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字有关的成语

2.关于国的四字成语

3.历史成语故事

4.求带“三”字开头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三徙成国打三个数字_三徙成国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豺狼成性: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点铁成金: 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泛滥成灾: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斐然成章: 斐、章:文。形容文章富有文,很值得看。

过目成诵: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积非成是: 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积劳成疾: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积少成多: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积土成山: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久病成医: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聚沙成塔: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溃不成军: 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弄成真: 本来是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泣不成声: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屈打成招: 屈:冤枉;招:招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五成群: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涉笔成趣: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铁杵成针: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蔚然成风: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下笔成章: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相映成趣: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血流成渠: 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运斤成风: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卓有成效: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着手成春: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坐观成败: 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百忍成金: 形容忍耐的可贵。

百巧成穷: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百炼成刚: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蚌病成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吃现成饭: 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现成的利益

炊沙成饭: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出语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触目成诵: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成双成对: 配成一对,多指夫妻或情侣。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己成物: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滴水成河: 比喻积少成多。

点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金成铁: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得失成败: 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儿女成行: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负土成坟: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观者成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固执成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革凡成圣: 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格于成例: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高不成,低不就: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改是成非: 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高不成低不就: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好事成双: 指好事同时到来

画地成牢: 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挥剑成河: 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化腐成奇: 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

画地成图: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积羞成怒: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积习成俗: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积劳成病: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积厚成器: 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

积讹成蠹: 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聚少成多: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接袂成帷: 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积小成大: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积微成着:

涓滴成河: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及第成名: 及第:科举时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积微成著: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积水成渊: 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积沙成塔: 比喻积少成多。

积忧成疾: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橛守成规: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驾鹤成仙: 指死的婉称。

积沙成滩: 比喻积少成多。

刻鹄成鹜: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同“刻鹄类鹜”。

恪守成宪: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看朱成碧: 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绿叶成荫: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率尔成章: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连衽成帷: 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老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绿叶成阴: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米已成炊: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靡然成风: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磨杵成针: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磨砖成镜: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破涕成笑: 形容转悲为喜。同“破涕为笑”。

拍板成交: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配套成龙: 把设备或设施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取义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亲上成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寝不成寐: 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同“寝不聊寐”。

七步成章: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 称人才思敏捷。

染翰成章: 指提笔成文。

耸膊成山: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三夫成市虎: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脱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土扶成墙: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贪墨成风: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乌焉成马: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五步成诗: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相沿成俗: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相帅成风: 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

下笔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胸有成算: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成略: 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习惯成自然: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相沿成习: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援笔成章: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忧愤成疾: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夜不成寐: 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余霞成绮: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遇难成祥: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引日成岁: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因人成事: 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一索成男: 旧时指头胎生子。同“一索得男”。

囿于成见: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养痈成患: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养虺成蛇: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众议成林: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众心成城: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少成多: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坐视成败: 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取旁观态度。

祖宗成法: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茁壮成长: 健康地成长。

逐队成群: 形容人多。

掷杖成龙: 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指日成功: 指不久即可成功。

证龟成鳖: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张袂成阴: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张袂成帷: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长虺成蛇: 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织楚成门: 形容房屋简陋。

蒸沙成饭: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一语成谶:

虫叶成字: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欬唾成珠:

看碧成朱: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连袵成帷:

撒豆成兵: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写成乌: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徙成国: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舍己成人: 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嗜杀成性: 嗜:爱好。好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收回成命: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竖子成名: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剜肉成疮: 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为好成歉: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委曲成全: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习以成俗: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习以成性: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习非成俗: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下笔成文: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相习成风: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相习成俗: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胸无成竹: 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羞恼成怒: 羞:羞臊;恼:气恼。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眩碧成朱: 比喻颠倒是非。

要好成歉: 歉:心觉不安。做好事反被当作恶意

逐队成羣:

总戈成林:

绿叶成阴:

绿树成荫:

缀句成文:

自学成才: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一语成戳:

三字有关的成语

徙木为信

徙善远罪

徙薪曲突

徙倚仿佯

?徙倚仿徉

徙宅忘妻

徙宅之贤

东徙西迁

轻徙鸟举

三徙成都

三徙成国

退徙三舍

转徙无常

曲突徙薪

未焚徙薪

外慕徙业

枉突徙薪

移天徙日

一夕九徙

关于国的四字成语

夜半三更: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

隔三差五: 比喻时常发生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

无风三尺浪: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事不上门。

稳吃三注: 四人,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网开三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亡秦三户: 指不畏,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事不过三: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三浴三衅: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言两句: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沐三熏: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窝两块: 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阳交泰: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头六面: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熏三沐: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天两头: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头八臂: 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头对案: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绪: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盈三虚: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百瓮虀:

三徙成国: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写成乌: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灾八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灾六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战三北: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贞五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纸无驴: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智五猜: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心两意: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

历史成语故事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兴国安邦: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裕国足民: 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血国三千:

西方净国: 指西方净土。

西方浄国: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亡国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亡国之声: 指*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荡的歌曲。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亡国灭种: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亡国大夫: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舍身为国: 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上医医国: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杀身报国: 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三徙成国: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窃钩盗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老大帝国:

蠹国嚼民:

赤心奉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众人国士: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舟中敌国: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周游列国: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隐若敌国: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求带“三”字开头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历史成语故事1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败,且国君孙皓荒*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非常不开心,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如我不取这样的政策,就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历史成语故事2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历史成语故事3

 孔子成语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话说孔子和颜回曾参冉子三人打,颜回等三人觉得孔子在鲁国做过官,手里有钱,于是三人抽老签一起骗孔子的钱。孔子最后输得是血本无亏,连裤腰带都押上了。散场后路边的人问他:“输赢如何?”孔子说:“三人赢必有我输也。”山东话行和赢同音,师和输同音,于是传来传去就传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个成语。 四字成语——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窝的猪,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宋国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吃猪圈里的草,不料因为天黑看不见,一不小心掉到了猪圈旁边的猪粪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个宋国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兴,于是就天天的守在猪圈旁边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猪圈里的草淹死在猪粪池里。这就是守猪待兔的由来,猪和株是通字,所以史书上又称守猪待兔为守株待兔。 四字成语——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四字成语——毛遂自荐: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的太烂了。在网易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回帖的人没几个,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四字成语——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剩饭,这天刘备吃完饭后到了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辛苦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说为成语三顾茅庐。 四字成语——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的一个个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长的是天姿国色,美艳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历史成语故事4

 尽善尽美:

 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

 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

 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

 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

 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

 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

 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

 "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历史成语故事5

 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我们可以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历史成语故事6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姬官涅。此人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sì)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对她万般宠爱。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招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是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jiù),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做《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敬止。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昏聩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以为又是幽王一时兴起,逗褒姒开心,所以都没有派出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城,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历史成语故事7

 东汉时,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一次,乐羊子拾到了一块金子,高兴地拿回来交给妻子。妻子说:“有志气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把捡来的东西拿回家是败坏自己的名声。乐羊子深感惭愧,就把金子放回原处,然后说:“你很笨要笨鸟先飞,要出外求学去。”所以乐羊子就出外求学去了。

 但一年后,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领到织机旁说:“这布是一寸寸、一尺尺织出来的,日积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断,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和织布一样,不能在学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乐羊子深受感动,又回去求学了,七年没有回家。

历史成语故事8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东汉时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独自一人关起门,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废寝忘食。为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和积累知识,他还想出了一个专门对付“瞌睡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不是很长的嘛。他就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并拉直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地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往上牵头发,这样头皮就会被弄痛。于是,他就马上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苏秦。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很大。后来,他就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觉,产生疲倦感、打盹儿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苏秦总觉得睡觉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猛然间感到疼痛,好清醒起来继续挑灯夜读。

 ——《汉书》、《战国策·秦策一》

历史成语故事9

 成语: 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duō dé

 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然后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然后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然后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然后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历史成语故事10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十分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明白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必须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之后,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历史成语故事11 趋炎附势

 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着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可是李垂对于奉承之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吗还去参拜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知道了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丁谓知道李垂的想法后,气得不得了,就找了个借口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做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失去了靠山,得罪他的人又都被调回京城,李垂也被天子召回,有了被重用的机会。一些朋友劝李垂去拜谒新宰相,不要再清高下去了。他却冷静地回答道:“三十年前的我,如果肯抛弃清高,去拜见丁谓,可能早就被他当成心腹,成为翰林学士了。现在我老了,见到大臣们不秉公办事,还常常不给他们留面子,当面进行指责。现在的我,可谓疏狂到了极点,又怎么能依附有权势的人,看别人的眼色做事,来使他们向天子引荐我呢?”

 很快,有人将他的话报告了新宰相。新宰相感到他是个刺儿头,放在朝中很麻烦,就再次将他贬出京城,让他到外地去当个小小州官。李垂虽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不后悔。

历史成语故事12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逼的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了许多,甚至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这样下去会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历史成语故事13

 注音sān xǐ chéng guó

 成语故事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迁时,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

 典故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吕氏春秋·贵因》

 释义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三徙成都

历史成语故事14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可以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历史成语故事15

 杯弓蛇影

 把墙上的弓在酒杯里的影子当做一条蛇。比喻由疑心引起恐惧。例:他上过这次当以后,就杯弓蛇影,对谁都不相信了。

 从前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请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喝酒。可是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一会,便告别回家了。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病了。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没有用。乐广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望这个朋友,问他怎么会生病的。朋友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时候,我彷佛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动,我喝了那杯酒,心里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就得病了。

 乐广听了,感到很奇怪。他回到家中,检查了原来喝酒的地方,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于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请来,当场作了试验给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愈。

三阳开泰、三王五帝、三心二意,三薰三沐、三分鼎立、三叠阳关、三贞九烈、

三灾六难:见“三灾八难”。

三怨成府: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盈三虚: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交泰:见“三阳开泰”。

三言两句:见“三言两语”。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

三熏三沐:①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心两意:见“三心二意”。

三写易字: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同“三写易字”。

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窝两块: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瓦两巷:见“三瓦两舍”。

三吐三握:《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头六证: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两日: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八臂:见“三头六臂”。

三汤五割:见“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台八座: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首六臂:同“三头六臂”。

三兽渡河: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四四:犹言三三两两。

三日新妇: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拳二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谓非常清白。

三亲四眷:见“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六故: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期贤佞: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婆两嫂:犹言三妻四妾。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熏: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又如:三衅三浴---原指齐桓公从鲁国接管仲,再三熏香沐浴,表示以重礼待管仲。《国语.齐》:“比至,三衅三浴之。”

三毛七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老四少: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街六市:同“三街两市”。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两市:泛称各街市。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江七泽:泛指江河湖泽。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