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资料,及原文写作背景和译文!

2.楼的开头成语有哪些成语?

3.楼什么四字成语

4.锦帆集序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资料,及原文写作背景和译文!

楼船箫鼓的比喻是什么-楼船箫鼓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二、问题研究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设题意图:背诵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感,巩固所学的文言词。要当堂完成。第1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第2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参考答案: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设题意图是通过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对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绍。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事近西湖

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

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入武林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以上诗词选自《西湖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曰,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他词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先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予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湖心泛月记

林纾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以上散文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教学建议

一、本文用1课时完成。可以用10分钟让学生自读和初步背诵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用15分钟和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内容,重点在于理解,不要讲解得过于琐碎。用15分钟处理练习题,突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用5分钟强化背诵。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这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人,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把这种手法的特征讲清楚,为了便于理解,还可以和“渲染”手法对比说明。

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对张岱的经历作简要介绍,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文中的淡淡哀愁,但不适宜讲得过深过细,点到为止即可。叙事与写景的关系也不宜讲得过深,讲清楚文中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衬就可以了。

四、课后第三题也可以作为预习内容,在讲课之前先作交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二、诗的小品小品的诗——读张岱《湖心亭看雪》(吴战垒)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张岱(15—1689)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这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赋予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彩。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作比,我觉得张岱的小品颇似唐人绝句。它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取饮一勺,当能知味;我们不妨择一短章——《湖心亭看雪》(见《陶庵梦忆》卷三),试作一点粗浅的品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楼的开头成语有哪些成语?

一 “下”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下阪走丸

拼音: xià bǎn zǒu wán

解释: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出处: 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成语: 下比有余

拼音: xià bǐ yǒu yú

解释: 下:下等,不足。同不足的相比还绰绰有余。

出处: 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3、成语: 下笔成章

拼音: xià bǐ chéng zhāng

解释: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举例造句: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 *** 。

4、成语: 下车伊始

拼音: xià chē yī shǐ

解释: 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举例造句: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很不合适的。

5、成语: 下笔有神

拼音: xià bǐ yǒu shén

解释: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二 “楼”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楼护唇舌、

楼船箫鼓、

楼台亭阁、

楼阁台榭、

楼阁亭台

三 "楼"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有哪些

楼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卷残云-云淡风轻-轻如鸿毛-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利人和-和颜悦色-色飞眉舞

四 张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张灯结彩

成语拼音:zhāng dēng jié cǎi

成语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的景象。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9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2、张牙舞爪

成语拼音:zhāng yá wǔ zhǎo

成语解释: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3、张皇失措

成语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

成语出处: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4、张三李四

成语拼音:zhāng sān lǐ sì

成语解释: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5、张冠李戴

成语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成语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李老而戴之。’”

五 以楼字开头的成语

楼台亭阁

发音

lóu

tái

tíng

释义

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内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容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出处

示例

除了~之处,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

六 以“楼”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楼船箫鼓

拼音: lóu chuán xiāo gǔ

解释: 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出处: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2、楼阁亭台

拼音: lóu gé tíng tái

解释: 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出处: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煇幼年亦得一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数十重。’”

3、楼堂馆所

拼音: lóu táng guǎn suǒ

解释: 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出处: *** 《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4、楼台近水

拼音: lóu tái jìn shuǐ

解释: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 宋·陈与义《寺居》诗:“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

5、楼台殿阁

拼音: lóu tái diàn gé

解释: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指帝王所居和供奉神佛之所。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七回:“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

七 “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也”字开头的成语,包含“也”字的词语有:也许 也罢 也好 哎也 也波 也门 也已 也夫 也则 再也 也者 也克 挨也 得也

也 yě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7)楼的开头成语有哪些成语扩展阅读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也,女阴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

三、相关词汇解释

1、耳也[ěr yě]

犹而已。

2、也是[yě shì]

类型都市内容简介人的一生为了什么?话说吃喝玩乐?这些不过是延续而已。那么,我们真真的为了什么而活着呢?看主人公生命中的点滴,你就明白《也是》了……。

3、欧也[ōu yě]

表示愉快、激动、并表示赞同与胜利。

4、也曾[yě zēng]

曾经。

5、也与[yě yǔ]

亦作“也欤”。语气助词。表疑问。

6、也们[yě mēn]

他们。

7、也儿[yě ér]

衬词,无义。

八 以楼字开头的成语

楼阁台榭

成语抄拼音:lóu gé tái xiè

成语解释: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志》第四卷:“楼阁台榭,转相连注,山池玩好,穷尽雕丽。”

楼台亭阁

成语拼音:lóu tái tíng gé

成语解释: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5回:“除了楼台亭阁之外,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

楼堂馆所

成语拼音:lóu táng guǎn suǒ

成语解释: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成语出处: *** 《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楼船箫鼓

成语拼音:lou chuan xiao gu

成语解释: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楼阁亭台

成语拼音:lóu gé tíng tái

成语解释: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煇幼年亦得一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数十重。’”

九 “苑”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苑”字开头的成语有:无。

十 阁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阁台楼亭

阁楼高筑

阁栏凭杆

阁道艰险.......阁字开头的太少见了....我只知道这么几个

和阁相关的倒是有

飞阁流丹

空中楼阁

楼台亭阁

束之高阁

仙山琼阁

置诸高阁

楼什么四字成语

1. 楼字有什么四字成语

琼楼玉宇、

亭台楼阁、

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高楼大厦、

玉楼赴召、

近水楼台、

撞破烟楼、

层楼叠榭、

龙阁、

歌楼舞馆、

楼护唇舌、

玉楼金殿、

坐楼杀惜、

朱楼绮户、

人去楼空、

琼楼金阙、

珍楼宝屋、

楼阁台榭、

楼船箫鼓、

背山起楼、

就楼磨刀、

岑楼齐末

2. 楼什么什么{填四字成语}

楼船箫鼓乘坐楼船,吹箫击鼓。

楼船:有楼饰的游船。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

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

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楼台殿阁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

指帝王所居和供奉神佛之所。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

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楼台近水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3. 有楼字的四字成语

玉楼赴召、

楚馆秦楼、

近水楼台、

龙阁、

层楼叠榭、

亭台楼阁、

歌楼舞馆、

撞破烟楼、

空中楼阁、

人去楼空、

朱楼绮户、

玉楼金殿、

谢馆秦楼、

琼楼金阙、

龙池、

楼护唇舌、

坐楼杀惜、

玉宇琼楼、

岑楼齐末、

寸木岑楼、

高楼大厦、

朱阁青楼、

背山起楼、

殿堂楼阁、

玉楼银海、

楼船箫鼓、

楼台亭阁、

珍楼宝屋、

上楼去梯、

青楼楚馆

4. 楼有什么四字组词

琼楼玉宇、

亭台楼阁、

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高楼大厦、

近水楼台、

玉楼赴召、

歌楼舞馆、

层楼叠榭、

龙阁、

撞破烟楼、

朱楼绮户、

玉楼金殿、

坐楼杀惜、

楼护唇舌、

人去楼空、

琼楼金阙、

上楼去梯、

楼阁台榭、

珍楼宝屋、

闳宇崇楼、

背山起楼、

楼船箫鼓、

殿堂楼阁、

玉楼银海、

岑楼齐末、

阆苑琼楼、

秦楼楚馆、

朱阁青楼、

玉楼金阁

5. 带阁楼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仙山楼阁 xiān shān lóu gé 解释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2、楼阁台榭 lóu gé tái xiè 解释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3、楼台亭阁 lóu tái tíng gé 解释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4、楼阁亭台 lóu gé tíng tái 解释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5、龙阁 lóng lóu fèng gé 解释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6、殿堂楼阁 diàn táng lóu gé 解释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7、重楼飞阁 chóng lóu fēi gé 解释重:重叠;飞阁:高阁.形容楼台高阁很多. 8、朱楼翠阁 zhū lóu cuì gé 解释朱:红色;翠:绿色.形容楼阁漆红饰绿,建筑豪华富丽 9、凤阁龙楼 fèng gé lóng lóu 解释帝王居住的楼阁 10、画阁朱楼 huà gé zhū lóu 解释朱:红色.有彩绘装饰的红楼阁.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11、玉楼金阁 yù lóu jīn gé 解释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12、亭台楼阁 tíng tái lóu gé 解释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13、空中楼阁 kōng zhōng lóu gé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锦帆集序原文及翻译

《锦帆集》序原文及翻译如下:

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掂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恢。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哀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签;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抵景眼前,运精象外。

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溴。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参考译文:

锦帆泾,是吴王当日所栽楼船箫鼓,与关人西施行乐歌舞的地方。迄今已经数千年,吴王霸业烟消云散,美人也成了一抓黄土,但钟帆泾的水,还是清澈如旧。姑苏吴治,正盘踞在钟帆泾之上,邑治为绿水环绕。乙未之岁,我的朋友袁中郎来吴地做地方官,尽力为百姓做亨,从早到晚辛苦操劳,疲惫(面容憔悴)的人们依靠他一下子恢复了生气。

第二年,袁中郎积劳成疾,上书请求回去,总共有了七次请求才同意他离职。袁宏道悟性很高,深入探究亨理,才华敏妙,娴于词赋。只是一旦做了官吏,就都没能实施。后来间或因景物而起兴,因感事而作文,有所题词歌咏和编著,两年的时间,已经积篇成册了。

在他离开的时候,友人方子公稍稍整理编辑,付梓出版,请袁君出个标题,袁君就标示为《锦帆集》。我曾经到官署拜见袁君,他指着饰帆泾的水对我说:“这是佛机泾,吴王霸业留下的遗迹,我也能够拥有,不也很值得高兴吗!”而其实袁君掌管簿册文书的工作,吃饭沐浴几乎都顾不上,(他的)辛苦劳累与我相同。

我因此感叹说:同样的一个锦帆泾,在吴王的时候,满船箫鼓,等到了现今的县令,则变成两部靴子;吴王用这条河,见到的是穿红戴绿的美女,是朝歌夜弦;现今的县令却凭借这条河,体察到老百姓的辛劳疾苦,并早晚安抚体恤。

以前是多么的享乐,现在为何这般困苦?大家都是七尺男儿,为什么遭遇的苦乐人生大相径庭?虽然这样,人生的长度有限,苦乐也有尽头,只有自然山水永恒。自己有限的生命陪伴着永恒的河流,能与河水一样不朽的,恐怕也只有文章了吧?记载在这本书中的袁中郎的诗词及各类文章,萎本上都是他自由心裁,情思源于生活,拾取眼前之景,想象超越现实。

拿这些文章来读,字字句句,言词飞动,动人心魄,能令人不自不觉为之手寿足蹈。哎呀!吴王霸业有尽头,此水无尽,与此水一样无尽的,应该是这本书了吧?袁君年龄不大,日后著书立说,更是不可限量。

这是锦帆泾托此书一同流传,这能大概是吴王有知,寄托中郎的一支笔,也不吝惜请西施为君捧砚,而业先生铺陈词藻,表现现出这样新奇的意境吧?我任职的地方,百花洲在其前,可是我每天面对一大堆公文,不能像袁君题咏著述,凭借此百花洲得以流传。可见这百花洲的运气远远不及锦帆浸了。使西瘀有灵,问我的梦中之笔何在,我就真的惭愧无以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