现象都是由缘起的因素所组成的。

梦幻泡影形容现象的虚幻、短暂。

水、电光一闪等形容现象的短暂性。

生活启示

“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像梦幻一样,不能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快乐或痛苦。我们应该学会看待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看似美好但很快消逝的瞬间,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而陷入忧虑或者欣喜若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像佛经所说的那样,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更加平静地度过每一天,不会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失去自我。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会为了某个目标而努力工作,期待着最终的成果。但是如果我们过分执着于那个结果,而忽略了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感受,我们就可能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享受过程中的点滴,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

总之,“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被一时的喜怒哀乐所左右,要保持超然的心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短暂的瞬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佛学术语,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术语简介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详细解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是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而已。

观点

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幻

幻呢,如幻,有是有。佛教不否定现实,佛教承认现实。我们承认是有,不过从一切都在变幻来看,一切也要变幻。所以要变幻的东西,就是如幻。

这个幻,并不是玄虚的说法,而是指的一切环境,一切东西都要变化。小时候看的戏,总是那些流落街头的流浪汉,过去都是挥金如土的公子少爷,全变了。没有一样东西不变的,就等于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