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哲学与佛学上讲,什么是天道?天道与人道是什么关系?

2.《周易》提到的“推天道以明人事”,应该作何理解?

3.武王与太公的三韬问对,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

4.天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5.道教的“天道”和“人道”

6.上承天之所为(天道),而下正其所为(人事) 这句话出自哪里

天道人事_天道中人

以天道为根本,辨明人世间的大事。

诸,即“之于”。天道,指世界的根本规律。质,责询、辨明。人事,指人间之事。

这两句是对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皇极经世》一书的赞美。认为《皇极经世》的确是一部“本诸天道,质于人事”的书。“皇极”,所言为皇帝统治中国的法则。“经世”就是书中“以运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

从哲学与佛学上讲,什么是天道?天道与人道是什么关系?

不省人事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宋·汪应辰《与朱元晦》:“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隔世之感 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后记》:“仅仅相隔两年,所写的东西,读起来就已经有隔世之感了。”

瓜连蔓引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海桑陵谷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出处:清·朱彜尊《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出处: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出处: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昏迷不省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同“昏迷不醒”。

昏迷不醒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谁知早有人将信暗暗透于冷宫,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李娘娘闻听,登时昏迷不醒。”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可歌可泣 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可泣可歌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同“可歌可泣”。

陵谷沧桑 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魄散魂飘 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人地生疏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前记》:“《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

人非物是 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

人生如梦 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世沧桑 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人事不省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出处:《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想刘璞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省,十分危笃。”

人事不醒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同“人事不省”。

出处: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人事不知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同“人事不省”。

出处:《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人事代谢 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桑田碧海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盛衰荣辱 兴盛、衰败、荣耀、耻辱。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出处:《周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辞上》:“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时移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

出处:唐·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时移世易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时易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出处:晋·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瞬息万变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出处:《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天道人事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出处:《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天人之际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兔死狗烹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吞舟之鱼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小往大来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以古方今 用古代人的人事与今天的人事相比。

出处:《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贞下起元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出处:《易·乾》:“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狡兔死,良犬烹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周易》提到的“推天道以明人事”,应该作何理解?

中国哲学范畴。字面的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人们对天的解释不同,所以对天道的理解也不相同。天道常与人道对称,人道一般指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如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荀子主张“ 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历代的解释或有出入,但大体不出以上几种基本观点。

武王与太公的三韬问对,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周易》思想的核心是“时中”,这是清代学者惠栋概括出来的。他在《易汉学·易尚时中说》中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这个概括是很精辟的,因为我们在《周易》里,随处可见“中”“时”或“时中”这样的字眼。那么,什么是“时中”呢?

“时”是指火候,是节点;“中”是位置,是分寸。也就是说,人们行为处世,时间上能不能把握火候,空间上能不能把握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应时而行”“合乎时宜”“天时地利”,或者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把握时机”,说的都是“时”的问题。而“中”则是个度的问题,孔子说“中庸”,讲的也是度,即“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合乎中正之道。能把握“时中”,事物便会处理得当,达到和谐状态。

我们不妨看看太极图,它在很大程度上阐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太极图出现得比较晚,明朝初年赵搞谦的《六书本义》里首先提到它。太极图中,白的代表阳,黑的代表阴;白的里边有黑点,黑的里边有白点,代表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这个图里,阴与阳对应而生,相互拥抱又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地处于统一体中。

阴与阳、黑与白,唯其不同,故能互动;唯其制约,故能和谐;唯其和谐,故有极强的运动感。这一图示凝聚了先哲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智能。内外和谐是物质运动与生命存在的依据和条件,宇宙运动的目的是在追求永恒的和谐。任何事物一旦失去和谐便走向崩溃,走向瓦解,走向死亡。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天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龙韬

武王曰:?士高下岂有差乎??

太公曰:?有九差。?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人才参差大小,犹斗不以盛石,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问闾里。

察奸伺猾,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遽不悔,此妻子将也。

先语察事,实长希言,赋物平均,此人之将也。

切切截截,不用谏言,数行刑戮,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

讼辨好胜,疾贼侵陵,斥人以刑,欲正一众,此千人之将也。

外貌咋咋,言语切切,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必,此十万之将也。

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之将也。

动动纷纷,邻国皆闻,出入居处,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领世,能教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

太公曰:?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利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也。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则不可以战矣。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宝。?

武王曰:?天道鬼神,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独不贵天道??

太公曰:?此圣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后世,故作为谲书而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胜,而众将所拘者九。?

武王曰:?敢问九者奈何??

太公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诛。

无德厚而用日月之数。

不顺敌之强弱,幸于天道。

无智虑而候氛气。

少勇力而望天福。

不知地形而归过敌人。

怯弗敢击而待龟筮。

士卒不募而法鬼神。

设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

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也。?

虎韬

武王胜殷,召太公问曰:?今殷民不安其处,奈何使天下安乎??

太公曰:?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

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民有三几,不可数动,动之有凶:

明赏则不足,不足怨生;

明罚慑畏,民慑畏则变故出;

民察扰,民扰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

故明王之民,不知所好,不知所恶;不知所从,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乐哉!圣人与天下之人,皆安乐也。?

武王曰:?为之奈何??

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仰之。天下仰之,而天下治矣。

神农之禁,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无夺民之所利,而农顺其时矣。

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于成民之生,罚在于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

犬韬

武王至殷,将战。纣之嗾握炭流汤者十八人,以牛为礼以朝者三千人,举百石重沙者二十四人,趋行五百里而矫矛杀百步之外者五千人,介士亿有八万。

武王惧,曰:?夫天下以纣为大,以周为细;以纣为众,以周为寡;以周为弱,以纣为强;以周为危,以纣为安;以周为诸侯,以纣为天子。今日之事,以诸侯击天子,以细击大,以少击多,以若击强,以危击安;以此五短,击此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乎??

太公曰:?审天子不可击,审大不可击,审强不可击,审安不可击。?王大恐以惧。

太公曰:?王无恐且惧。所谓大者,尽得天下之民。所谓众者,尽得天下之众。所谓强者,尽用天下之力。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所谓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比之谓天子。今日之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周虽细,曾残贼一人之不当乎??

武王大喜,曰:?何谓残贼??

太公曰:?所谓残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钱彩帛、狗马谷粟,藏之不休,此谓残也。所谓贼者,收暴虐之吏,杀天下之民,无贵无贱,非以法度,此谓贼也。?

武王问太公曰:?欲与兵深谋,进必斩敌,退必克全,其略云何??

太公曰:?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国有难,君召将而诏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避;勿以三军为贵而轻敌,勿以授命为重而苟进,勿以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谋简于人,勿以谋后于人。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敌可胜也。?

道教的“天道”和“人道”

天崩地坼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崩地裂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天不作美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天不年 :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天差地远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长日久 时间长,日子久。

天愁地惨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天从人愿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天打雷劈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天道好还 旧指恶有恶报。

天地经纬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夺之魄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天翻地覆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方夜谭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天覆地载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高地迥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天高听卑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天各一方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天工人代 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天公地道 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冠地屦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花乱坠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

天荒地老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昏地暗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经地义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朗气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天理难容 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天理人情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天理昭彰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罗地网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天命有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天末凉风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

天南地北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天怒人怨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天女散花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

天平地成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壤王郎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

天壤悬隔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天壤之别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人共鉴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天上麒麟 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天上人间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天上石麟 旧时称人有文的儿子。

天生尤物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天随人愿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天台路迷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天堂地狱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

天无二日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天下大乱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天下独步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天下太平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天下为公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天下为家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天下为笼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天下无双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天下汹汹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天下一家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天香国色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天行时气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天悬地隔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旋地转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涯比邻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天涯地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涯海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摇地动 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天与人归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天渊之别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缘凑合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天灾人祸 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天造地设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真烂漫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天之骄子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天诛地灭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天宝当年 比喻追忆往昔盛事。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王朝极盛之时。

天崩地解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天崩地坍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陷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兵天将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天不绝人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天长地老 犹天长地久。

天成地平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天从人原 指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

天摧地塌 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天大地大 形容极大。

天道宁论 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天道人事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天道无亲 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天地不容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天地长久 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同“天长地久”。

天地剖判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天地诛戮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同“天地诛灭”。

天地诛灭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天夺其魄 比喻人离死不远。同“天夺之魄”。

天夺之年 上天褫夺其年寿。指不能享其天年。

天付良缘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良缘”。

天高地下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日远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天高听下 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天华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天潢贵胄 指皇族或其后裔。

天昏地黑 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天机云锦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天良缘 :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因缘”、“天其便”。

天其年 指能享其天年。同“天之年”。

天因缘 :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良缘”。

天之年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天经地纬 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荆地棘 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天惊石破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天开地辟 犹言开天辟地。

天空海阔 ①指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

天老地荒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天理不容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天理良心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天命攸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天年不测 指意外的死亡。

天年不齐 指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

天年不遂 指未享天年。

天清气朗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天壤之隔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天人之际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生地设 犹天造地设。

天生丽质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天生天化 指天然生就。

天生天杀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天授地设 指天然形成。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天随人原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

天塌地陷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天外飞来 天外:意料不到的地方。后指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凭空而来。

天外有天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天网恢恢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天下莫敌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天涯咫尺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

天诱其衷 指上天开导其心意。

天渊之隔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天灾地变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

天灾地妖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天造草昧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指草创之时。

天真烂熳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同“天真烂漫”。

天震地骇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场面令人惊骇。

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天知地知 天知道,地知道。指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天姿国色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上承天之所为(天道),而下正其所为(人事) 这句话出自哪里

天道 与“人道”相对。“道”原为道路,“天道”连用,指天的行事法则。最初“天”的观念与中国远古宗教相联,为主宰一切的人格神。“天道”即为最高主宰之神的意志。《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降灾于夏。”周公更明确地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思想,认为帝王“以德配天”,敬德而受天之命。天道与人事休戚相关。春秋战国之际,怀疑思潮兴起,天道受到审视,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将“天道”和“人道”加以区别,轻天重人。“天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老子以“有为”作为“人道”特征,以“无为”作为“天道”之标志,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庄子又对这种无为而自然的“天道”观作了进一步发挥。

人道 与“天道”相对。“人道”有两种含义;①指社会和人的行为规范。《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人道”亦即人伦纲常,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②指人事,与“天道”相对,属于“天人之辨”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贯穿始终的主题。远古的天道观强调“天”的绝对权威,将“人”置于完全屈从的地位。春秋战国之际,人格神的天道观受到批判,重人道人事的思潮兴起,传统哲学的“天人之辨”随之展开。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自然之理深远,人事之理切近,天上的星象和人间之事两不相关,不能由天象来推知人事。此为“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萌芽。道家学派区分“天道”、“人道”,倡导“天道自然无为”。荀子讲究天人之分,重人事轻天命,力倡“制天命而用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道”获得了理论上的论证。

董仲舒提出“法天”、“正始”、“教化”、“更化” 四策。 法天的原理本之《春秋》。他说,稽考《春秋》之文,求王道的端绪,找到一个“正”字。《春秋》开篇即说“春王正月”,正字排在王字之后,王字又排在春字之后,春是天体运行方式,正是王的行动方式,这个排列顺序表达的意思就是:王者“上承天之所为(天道),而下正其所为(人事)”。那么王者被有所为就当求之于天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